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剛
摘 要:試卷評講課是初中數(shù)學教學基本課型之一,但在試卷評講中常有教師不選擇、不拓展,導致效率低、效果差。筆者對試題選擇作重點講解,對部分試題做出拓展,形成題組,探索題目本質(zhì),找到一類題的解題通法,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思維,提高解題能力,達到“講一題,會一類”的目的。
關(guān)鍵詞:選擇拓展;試卷評講;策略
一、注重講解重點的確定,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講解效率
1.講解題目進行選擇,確定好重點講解題目
在試卷評講課之前,教師先要做好試卷分析,對每道題做對的學生人數(shù)進行統(tǒng)計,充分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在解題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思維偏差,以便定好試卷評講課的重難點。將出錯誤率高的試題和試卷中的重點、??键c作為評講的重點和難點,并把講解的重點放在一節(jié)課學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時間也就是每節(jié)課的前30分鐘完成。這樣試卷評講才會提高效率,達到較好的評講效果。
2.找準學生錯誤的根本原因,確定好講解的方向
先找出學生錯誤的原因是知識方面的問題還是思維方面的問題,教師應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彌補相應知識,以啟發(fā)學生思維。
二、注重重點講解試題的拓展,形成題組,達到“講一題,會一類”的目的
教師在評講時,以某一題為基點,教授“一題多變”思維,讓學生抓住試題的本質(zhì),找出解法的規(guī)律,從而提高思維的廣闊性,促進思維及解題能力的飛躍。
如需解決“四邊形”單元考試題(如圖1),正方形ABCD的對角線交于點O,點O又是另一個正方形A1B1C1O的一個頂點。如果這兩個正方形的邊長相等,那么正方形A1B1C1O繞點O無論怎樣旋轉(zhuǎn),兩個正方形重疊部分的面積,總等于一個正方形面積的四分之一。想一想,這是為什么?
顯然這個圖形中重疊部分的面積是一個定值,事實上在正方形A1B1C1O中只用到了∠A1OC1=90°這一條件。這是圖形定值問題的一個代表性題目,可以改變題目中的某些非本質(zhì)性的條件,形成一題組。
1.拓展一:變換題目的題設(shè)和結(jié)論,探究新命題的正確性
如圖2,在Rt△ABC中,AB=BC,∠ABC=90°,O為AC的中點。
如果點M、N分別在線段AB、BC上移動,在移動中保持∠MON=90°,那么OM=ON,BM=CN成立嗎?
再將基本題目變成一個操作性題目(如圖3),△ABC是一塊含45°角的三角板,△ODE是一塊含30°角的三角板,且點O是AC的中點,把△ODE繞點O旋轉(zhuǎn),那么OM=ON,BM=CN成立嗎?
2.拓展二:探求圖形變化過程中的定值,揭示圖形的本質(zhì)屬性
根據(jù)前面題目繼續(xù)探索,如圖2,在Rt△ABC中,BA=BC,∠ABC=90°,O為AC的中點。如果點M,N分別在線段AB,BC上移動,始終保持CN=BM,BN+BM的長度會變化嗎?四邊形BMON的面積會變化嗎?為什么?
分析:連接OB,證明△BOM≌△CON即可。
3.拓展三:改變主體圖形的形狀,歸納變化規(guī)律
如果將正方形ABCD變成等邊三角形ABC,將正方形OEFG變成半徑超過△ABC邊長的正多邊形或扇形,如圖4,∠DOE等于多少度時四邊形OMAN的面積是原三角形面積的?
分析:∠AOB=120°,證明△BOM≌△AON即可。
在題目拓展過程中,既可以把學生的思維由淺顯引向更深,獲得更高層次的認識,又可以把相關(guān)知識密切聯(lián)系起來,促進知識的融會貫通。
學生在做試卷時已經(jīng)有了一番思考,對題目已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并且印象深刻。在這個基礎(chǔ)上教師稍加點撥和拓展,學生很容易認清題目本質(zhì),達到“講一題,會一類”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數(shù)學試卷評講以它特有的教學情境,為教師提供了一個非常寶貴的教學機會。教師應及時把握這個機會,努力提高試卷評講課的效率,真正對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和提高解題能力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