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清
客家民間信仰與民眾生活的適應與背離——以石城縣伊公廟與后稷廟的興衰為例*
陳曉清
客家民間信仰在客家民眾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民間信仰的介入,使得客家民眾的生活變得隆重而富實。但是民眾生活方式的變遷也影響著民間信仰的生存與發(fā)展,適應民眾生活方式的民間信仰能夠在與相同類別信仰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而無法適應民眾變遷的生活方式的信仰則面臨衰落的命運。因此,從變化了的生活方式看待客家民間信仰的生存狀況,能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兩者之間的互動、融合關系,也能更好的理解客家民眾的信仰生活。
客家民間信仰 民眾生活 適應 背離
關于民間信仰與民眾生活的研究由來已久。目前,學界對于兩者的研究主要有兩種研究路徑:一種是從民間信仰入手,注重民間信仰對民眾生活的價值、作用、影響研究。如向柏松探討了傳統(tǒng)民間信仰對當代生活的影響。徐贛麗分析了作為民間信仰活動的廟會在民眾生活中所發(fā)揮的七大作用。陳明文認為民間信仰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價值與作用具有二重性。張鴻石認為民間信仰包含著健康和消極兩方面的內(nèi)容,這兩方面的內(nèi)容分別對精神文明建設起促進和制約作用。當然,學界對民間信仰與民眾生活的研究還有另外一種研究路徑,即從民眾生活切入,再來談民間信仰。主要代表是陳勤建,他強調(diào)民間信仰是民眾世俗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不是信仰決定生活,而是生活需求決定信仰。著名民俗學家高丙中先生明確提出應該把中國人的生活世界作為民俗學的研究路徑。
綜上,前者是一種自上而下的研究方式,即從信仰出發(fā)再來看生活,關注點仍然是民間信仰本身。后者是自下而上的研究方式,即從生活出發(fā)來研究信仰,把關注點放在了民眾自身的各個方面上。不管是哪種研究方式,它們都沒有割裂民間信仰與民眾生活之間的關系。
筆者在走訪了石城縣四大鄉(xiāng)鎮(zhèn)(琴江鎮(zhèn)、屏山鎮(zhèn)、珠坑鎮(zhèn)、大由鎮(zhèn))將近六十個廟宇之后,發(fā)現(xiàn)不少曾經(jīng)香火暗淡的廟宇興旺起來,而有些曾經(jīng)香火旺盛的廟宇卻開始衰落。在相同的大社會背景下,為何出現(xiàn)此種現(xiàn)象?見廟就進、見佛就拜的中國信眾,是否對神靈具有區(qū)分度?帶著這些疑問,在閱讀相關文獻和深度田野調(diào)查的基礎上,筆者發(fā)現(xiàn),廟宇的興衰與民眾生活方式的變遷是密切相關的,廟宇的管理、發(fā)展適應了民眾生活方式的變遷、滿足了民眾的多樣化需求,那么它就能夠在與相鄰廟宇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反之,則會面臨衰落的命運。本文以石城縣伊公廟與后稷廟的興衰對比為例,具體分析兩種趨向即民間信仰與民眾生活的適應與背離。
后稷廟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間,舊址在縣城西紙錢崗,后遷建于今城北郭頭街北端鎮(zhèn)武樓“閩粵通衢”東鄰,1983年列為縣文物保護單位,廟內(nèi)主要供奉后稷老爺,當然還有其它神靈如胡氏娘娘、許真君等。伊公廟原處于舊縣城西關外西外村騎馬嶺東麓,解放后被拆,1994年重建遷西外村鄧家?guī)X,主要供奉伊公福主。石城縣十個鄉(xiāng)鎮(zhèn)現(xiàn)登記的近一百四十個廟宇當中,伊公廟和后稷廟均僅有一座。兩座廟宇的對比,能夠反襯出當?shù)孛癖娚罘绞降淖冞w。其對比如下:
(一)由來
關于后稷廟的由來,2004年“后稷廟重修碑記”記載如下:
