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建懷
《宋與北宋的梅堯臣、黃庭堅、秦觀以及南宋的周邦彥等家喻戶曉的名家并列在一起。錢鍾書先生在《宋詩選注》中選了汪藻三首詩,其中《春日》詩云:“一春略無十日晴,處處浮云將雨行。野田春水碧于鏡,人影渡傍鷗不驚。桃花嫣然出籬笑,似開未開最有情。茅茨煙瞑客衣濕,破夢午雞啼一聲。”這首詩通俗易懂,用淺顯的語言描繪了別人不易捕捉的春日勝景,加上清詞麗句,物我欣然,妙趣橫生,汪藻一詩成名。
汪藻,字彥章,饒州德興(今江西上饒德興)人,崇寧二年(1103年)進士,初任婺州觀察推官、江西提舉學(xué)事司干當(dāng)公事等職。宋徽宗曾作《君臣慶會閣詩》,群臣紛紛湊趣,和詩雪片般飛向皇帝的案頭,在那堆積如山的和詩中,唯有汪藻的詩出類拔萃,引得宋徽宗贊不絕口。當(dāng)時,與婺州相鄰的徽州才子胡伸也很有名,故朝野有“江左二寶,胡伸汪藻”之說。
汪藻雖然才華在當(dāng)時屈指可數(shù),但在宋徽宗時代,他卻始終未得重用。究其原因,與當(dāng)朝宰相王黼有關(guān)。汪藻與王黼太學(xué)既為同學(xué),又為同室,因王黼外表帥氣,才學(xué)一般,汪藻曾戲稱他“花木瓜”,譏笑他外表好看,其實無用。汪藻的比喻雖有損人之嫌,倒也與《宋史》對王黼的評價“為人多智善佞,寡學(xué)術(shù)”不謀而合。所以,汪藻的一句玩笑,讓王黼記恨了一輩子。
后來,王黼因善于迎合蔡京和宋徽宗當(dāng)上了宰相,手握干部升降之權(quán),一朝權(quán)在手,便把仇來報。王黼不僅處處壓制汪藻,一次汪藻貶官,王黼甚至刻意將他貶至宣州(今安徽宣城)。為何?原來宣州正是以產(chǎn)花木瓜著稱。汪藻不單詩才出眾,寫制書的才華更是當(dāng)世一絕。所謂制書,就是代替皇帝說話的文書,即詔書。兩宋皇帝特別講究詔書的準確、生動和優(yōu)美,而詔書擬得好的翰林學(xué)士或知制誥,常常暴得大名。例如,宋真宗時代的“知制誥”楊億,就曾以詔書擬得好而受到士大夫的追捧,寇準被宋真宗提拔為宰相,楊億起草詔書,其中“能斷大事,不拘小節(jié);有干將之器,不露鋒芒;懷照物之明,而能包納”,一時洛陽紙貴,寇準也特別高興,驚嘆“正得我胸中事”。
兩宋三百余年間,詔書公認擬得最好的人就是汪藻。詔書在體裁上大都是駢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也稱“四六文”。汪藻也被認為是兩宋最重要的駢文作家。陳寅恪便認為,六朝第一駢文是庾信的《哀江南賦》,宋朝第一駢文是汪藻的《皇太后告天下人書》(又稱《隆裕太后告天下手書》)。
當(dāng)時,宋徽宗、欽宗二帝被金人擄去,隆裕太后命康王即位,讓汪藻起草詔書,昭告天下。汪藻此文篇幅雖不長,但內(nèi)容豐富,文氣貫通,尤其是“漢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興。獻公之子九人,惟重耳之尚在。茲惟天意,夫豈人謀?”一句,用典貼切,對仗工整,文采斐然,感情深沉,被當(dāng)時及后世廣為傳誦。
汪藻不但才華卓絕,還潔身自好,非常珍惜自己的“羽毛”。宋徽宗時代,宦官梁師成因善于逢迎而深得宋徽宗寵幸,身兼數(shù)職,官至檢校太傅,百官任免升降,他可隨意處之,權(quán)力比宰相有過之而無不及,時人稱為“隱相”。梁師成一手遮天,文官武將紛紛拜倒其門下,極盡攀附之能事。有個武官叫吳可,著實無才,梁師成在他的“糖衣炮彈”下,竟然高度評價吳可“能詩”,引為親信。當(dāng)時,汪藻正因得罪了王黼而仕途不暢,梁師成知道汪藻有才,也想拉攏,他讓吳可向汪藻轉(zhuǎn)達自己的意思說:“你汪藻是有才華的人,我早聽說過你的大名,你來見我,我可設(shè)法提拔你到皇上身邊出任翰林學(xué)士之類的文學(xué)侍從官?!?/p>
這對于一個仕途落魄的士大夫來說,豈非天大的好事,可汪藻并未去拜見梁師成。同僚納悶:“我們登‘隱相之門,如同登天,他召你都不去,這是為什么呢?”汪藻呵呵一笑說:“讓我與吳可輩為伍嗎?”對此不屑一顧。他其實還有一句潛臺詞可能沒說,那就是:“讓我與梁師成輩為伍嗎?”
中年以后,汪藻經(jīng)歷“靖康之難”,頻遭戰(zhàn)亂之苦。南宋建立后,他雖然曾任兵部侍郎、翰林學(xué)士之類的高官,備受皇帝青睞,但也只是仕途上的曇花一現(xiàn)。宋朝的那些文官武將,似乎從沒一個意見統(tǒng)一的時候,總是吵吵鬧鬧,爭權(quán)斗氣,和平年代如此,戰(zhàn)爭年代更是如此,加上汪藻不能屈從與茍且,常遭同僚彈劾,仕途上上下下,沉浮不定。后來,又有同僚以他曾攀附蔡京、王黼為由彈劾他,以致“奪職居永州,累赦不宥”,從此投閑置散,再未進入權(quán)力核心,最后抑郁而終。
彈劾汪藻攀附蔡京、王黼,這理由倒十分荒唐可笑。不說曾受盡了王黼公報私仇的氣,就是他這七品芝麻官,怎么能攀附得上一品宰相蔡京呢?汪在宋徽宗一朝始終未能顯赫,就是明證。不過,相對于山河破碎、生靈涂炭的民族大痛,相對于一個時代的覆亡和文明所受的洗劫與摧殘,汪藻個人這點榮辱得失又算得了什么?
(作者系文史學(xu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