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吳曉洋+胡夢蝶+魏露瑩+唐璽+袁源
摘 要:目的 了解在校本科護理學生(簡稱“本科護生”)非專業(yè)技術技能的影響,為培養(yǎng)本科護生非專業(yè)技術技能提供理論參考。方法 采用倪超等編制的護理本科生非專業(yè)技術技能測量表,對分層整群抽取的昆明醫(yī)科大學826名在校本科護生進行非專業(yè)技術技能現(xiàn)狀調查。結果 年級、成績排名和參加社團和社會實踐程度是影響護生非專業(yè)技術技能的重要因素(P<0.05)。結論 本科護生應轉變觀念,重視成績提升,積極參加社團和社會實踐活動,不斷提高非專業(yè)技術技能,為提升護理服務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在校情況 本科護生 非專業(yè)技術技能 影響
中圖分類號:G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6(c)-0108-03
非專業(yè)技術技能(俗稱軟技能,簡稱非專業(yè)技術技能),是相對于專業(yè)技能(硬技能)提出的概念。antrowitz[1]認為非技術技能是個人內在的、促進技術技能和知識應用的工作技能。Stanford研究所和Carnegie Melon基金會所做的一項研究表明,長期工作的成功,75%依賴于人際間的技能,只有25%依賴于技術技能。非技術技能已廣泛應用于建筑、IT、商業(yè)、衛(wèi)生保健等行業(yè)[2-3]。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進步,民眾對醫(yī)療服務的要求正在逐步提高。所以,要把護生培養(yǎng)成為“會學習、會做人、能做事”的應用型人才,師生對非專業(yè)技術技能的重要性都應有足夠的重視[4]。該研究對我校護理本科生進行調查,旨在了解不同在校本科護生非專業(yè)技術技能的影響,為提高本科護生非專業(yè)技術技能提供理論依據(jù),以下為該研究對象的具體內容。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總體為昆明醫(yī)科大學在校本科護理學生。納入標準:昆明醫(yī)科大學在校本科護理學生。排除標準:因休學、病事假等原因導致一個月及一個月以上不在學校者,不愿意參加本研究者。
1.2 研究方法
1.2.1樣本量與抽樣方法
采用流行病學現(xiàn)況研究方法,抽樣調查昆明醫(yī)科大學在校本科護生。根據(jù)文獻資料和調查結果,估計樣本量為816名。采用分層整群的抽樣方法,首先按照分層比例抽樣的原則,以年級分層,從該校886名在校護生中抽取一年級197名、二年級182名、三年級236名和四年級201名,然后在每個年級中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整群調查。2015年12月,實際抽取樣本量為826名,發(fā)放問卷816份,收回789份,回收率為96.69%;剔除答題不全、空題等不合格問卷后,有效問卷為760份,有效回收率為93.14%。
1.2.2 非專業(yè)技術技能測量
采用倪超[3]等編制的護理非專業(yè)技術技能測量表,該量表由自我約束技能、職業(yè)素質與自我意識技能、法制與社會意識技能、辨析感知技能、人文關懷技能、人際關系技能、調節(jié)適應技能、自我改善技能、領導管理技能9個因子,共47個條目組成??偡址秶鸀闉?7~235分,得分越高,表示護理本科生非專業(yè)技術技能水平越高。
1.2.3 影響因素調查
采用自制一般情況調查表,包括民族、生源地等人口學特征,年級、成績排名、社團和社會實踐程度等在校情況。
1.2.4 資料收集方法
按照調查表的具體內容和統(tǒng)一指導語由調查者在所調查班級班委的協(xié)助下進行團體調查,受試者根據(jù)自身實際情況,對每一項內容進行獨立評定。
1.2.5 質量監(jiān)控
正式調查前,先進行預調查,修改和完善問卷不足,并對調查員進行統(tǒng)一培訓,調查中,嚴格抽取樣本,控制選擇偏倚;調查員遵照同一方式和方法收集資料,避免調查員偏倚。
1.2.6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EpiData 3.1建立數(shù)據(jù)庫,雙錄入核查無誤后構建統(tǒng)計分析集,運用IBM SPSS 23.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分類資料用例數(shù)和百分率[n(%)]表示。兩個樣本均數(shù)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兩個以上樣本均數(shù)之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760名調查對象中,大一207名(27.2%),大二164名(21.6%),大三204名(26.8%),大四185名(24.3%) ;成績排名在班級后10名88名(11.6%),中間水平562(74.0%),前10名110名(14.5%);參與社團和社會實踐活動情況中,幾乎不參加78名(10.3%),偶爾參加414(54.5%),每周都參加268(35.3%);擔任學生干部情況中,沒有497名(65.4%),班干部160(21.1%),系、院學生會或團委干部48名(6.2%),校園社團干部55(7.2%)。
