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書
時光荏苒,年味好濃。
過年了,正是冬春交接之際,恰逢祭祖虔拜之時。這時候出去祭祖踏青,臉上洋溢的是過年的喜慶,心中懷著的是一份虔誠的尊敬,眼中映射的是一片昂揚的綠意。小除夕回老家是傳統(tǒng),因為前幾年天氣限制而沒有上山祭祖的我們,今年早早迎著陽光,去告慰祖先。
在連穿著薄毛衣都會流汗的冬日大晴天里,山下是一片熱鬧景象,家家戶戶都貼上新春聯(lián),掛上紅燈籠,戶門大開,溫暖著過年歸家的旅人,迎接著新年可貴的福氣。陽光披灑在我視野所及的每一寸土地上,無論是人、樹、草,亦或是不知名的飛禽,都被清楚地映照出喜氣洋洋的影子來,不差一分一毫。抬眼,是清白如洗的天空,不摻雜一絲雜質,干凈而深邃,讓人能夠一眼洞悉到天的奧義。我背對著陽光,那束熱光讓我的眼睛不敢迎著它追根溯源。豐盛的午宴和短暫的小憩后,我們便駕車去往目的地。上車前,奶奶對我說:“早點兒回來啊,我還有好多以前的故事要說給你聽呢!”奶奶年近七十,每次回去總是會告訴我很多她年輕時候的故事,只不過年年說的都是一遍遍重復的舊人舊事罷了。
車開到山路的轉角處便難以前行,徒步上山似乎成了唯一的選擇。下了車,才發(fā)現(xiàn)山上山下完全是兩個世界。我沿著崎嶇不平的山路,艱難地向前邁進,陽光仿佛失去了溫度,照在身上并不覺得暖和,不知道從哪里刮來的山風,吹亂了我的發(fā)梢,擦著我的臉頰,帶給我一陣寒意,讓我不自覺地裹緊了衣服。路很窄,好幾次都被茂密的灌木枝葉擋得死死的,還得用鐮刀劈出一條路來,一個不注意,一根長滿刺的枝條親切“慰問”了我的臉,火辣辣的疼痛讓我不由得停下腳步,留意起周邊的景色。剛才在山下看時,只覺得山上一片濃郁,黑壓壓的,看不出什么特別之處,倒給人一種壓抑感?,F(xiàn)在放眼望去,撲面而來的是一種開闊感,陽光斜斜地從山那頭照過來,葉子反射出淡金色,我站在半山腰,呼吸著只有大山才獨有的那份純凈,空氣微涼,鼻腔里縈繞著綠色的味道,說淡不淡,說濃也不濃。
我們的終點在山頂,繼續(xù)前行,我才真正領略到了“曲徑通幽處”的妙處。曲曲折折的小路“斗折蛇行,明滅可現(xiàn)”,在一片片陰翳下通向遠方,讓我產生一探究竟的沖動。白居易有詩云:“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钡拇_,我愈走愈感覺到寒冷,臨近山頂,驚訝地發(fā)現(xiàn)前段時間下的大雪都還未完全融化。沒有了城市里烏黑的車胎印和喧雜的人潮聲,這些來自天國的精靈干凈得如一片盛開的雪蓮,又靜又美,讓人覺得連塵世間的空氣都是一種玷污。向來時的方向回望,鳥瞰整座大山。山腳坐落著錯雜有序的民居,呈團聚式簇擁在一起,向上是一片片整齊的梯田,在東西方向延伸開來,散布著點點綠意,承載著某個家庭來年的期望。再向上便是一望無際的樹了,它們耐寒,冬季也不曾落葉,因而大山一年四季都生機盎然。
大山是神奇的,能將一個個孤立的景物組合成一幅幅美麗和諧的圖畫,景物本身是不美的,美的是其中的意韻。晚上,奶奶又給我說起那些聽過無數遍的老故事,本來覺得厭煩的我突然明白了些什么,老人一遍遍重復的不單單是故事,故事本身是不具有美感的,美的是故事背后那段讓他們念念不忘的青蔥歲月。而我覺得冬日之景是如此之美,是不是正因為我正處于青蔥歲月呢?
【推薦理由】本文是一篇游記,游蹤清晰。采用移步換形的方式寫景,景物富于變化,突出重點景物,寫山麓之景,突出天空之美,寫山腰之景,突出空氣之純,寫山巔之景,突出雪之靜美。小作者觀察細致,運筆細膩,所寫之景便美不勝收了。行文前后插敘奶奶的故事,看似閑筆,實則打破了一般寫景抒情文章的藩籬,讓一篇寫景文字具有了哲理的意味,又充滿些許溫情。
(薦評:陳 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