郭凱
摘 要:道德思維是一種特殊的智力思維,道德事件是培養(yǎng)學生道德思維的一種有效載體。道德事件是指含有善惡的價值判斷的道德事實或活動,對人們具有較大的道德影響。應用道德事件能夠促進德育思維培養(yǎng)完整性;道德事件的推論性能引起學生的參與興趣;道德事件的對話、討論方式有利于道德思維的運行。本文從青少年的主體性角度將道德事件分為公共性道德事件和個體性道德事件,并分別提出培養(yǎng)建議。
關鍵詞:青少年;道德事件;道德思維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9C-0026-02
道德有其獨立而完整的體系構架,“它和人類的科學活動和審美活動一樣,也應該有自己相對獨立的特有的思維形式”,道德的最終指向是人的道德行為,道德思維的指向則是服務這一過程內(nèi)容。我國學校教育對道德思維的重視程度不足,甚至在智力思維教育的主導下成為一種“次要角色”,也就缺乏一種培養(yǎng)道德思維的途徑。培養(yǎng)青少年的道德思維需將其置身于道德情境之中,由道德感性進而上升為道德理性。
一、道德事件的內(nèi)涵和分類
“事件”在《辭海》中的解釋為:有一定社會意義或影響的大事情。道德事件并不是獨立的內(nèi)涵概念,“事件”既不是道德的內(nèi)在結構構成,也不是道德的外延表現(xiàn);反過來看,“道德”應是事件的屬性之一,對人們具有道德影響。所以,“道德事件”并非是對道德內(nèi)容的解釋,而是客觀定義具有影響的道德事實或活動,包含道德內(nèi)容,也就使“事件”具有對道德的研究意義。道德事件是指含有善惡價值判斷的道德事實或活動,對人們具有較大的道德影響。
道德事件的分類角度較多,可從事件本身的特性與層次、事件產(chǎn)生的環(huán)境、事件所屬范疇、事件的主體等方面具體分類。本文針對青少年學生,因此從青少年學生的主體性角度將道德事件劃分為個體性道德事件與公共性道德事件。個體性道德事件是發(fā)生在個體身上或與個體有關的道德事實與現(xiàn)象,適用于學生個體并對其產(chǎn)生較大的道德影響。公共性道德事件是發(fā)生在學生群體中或每個學生個體都會面臨或體驗的道德事實與現(xiàn)象,適用于學生群體并對學生群體產(chǎn)生較大的道德影響。
二、關于道德事件對青少年道德思維培養(yǎng)的價值思考
道德思維是主體根據(jù)道德感知而進行的理性思考和推理,是對道德現(xiàn)象的本質(zhì)、特征、內(nèi)部聯(lián)系和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過程。培養(yǎng)青少年的道德思維依賴于具體的道德事件,使其經(jīng)歷從一般到特殊的體驗過程,促進青少年的道德思維發(fā)展。
(一)應用道德事件能促進道德思維培養(yǎng)完整化
應用道德事件能夠促進學生道德思維培養(yǎng)的完整化。首先,完善學生的道德思維培養(yǎng)過程。從學生道德思維的形成過程來看,需要兩個階段,即掌握道德知識,獲得基本的道德價值觀念;對道德現(xiàn)象進行分析和推理,獲得深刻的道德認知,了解道德的本質(zhì)。學生的任何智力發(fā)展都離不開學科知識的輔助,道德思維作為一種特殊的智力需要儲備基本的道德知識與認知。第二階段是培養(yǎng)道德思維的必要條件,在具體現(xiàn)實的道德情境中經(jīng)過判斷和推理才能促使道德思維的養(yǎng)成。有效地運用道德事件則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補充和完善學生道德思維的培養(yǎng)過程。
(二)道德事件的推論性能增強學生的參與興趣
相對于知性色彩較濃的說教德育方式,讓學生對道德事件進行判斷與推理更能引起學生的參與興趣。在一般道德教育中也要經(jīng)常讓學生參與到道德問題的討論與分析中,但道德“答案”具有預設性,缺乏推理和判斷的動機,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學校道德教育因包含一種他人或模式化思維代替了學生自主建構道德思維過程。固然不能否定經(jīng)驗性或權威的價值判斷的意義,但自我性的道德思維對青少年學生道德發(fā)展的重要價值是其不能替代的。道德事件的推論性能夠使青少年較快地進入道德情境,進而激活學生的道德感知,深化道德認知與判斷。
(三)道德事件的對話、討論方式有利于道德思維的運行
“語言是思維的重要工具,道德思維的運行離不開道德語言的支持。道德思維中的判斷與推理只有依靠道德語言才能順利展開。”學生需要運用語言對其道德情境進行簡要概括,進而進行判斷和推理,提高道德思維的效率。同時語言作為信息的重要載體,能夠反映學生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借助語言這一工具也能把握道德思維的結果,總之道德思維的運行依賴于語言。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思維必然要運用語言這一重要工具。對話、討論等都是語言的具體形式,也是在分析道德事件時運用的直接方法。