天開混沌,并立三皇,群居巢穴,火種未開,食賴天然。神農(nóng)出,教稼穡,嘗百草,定蠻荒,絹獵以農(nóng)耕而代,物阜以部落而居,改移母系,五帝繁昌,始開人文景運,皆賴神農(nóng)即后稷之功。啟開華夏五千年之史,代代崇祀,此后稷之由來。①
顯然,石城民眾崇祀后稷,是因為后稷是農(nóng)耕始祖,教稼穡,嘗百草,定蠻荒,使民眾由狩獵時代進入了農(nóng)耕時代。后人崇祀后稷一方面是頌圣德其功,另一方面是祈求其佑民五谷豐登。很明顯后稷信仰根植的是農(nóng)耕社會的土壤。
伊公廟是從福建寧化傳入石城的,具體時間不詳,但對于其由來,“重建伊公廟碑記”中有記載:
伊公名伊,古之名醫(yī),施醫(yī)施藥,普濟群黎。佐城湯而定喬【】開六百年商朝王業(yè)致宰輔?;徊菪g,澤及萬方,致君堯舜上,救民疾厄中。良相良醫(yī),永垂典范。祀典云:有功于民者祀之。伊公正其人也,故后人為其立廟,以彰頌德。②
這里記錄的伊公是一名良醫(yī)良相,石城民眾崇祀他,主要是他為民施醫(yī)施藥,普濟群黎,救民疾惡。在當?shù)孛癖姷目趥髦?,伊公也是一名賢德的神醫(yī),因此,求平安、祛病成了伊公的主要神格。
(二)地域構成
后稷廟今位于城北郭頭街北端鎮(zhèn)武樓“閩粵通衢”東鄰。處于城區(qū),周圍有學校、廣場、商店等。而伊公廟位于西外村鄧家?guī)X,處于城鄉(xiāng)結合部,同時擁有鄉(xiāng)村和城市兩種特性。兩座廟宇的地域差異,也是造成兩座廟信仰圈差異的原因之一。后稷廟的信仰圈比較窄,幾乎輻射范圍在興隆村那一帶;而伊公廟位于城鄉(xiāng)結合部,其輻射范圍不僅是鄧家?guī)X,城區(qū)和郊區(qū)都是其影響范圍。近幾年,隨著伊公廟的興旺,也使得寧都、瑞金、福建寧化的不少信眾慕名而來,石城縣不少鄉(xiāng)村的信眾也紛至沓來。
(三)信眾構成
在信眾構成方面,雖然兩座廟宇存在許多不同之處,但也有相似的地方。如,兩座廟宇的理事會成員幾乎都是男性。而來廟宇燒香許愿的信眾女性居多,年齡均在四十歲以上。但伊公廟近幾年信眾平均年齡在減小,原因在于父母經(jīng)常帶孩子去還愿,不少年輕人在父母的熏染下也開始信奉伊公。以信眾張先生③為例,兒子快大學畢業(yè)時,他向伊公福主許愿兒子找份好工作,后來在與兒子同行前往深圳一家公司面試的二十幾人中,唯獨他兒子被錄取了。張先生認為是伊公顯靈,就帶著兒子一起來還愿,并再一次向伊公許愿,祈求兒子找一個賢惠的妻子,果不其然,不到一年兒子就結婚了,張先生對兒媳婦甚是滿意。至此之后,張先生的兒子也開始信奉伊公,每年回家必往伊公廟進香,也經(jīng)常出錢助戲。
(四)主要活動及其時間
兩座廟宇的活動如下表所示:
名稱 廟會時間主要活動時長后稷廟 正月初五米谷神生日,信眾帶米來廟里做飯,進香1天五月初五初六1.打醮④、劃船、出神。2.掃舵⑤(已經(jīng)不掃了)2天農(nóng)歷十一月二十七后稷生日,演戲7-8天伊公廟五月初一至初六 出神、掃舵、打醮、劃船6天農(nóng)歷八月十五起 伊公生日,放“焰口”、壽洗、演戲三個多月,近100天平日里請道士念經(jīng)為民眾祈福5至10次,每短則3-5天,長則來天
從上表可知,伊公廟每年廟會的活動時間遠遠長于后稷廟。此外,在活動規(guī)模上,伊公廟異常壯觀。端午的伊公出巡活動將近六百人參加,掃舵隊伍也由近百人構成。然而,后稷廟近年來活動規(guī)模越來越小,重要的掃舵活動也沒人愿意去了。
(五)廟宇收入
廟宇的收入一般由現(xiàn)金和實物兩部分組成?,F(xiàn)金主要包括助戲、理事會公開向社會集資、其他樂助形式、功德箱等,實物主要是食油、香蠟、鞭炮、食物等。首先看一下伊公廟2015年的大概收入(不含支出):助戲,102天×2900元≈30萬元,功德箱(只算演戲期間)200元×102天≈2萬,食油約,10斤×300桶=3000斤,掃舵收入2萬左右,香、蠟燭和鞭炮無法計算,一年到頭都用不完。伊公廟還有些收入是我們估摸不出來的。值得注意的是伊公廟近年來都不向外集資,廟里的收入足夠其舉行任何活動和廟宇的修整。以同樣的方式我們可以估約后稷廟的收入(不含支出):助戲,8天×2000元=16000元,功德箱最多一年一萬,食油10斤×50桶=500斤,香、蠟燭和鞭炮有時不夠用,需要廟里拿錢買。其實從兩座廟宇的活動規(guī)模也可以看出兩者收入上的差距。
