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
記者的一位高中男同學,身材有點矮胖,加之平時工作應酬多了一點,去年體檢的時候發(fā)現空腹血糖為6.2毫摩爾/升。盡管他每天早晨堅持鍛煉,但是近來復查血糖竟發(fā)展為6.8毫摩爾/升。為什么會這樣呢?原來,他雖然意識到自己的空腹血糖升高了,也在積極地鍛煉,但是卻管不住嘴。這是糖尿病年輕化的一個重要因素。
中國現有糖尿病患者超1.14億,發(fā)病率超過11.6%,每9個人中就有一個糖尿病患者。每天新增糖尿病患者1.5萬人,每小時增加600人,每分鐘增加10人。這說明中國已成為糖尿病的人口大國。
眾所周知,糖尿病是導致失明、腎衰竭、截肢、心臟病和中風的主要原因。更為可怕的是,糖尿病已經悄悄盯上年輕人,而且趨勢愈演愈烈。
30歲以下糖友為啥越來越多
20世紀90年代以前,到內分泌科就診糖尿病的患者基本上都是老年人,而現在內分泌科確診的糖尿病患者有近1/3是年齡低于40歲的年輕人,甚至有剛滿6歲的兒童。年輕人患糖尿病,不僅和基因有關,更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關。
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胖點很可愛、很健康,同時也說明營養(yǎng)跟上去了。但是他們不知道青少年患有糖尿病跟自身的肥胖有著重要關系,而這種肥胖主要是由于生活方式不當導致。過去孩子的活動主要以戶外活動為主,而現在的孩子活動主要是在家里打電子游戲、看書等,體力活動較少。此外,現在青少年喜歡薯條、漢堡、冰淇淋等熱量高的食物,在不運動的情況下過量攝入高熱量食物很容易造成身體肥胖。
傳統(tǒng)觀念認為,2型糖尿病是老年人的病,但是目前發(fā)病年輕化趨勢愈演愈烈。研究發(fā)現,過去10年間,18~29歲人群中肥胖患病率增加了70%,30~39歲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了70%,年輕人成了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病增長最迅速的群體。在兒童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已經多于1型糖尿病。
通過上述研究,研究人員評估了國內一組40歲以下發(fā)病的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特征,發(fā)現腹型肥胖、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壓、血脂紊亂可能是造成2型糖尿病早發(fā)的主要原因。研究還表明,其中大部分患者存在肥胖、久坐、暴飲暴食及生活或工作壓力較大等情況;很小比例的人能每周參加體育鍛煉;肥胖、低收入人群發(fā)病年齡最早;有難產病史或分娩過巨大兒的婦女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糖尿病發(fā)病年齡比沒有者要早。因此,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延緩糖尿病發(fā)生的關鍵。
隨著社會老齡化和肥胖人群的增多,全世界2型糖尿病發(fā)病率逐年上升,國際糖尿病聯盟估計,到2030年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可能達到5.52億,其中60%的人將在亞洲。有研究證實,年紀輕輕就發(fā)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比大于45歲才發(fā)病的患者更容易發(fā)生心血管疾病,進而給患者個人乃至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因此,年輕人中的肥胖和糖尿病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成為當今醫(yī)療經濟和健康管理優(yōu)先考慮的問題,而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預防的關鍵。
關注“糖尿病前期”
如何避免成為“糖友一族”,最關鍵的是注意“糖尿病前期”。從健康人到糖尿病患者,并非簡單的一步跨越,兩者之間還存在一個糖尿病前期。這是個至關重要到可以決定糖尿病走向的階段,卻不為大多數人所知和重視。
所謂糖尿病前期,就是通過糖耐量試驗篩查出的血糖異常升高者,而他們的血糖水平尚不夠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糖尿病前期患者就如同處在分岔口上,不加控制,糖尿病將不久而至;有效干預,則可以推遲或阻止糖尿病的發(fā)生。
有資料表明,處于糖尿病前期的人,如果任其不管,每年會有10%左右進展為糖尿病。按照美國糖尿病協會公布的數據,糖尿病前期患者中,11%的人在3年內就將轉化為2型糖尿病,在5年左右的時間內,僅有約30%可能自行恢復為正常;若對其使用藥物,或控制飲食、加強運動等,發(fā)生糖尿病的危險可下降30%~75%,恢復為正常血糖狀況的概率最高可升至70%。因此,對糖尿病前期的人,必須引起重視。
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
吃得好、吃得多、吃得精已成為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但這樣也許在不知不覺中就可能跨入“糖友一族”。我們常說要“防治糖尿病”,可究竟怎么做呢?要想預防和控制糖尿病就要打破不健康的生活模式。
要少吃含糖食物,少吃淀粉類食物,少吃主食,多吃菜,以半小碗米飯、半個饅頭為宜。土豆、地瓜含淀粉比較高要少吃,可以吃青菜、魚類、蛋類、豆制品。飯后靜坐一會兒,半小時后開始進行適量運動。
肥胖患者一定要減肥,要控制進食量,并且要增加運動量。糖尿病患者一般會食量大增,但進食后會引起血糖增高,又會引起饑餓感,這樣就會進入惡性循環(huán),所以控制食量是最主要的。經過一段時間的飲食控制,血糖降低,饑餓感就會減輕。
水果含糖量比較高但又含有很多維生素,可以少吃一些,兩餐之間的下午吃最佳。
糖尿病的治療,除少數患者為胰島素依賴型而必須注射胰島素來治療外,大多數患者只需在控制飲食的基礎上,口服一些降糖藥可使病情得到控制。目前來說,糖尿病是個終生性疾病,要堅持一輩子的治療。
家庭用藥須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口服降糖藥,適用于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在單純飲食控制后血糖水平仍較高時,不能用于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以免因無效而貽誤病情。第二,應定時、定量遵醫(yī)囑服用,且須作服藥記錄。記錄內容包括藥名、劑量及增減情況、服法、服藥后反應、血糖及尿糖檢查結果、飲食情況等。
人人健康2016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