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三孩
中圖分類號:G62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2-0105-01
小學科學教學,其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大自然生態(tài)、科學技術、生產(chǎn)的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技能和思維方式。要上好科學課,必須要有充分的準備,趣味的教學,才能達到預期目的。因此,必須做到:
一、創(chuàng)建良好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建,有利于教學,也有助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中愉快地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對知識產(chǎn)生學習欲望,這是上好一堂課的根本。那怎樣創(chuàng)設情境呢?舉個例子說,如上《地震》一課,教師首先準備地震之后的掛圖,把那種慘烈的景象推到學生面前,以看圖了解到地震的殘酷。學生自然會想到為什么會發(fā)生,怎樣能知道會發(fā)生地震,學生的心被帶入教學中,就會有助于我們教學,激發(fā)學生興趣。如上《葉的光合作用》,由于學生學習過根可以吸收水分和養(yǎng)分,自然會認為植物所需的養(yǎng)料是靠根吸收的。到底是不是這樣呢?教師可以從這設下疑問,引發(fā)學生求知的渴望,使學生有興趣學習這一堂課。這樣,就能在學生的渴望中使教學在歡快的氛圍中進行。
二、必須做好演示實驗
小學科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離開實驗,科學無從教學。因此小學科學實驗一定要做好,才能讓學生深刻認識大自然的現(xiàn)象。明白其中的道理,能以表象認識到理論知識。要做好實驗,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要有充分準備,教師在上課之前一定要把所有實驗所必須需的材料準備妥當。
2.要梳理正確把握實驗方法,以及正確使用實驗器材。只有掌握正確的實驗方法,才能使實驗成功,學到知識,自然實驗有些還有一定的危險性,就必須要求教師正確使用這些實驗器材(包括藥品)。
三、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與概括能力
科學教學以實驗為基礎,學生必須通過實驗中所看到的現(xiàn)象來學習。因此學生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在實驗中的某些現(xiàn)象,要通過觀察掌握規(guī)律,得出結論,學到知識。這就要求學生要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就如學《氧氣的性質(zhì)》,燒紅的鐵絲在空氣中與氧氣中不同,在氧氣中發(fā)出耀眼的光芒,學生能夠看到,可怎樣說出所看到的現(xiàn)象呢?說明氧氣什么性質(zhì)呢?這就要求學生有概括能力,才能從感性認識事物上升到理想認識,達到學到知識的目的。
四、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技能
小學科學實驗是小學生獲得科學知識的重要途徑。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技能也是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固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技能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要讓學生認識實驗儀器和藥品,實驗一定會用到實驗儀器和藥品。教師必須有目的逐步讓學生認識一些常用的儀器和藥品。如鐵架臺、酒精燈、石棉網(wǎng)、硫酸、氯化鈉等。
2.要教會學生正確的使用方法。學生認識儀器之后,還必須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才能保證實驗過程的正確,使實驗成功。特別是藥品,如果使用不當,會發(fā)生危險,像硫酸一類的藥品具有腐蝕作用,所以必須正確的使用。
3.教給學生正確的實驗步驟。學生實驗最重要的就是動手過程。學生能否實驗成功,一定要按照一定實驗步驟,才能保證實驗成功。
4.填好實驗報告,實驗的目的除了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技能,還有一個重要目的是使學生獲得知識。學生在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要如實填寫在報告中,才能得出正確結論,明白其中的道理。
簡而言之,上好一堂科學課,要使學生獲得知識必須要在愉快的教學氣氛中進行,還必須根據(jù)具體情況做好實驗,才能到達預期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