除此之外,兩座廟宇的管理隊伍構成以及信眾職業(yè)構成也存在差異。而這一切的不同都能讓我們明顯的感知到后稷廟在衰落,伊公廟在崛起。這兩座廟的衰落和崛起原因有很多,但歸結起來都是人們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變遷,而廟宇的發(fā)展是否適應了民眾生活方式的變遷則是其衰落與興旺的根源所在。
后稷廟的衰落,伊公廟的興盛,原因有許多。如果從民間信仰的角度來分析,可以簡單的歸結為靈驗度。但我們更應該從民眾的生活出發(fā),才能將這種變化看得更透徹、深刻。正如邢莉所說,“民間信仰是依托于民俗事象而存在的,沒有民俗事象就沒有承載民間信仰的載體?!雹薅@些民俗事象就是民眾的生活。也就是說信仰行為的變化源于民眾生活方式的變遷。即后稷廟的衰落與伊公廟的崛起是因為兩種廟根植于民俗生活土的象征,沒有很好的融入現(xiàn)在的民俗生活,而伊公廟恰恰相反,很好的適應了現(xiàn)代社會的生活方式。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神格的多樣化滿足了民眾需求的多樣化
改革開放之前,石城經(jīng)濟發(fā)展落后,解決溫飽問題是民眾最迫切的需求。因此,民眾熱衷于崇祀五谷神后稷。但是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需求發(fā)生了變化。一方面是財富需求的變化。民眾不再滿足于吃飽穿暖,在物質(zhì)和精神上都追求更高層次的享受。他們渴望有個好身體,然后去獲取更多的金錢、豪車、豪宅等。這也是筆者在采訪后稷廟的主要理事張行長⑦時,他對后稷廟衰落,伊公廟興旺的解釋。張行長解釋道:“現(xiàn)在大家都有飯吃了,更多的是希望家人平安,發(fā)大財,而我們后稷老爺主要是管米、谷的,而伊公老爺管平安,所以大家都去它那里了?!睆倪@里可以看出,客家民眾的需求發(fā)生了變化,雖然信仰都是精神層面的,但是民眾向神靈祈求的東西卻有物質(zhì)和精神之分。民眾向后稷祈求的是物質(zhì)性的,如五谷豐登,但向伊公祈求的卻是物質(zhì)和精神兩個層面的,平安和錢財。另一方面,民眾對神格多樣化的認同度。后稷老爺?shù)闹饕窀袷潜C裎骞蓉S登,伊公福主主要是佑人平安,但是去伊公廟朝拜的信眾,除了求平安外,也開始求子、求財、求升官、求發(fā)大財?shù)?,并且都說很靈,久而久之,隨著其香火的旺盛,伊公佑人生子、發(fā)財、升官等功能逐漸得到認可。但是后稷廟,從北宋大中祥符年間就存在了,后稷老爺保佑民眾五谷豐登的神格已經(jīng)在民眾心中根深蒂固,其他功能很難顯現(xiàn)。這樣伊公神格的多樣化滿足了民眾的多樣化需求,而后稷老爺?shù)纳窀褚廊粏我?。其實,為了滿足自身的多樣化需求,信眾都會努力讓神靈的神格多樣化。只是有些廟在主神格異常突出并且香火并不旺盛的時候,其他神格顯現(xiàn)不出來,無法取得與主神格同等重要的地位。
綜上可知,民眾需求的變化,由獲取基本的溫飽到更加注重身體的健康、精神生活的享受的轉變,并未讓民眾放棄對神靈的信仰,只是開始選擇更能滿足自己變化了的多樣化需求的神靈。
(二)廟宇活動形式適應變遷了的民眾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一種群體現(xiàn)象,覆蓋了生活的各個方面,是人的社會生活活動的一切樣式、風格及觀念和特征的總和。近年來,客家石城民眾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而當?shù)孛癖娚罘绞降母淖円矊е铝嗣癖娒袼仔叛龌顒有问降淖兓?。客家正月各村的廟宇大多數(shù)會舉行菩薩出巡的活動,以前客家鄉(xiāng)村交通不便,經(jīng)濟不發(fā)達,菩薩出巡都由人抬著。但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客家鄉(xiāng)村不少人家都擁有了私家車,菩薩開始搭著轎車出巡了。此外,客家廟會都流行演戲酬神,曲目一般都離不開采茶戲,而采茶戲受到民眾的熱捧,也與當?shù)孛癖姷牟刹枭蠲懿豢煞?。就演戲的設備來講,與二十年前也有天壤之別。石城伊公廟,每年農(nóng)歷八月十五起,都會請民間劇團演戲數(shù)月以酬神。