三、在道德事件中對青少年學生道德思維的培養(yǎng)
教師角色在學生道德思維的培養(yǎng)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就是需要教師掌握培養(yǎng)學生道德思維的程序和方式方法,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本文從青少年學生的主體性來考慮,將道德事件劃分為公共性道德事件和個體性道德事件。
(一)在公共性道德事件中對青少年學生道德思維的培養(yǎng)
第一,關注生活,收集道德事件材料。道德事件脫離不開生活,尤其是學生直接體驗的生活世界。學生的道德價值判斷與推理需要借助具體可知的道德事件。因此教師需要鼓舞學生從生活中汲取大量的道德事件,讓學生也積累豐富的道德素材??茽柌窀鶕?jù)其道德發(fā)展階段理論提出“道德兩難問題討論法”(“新蘇格拉底法”),為了能夠使青少年在討論中產(chǎn)生道德認知沖突,進而獲得更為高級的道德水平,所以,學生或教師收集的道德事件應該具有一定的沖突性質(zhì)。
第二,討論道德事件,激發(fā)學生內(nèi)在的道德認知沖突。語言有利于道德思維的運行,教師需要為學生營造一種開放、自由的討論氛圍,鼓勵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對道德事件的討論中來。學生需要進行個體判斷,因此教師不能隨意或盲目地介入到其評價過程中。針對有意義、可具探討性的道德事件,教師需要在適宜的氛圍下插入主題,并自覺地脫離價值評判者的身份,鼓勵學生暢談自己如何選擇、如何做、為什么這么做等問題,教師偶有提示,但不做評述。因為對道德事件的討論沒有對錯之分,“必須在兒童中引起真正的道德沖突和意見不一”,然后在恰當?shù)臅r機“要向兒童揭示出高于他已有的發(fā)展程度一個階段的道德思維方式”。
第三,內(nèi)化道德認知,鼓勵學生將其付諸行動。從德育目的的層次來看,必然要使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轉(zhuǎn)化為道德行為。幫助學生獲得更高層次的道德思維,也必然要使學生能夠在生活實踐中遵從自己的道德價值判斷與選擇,這樣才會使學生的道德選擇具有真正的意義。道德事件來源于生活,通過兩難道德事件的討論,使學生獲得清晰的道德價值認知,也必然要回歸生活,解決現(xiàn)實的道德問題。我們不能僅重視這一過程對培養(yǎng)學生道德思維的重要性,也要重視其內(nèi)容對學生的影響,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去實踐自己的道德價值判斷。
(二)在個體性道德事件中對青少年學生道德思維的培養(yǎng)
第一,關注個體性道德性事件,與學生個體進行對話交流。個體性道德事件是指發(fā)生在學生個體身上或與個體有間接聯(lián)系的道德事件,具有個別性,需要對學生做單獨的指導。青少年學生處于道德成長狀態(tài),道德價值觀不夠成熟,容易出現(xiàn)不道德的行為和認知。教師除了關注教學和學生活動,還需多關注學生的個體性道德事件。一般的道德說教或懲罰可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一定的教育作用,但并不能有效地使學生習得道德反思,因此教師需要避免道德說教。學生的道德判斷和推理離不開語言的表述,教師不能以主導者的角色與學生個體交流,而要以學生主體為中心,創(chuàng)造平等對話的氛圍,爭取讓學生自主性地表達,以了解其道德認知與道德判斷。
第二,引導個體分辨道德是非,在實踐中作出正確的道德選擇。價值觀對個體生活的多方面都會產(chǎn)生指引作用,正確的價值觀才會有積極的導向作用。單純讓學生通過道德反思來明辨道德是非顯然是不足的,“價值觀教育需要一定的思想灌輸和知識教授”。因此,教師必然要為學生傳遞具有積極意義的價值觀及道德知識,不能模糊道德的是非標準,在此基礎上去激發(fā)學生在道德事件中的反思、判斷的思維,使其能夠在實踐中作出正確的道德選擇。為了使個體學生的道德思維獲得意義,也要讓其用行動來珍視其選擇的道德態(tài)度與觀念,教師需時刻關注學生的動態(tài),以判斷學生在道德事件中的道德判斷、選擇的成效。
參考文獻:
[1]王琰.道德思維教育是促進青少年道德水平提高的根本[J].教育理論與實踐, 2008,(8).
[2]黃富峰.道德思維在道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國德育, 2008,(8).
[3]王炬輝.中學思想政治課必須重視道德思維能力培養(yǎng)[J].新課程研究, 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