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貴英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2-0027-01
“授人以魚,僅供一餐之食: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益無窮”。而如何“授人以漁”先得設計好學案。但到底應怎樣設計學案呢?首先應弄明白的是“什么是學案?”,我認為是學生學習的方案,是教師給學生設計的學習方案,是教師給學生設計的課堂學習的方案。因此學案應受教材內容、學生自學水平、教師教學水平、課堂時間的制約,教師必須要考慮:讓學生學什么?怎么學?學到什么程度?需要多少時間?
一、學案要有針對性、目的性和課堂可操作性
初中英語學案應設計哪些內容?顯然應是教師估計學生可能通過自學能學會的知識,主要應是教材的“雙基”內容。學案設計應立足于學生“易學、想學、會學、樂學”這一根本。在準備學案時,不是首先考慮教師要教什么,怎樣教,設計教師自身的教學行為,然后再考慮怎樣讓學生配合自己:而是首先要考慮讓學生學什么,怎樣學,會遇到哪些困難,怎樣幫學生克服,精心設計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行為。學案的設計不但要使學生獲得基本知識,而且要有利于引導學生“會學、會用、會做”。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才能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二、初中英語學案設計點滴見解
1.學案的組成
學案設計包括教材理解、學習目標、自學指導、平行訓練、合作探究、達標測試、知識整理等七個部分。
2.學案的編寫
(1)教材理解。首先,教師要仔細地研讀《課程標準》。理解編者的編排意圖,把握課文的思想內涵,弄清課文的重點難點,準確的理解教材,以指引學生理解教材。
(2)學習目標。學習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讓學生懂得應掌握哪些內容,掌握到什么程度。增強學習的動力和針對性。學案應該具備明確的學習目標,并與教師的教學目標相對應,突出學習重點和難點,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都有明確的目標。依據(jù)課程標準擬定學習目標,一般分為三個層次:了解、理解、綜合應用。讓學生預習時目標明確。
(3)自學指導。這部分設計要注意前后知識的聯(lián)系。這能幫助學生把握知識的來龍去脈,架設溫故而知新的框架,建構完整科學的知識體系。根據(jù)“學生自己能弄懂的知識,課堂上不教”的原則,將這一部分內容編制成基本檢測題。上課時,把它們發(fā)給學生,學生根據(jù)“學習目標”和“自學指導”的內容,自主鉆研教材,并回答“自學指導”中提出的問題。當然,“自學指導”中的問題都是學生通過對教材的學習就能夠完成的。這樣,學生在完成“自學指導”問題后。在內心中會有一種收獲的喜悅,并對自己的自學能力表示認同,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和主動性。
(4)平行訓練。訓練題的設計要有針對性,代表性,層次性,由淺入深。
(5)合作探究。在預習過程中,學生一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設計學案應給他們留有一定的思維空間。對學生而言,學習中的思考是至關重要的,善思者,會經常對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回憶、想象、對比歸納,這樣可以加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正所謂“學起于思”。教師在設計學案時,要善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索精神,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矛盾的焦點上,促使學生開動腦筋。授課過程中,當學生苦于“山窮水盡疑無路時”,教師因勢利導,深化教學內容,著力指導學生拓寬思路,豐富學生想像力,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與此同時,還要鼓勵、引導學生超常思維,即打破思維定性,改變思維習慣,調動學生潛在的能力,產生新思路,達到求新、求異的目的,從而鍛煉和發(fā)展思維能力,變“苦學”為“樂學”。具體操作時,先讓學生在預習時提出急于解決的問題,再在課堂上當堂討論解決。
(6)達標測試。習題的設計應緊扣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和能力培養(yǎng)目標及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在問題設計時,應注意多設疑,在無疑——有疑——無疑的過程中,使學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此人彼地掌握知識,增強學習能力。題目應少而精,要有利于學生鞏固基礎知識,突出易混淆的、需注意的知識點,培養(yǎng)學生細心審題的習慣。還可以出一些能力提高題。主要是針對掌握程度好的學生而設計的,這部分題目的設置要多鏈接學生的難點甚至學生平時最不愿意做、考試時最容易失分的題型。
(7)知識整理。學生的學習進入尾聲,就應對本堂課所學知識進行分類整理,讓學生歸納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的重點內容。把知識梳理成線,形成網絡,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錯、易混、易漏的知識薄弱點,引起全體同學足夠的重視;教師要及時反饋、評價學生課堂的表現(xiàn),起導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