2015年農(nóng)歷九月初八,筆者也隨著家人去往伊公廟看戲。讓筆者頓覺新鮮的是,戲劇的展演形式和小時候看到的完全不一樣了。首先,演戲期間,廟里有了無線Wifi,這是由當?shù)氐碾娦殴举澲?。這樣,來看戲或者朝拜的信眾可以一邊看戲,一邊用手機上網(wǎng)、拍視頻、發(fā)視頻。其次,舞臺具有了音響、投影、電腦等設備。戲臺兩側還安裝了顯示屏,每一句歌詞和臺詞都會通過顯示屏顯示出來,因此不管是外來觀眾還是年輕聽眾都能理解曲目意義。投影的加入,也使得戲劇場景更加形象、生動,情感表達更加直接、深刻。比如,戲劇中有一幕小虎(劇劇中人物)山頭盼父歸來,卻被伯母推下山崖的場景,通過投影顯示山崖的懸崖峭壁,更加形象的表達了伯母心腸之歹毒,小虎處境之悲憐。廟會中,這些新形式的出現(xiàn)都是與民眾當前現(xiàn)代化的生活方式相契合的?,F(xiàn)代設備的加入,也使得伊公廟演戲期間吸引了更多觀眾。其實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擴大了伊公廟的知名度,為其繁榮奠定了基礎。然而后稷廟卻不具備這些條件,戲臺簡陋,設備陳舊。又由于位于城區(qū),人與人之間關系冷漠,來看戲的以居住在周圍的老人居多。
綜上,由于伊公廟與時俱進,在傳統(tǒng)廟會中融入大量的現(xiàn)代元素,不僅能夠適應民眾當前的現(xiàn)代化生活方式,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的結合更是讓老少信眾耳目一新。而后稷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其活動形式不能適應民眾變化了的生活方式,使得其日益失去了吸引力。
(三)民間話語權的轉變形成了優(yōu)質(zhì)的管理隊伍
不管是鄉(xiāng)村廟宇的發(fā)展還是宗族的興衰,都與管理者密切相關。在傳統(tǒng)社會里,有威望的長者或者宗族族長主導著鄉(xiāng)村事物的發(fā)展。但是隨著社會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主導鄉(xiāng)村事物發(fā)展的管理者已經(jīng)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當前不少客家廟宇的管理者具有多重身份,他們參與廟宇管理可能不完全是出于信仰,有些人只是為了顯示自己的身份或者借此平臺展示自己在地方的話語權。而這些人的參與時常給廟宇的發(fā)展注入新的血液。以石城縣伊公廟的管理為例。伊公廟以前的管理者主要是西外村有威望的長者,主管廟內(nèi)的一切事物,以黃姓為主。但是隨著伊公廟的發(fā)展,目前伊公廟擁有了一個強大的管理隊伍,這支管理隊伍大多由退休的知識分子、村里有威望的長者以及一些有錢的老板組成。除了黃姓,其他姓氏也參與進來。這種變化,極大的推動了伊公廟的發(fā)展。知識分子接受過系統(tǒng)的知識文化教育,能夠對廟宇活動的展開和日后發(fā)展做更加周到、細致的規(guī)劃;有錢的老板可以為廟宇的發(fā)展提供資金支持,寬廣的人脈也使其對廟宇的發(fā)展做了很好的宣傳作用;而村落有威望的長者能夠將傳統(tǒng)廟宇活動的精華傳承下去。而后稷廟,由于地處城區(qū),周圍都是來自不同地區(qū)的異姓居民,已經(jīng)沒有了宗族的元素,管理層大多數(shù)是一些退了休的工作者,管理中缺乏創(chuàng)造性。此外,許多理事會成員空有其名,已經(jīng)離居了石城,只是廟會期間偶爾回來,回來也不做事,等著別人去招待,對于廟中的事務更是一問三不知。這使得后稷廟的管理出現(xiàn)了消極等待的現(xiàn)象。因此廟宇的管理能否與時俱進,話語權能否掌握在真正服務于廟宇發(fā)展人的手里,也影響著廟宇的興衰。
綜上,廟宇的發(fā)展能否滿足民眾多樣化的需求、能否適應民眾變遷了的現(xiàn)代生活方式、能否讓話語主導權適應時代發(fā)展而實行轉變,直接影響著其生存和興衰。
上文我們主要討論的是民眾生活方式的變遷對民間信仰產(chǎn)生的影響,但這并不意味著否認民間信仰對民眾生活的作用。民間信仰不僅可以娛樂大眾,豐富民眾的精神世界,而且能夠加強民眾之間的交流,增強地方凝聚力。同時,因民間信仰而開展的許多民俗活動,如廟會演戲,也是傳承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途徑??偠灾袼咨钆c民間信仰是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一方面,民間信仰影響民俗生活,并且與時代密切相關。民間信仰的加入使得民眾的生活豐富多彩,如,因信仰而舉行的廟會,廟會讓民眾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甚至成為鄉(xiāng)村狂歡日。但民間信仰是與時代密切聯(lián)系的,它只有順應時代的發(fā)展步伐才能獲得生存和新的發(fā)展,反之,將面臨衰落、消失。后稷廟由過去的香火旺盛到近年來的日漸衰落,重要原因就是,后稷廟根植的民俗生活土壤是傳統(tǒng)的農(nóng)業(yè)社會,它能夠適應農(nóng)業(yè)時代民眾的生活方式,能在民眾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隨著城鎮(zhèn)化的推進和技術時代對民間文化的影響,后稷廟失去了原有的信仰空間,不能適應變遷了的現(xiàn)代生活方式,故逐漸衰落。另一方面,民俗生活影響民間信仰,新的信仰中心的建立,是適應新的民俗文化生活,根植于現(xiàn)代社會土壤,才得以成立的。伊公廟是民眾后來建立的新的信仰空間,其管理和活動方式都參合了眾多現(xiàn)代元素,它能夠在保持傳統(tǒng)的信仰元素的同時,融入現(xiàn)代信息技術和理念,適應民眾的現(xiàn)代化生活方式。因此,我們說,民間信仰離不開民俗生活,民俗生活也離不開民間信仰,兩者是一種相互依存、相互融合和相互促進的關系。
注釋:
①后稷廟理事會,溫忠信鐫刻,《后稷廟重修碑記》,2004年。
②石城縣伊公廟理事會,《重建伊公廟碑記》。
③張先生,56歲,石城縣琴江鎮(zhèn)人,曾經(jīng)是一家化肥銷售店的老板。
④打醮是一種道士設壇做法,為人祈福禳災的法事活動,而石城縣的天符醮表現(xiàn)為一種請神驅鬼的活動。
⑤掃舵,是指廟里組織專門的一個隊伍,拿著旗幟,抬著神像,敲鑼打鼓到各家各戶祛除牛鬼蛇神,人們給予該隊伍一些米或者紅包作為回報的一種民俗活動。
⑥邢莉、林繼富、蘇日娜.民間信仰與民俗生活[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8:2.
⑦張焰祥,男,70歲,石城縣琴江鎮(zhèn)人,以前農(nóng)業(yè)銀行行長,故大家都稱其為張行長。
[1]向柏松.傳統(tǒng)民間信仰與現(xiàn)代生活[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01).
[2]徐贛麗.民間信仰在民眾生活中的多種功能[J].宗教與民族,2012(00).
[3]陳明文.試論民間信仰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價值與作用[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8).
[4]張鴻石.論傳統(tǒng)民間信仰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J].學術交流,2003(03).
[5]陳勤建、衣曉龍.當代民間信仰研究的現(xiàn)狀和走向思考[J].西北民族研究,2009(02).
[6]高丙中.中國人的生活世界:民俗學的路徑[J].民俗研究,2010(01).
[7]張麗寧.江蘇民眾生活方式的30年變遷[J].學海,2008(06).
2016-5-19
陳曉清,女,江西石城人,贛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客家民間信仰。
*贛南師范大學研究生創(chuàng)新專項資金項目(YCX15A010)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