2.2 年級
不同年級學生之間總量表、職業(yè)素養(yǎng)與自我意識技能、辨析感知技能、人際關系技能、調節(jié)適應技能、自我改善技能、領導管理技能得分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大四學生的總量表、調節(jié)適應技能、自我改善技能和領導管理技能得分均高于大二、大三,人際關系技能得分高于大一、大二、大三;大一學生的自我約束技能得分高于大三(如表1)。
2.3 成績排名
不同成績排名學生之間總量表、自我約束技能和人際關系技能得分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其中,班級前10名和中間水平學生的總量表和自我約束技能得分均高于班級后10名;另外,班級前10名的人際關系技能得分高于班級后10名(如表2)。
2.4 參加社團和社會實踐
參加社團和社會實踐程度不同的學生之間職業(yè)素養(yǎng)與自我意識技能、法制與社會意識和人文關懷技能得分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每周參加學生的自我意識技能、法制與社會意識和人文關懷技能分均高于幾乎不參加的學生(如表3)。
3 討論
3.1 年級影響
大四和大一護生的自我改善技能、調節(jié)適應技能、領導管理技能和人際關系技能得分均高于大二和大三。這是因為大四護生進入醫(yī)院實習,與不同人群接觸,鍛煉了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并且他們在校時間相對較長,參加相關非專業(yè)技術技能活動和鍛煉的機會較多,激發(fā)了護生的成就需求動機,成就需求動機越高、越強的護生更能堅持學習,更易養(yǎng)成各種良好習慣。這與左晶晶[6]等研究結果一致。大一護生自我約束技能高于其他年級,這是因為大一護生剛從高考模式過渡過來,生活相對規(guī)律,對自身要求相對嚴格,這與莊明科[7]報道的高年級學生的社會技能好于低年級學生的結論不一致。
3.2 成績影響
成績在班級前10名的護生總量表和自我約束技能得分均高于中間水平和班級后10名。研究證明,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大學生有較強的自我管理能力[8],其原因在于他們善于安排自己的時間,讓生活和學習井井有條。成績在班級前10名的護生人際關系技能得分高于班級后10名。原因是他們有扎實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和較嫻熟的操作技能,他們的知識面和視野普遍比排名靠后的護生更廣闊,在思想和行動上都比較明顯地表現(xiàn)出一種強烈的“參與”意識,他們善于拓展自己的人脈,對生活和學習更為自信。有研究表明,一個人的發(fā)展取決于和他直接或間接進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發(fā)展[9]。
3.3 參加社團和社會實踐程度
每周都參加社團和社會實踐活動的護生職業(yè)素質與自我意識技能、法制與社會意識技能和人文關懷技能得分均高于幾乎不參加的護生。一個人能否順利就業(yè)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人的職業(yè)素質,職業(yè)素質越高的人獲得成功的機會越多[10]。并且參加社團和社會實踐有效地拉近了學生與社會的距離,借助社會這個大課堂,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處事應變能力,以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去適應社會。
3.4 擔任學生干部情況
擔任學生干部情況不同的學生之間總量表、自我約束技能、職業(yè)素養(yǎng)與自我意識技能、法制與社會意識、辨析感知技能、人文關懷技能、人際關系技能、調節(jié)適應技能、自我改善技能、領導管理技能得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與李艷玲[12]鐘美濃[13]等研究結果不一致. 這是因為學校經(jīng)常組織“讀書會”“班級交流會”“黨員聯(lián)系宿舍”等活動,使不同職務的護生在交流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所以差異不顯著。
4 建議
學校應該從新生入學開始就積極宣傳和教育,讓他們明確自己的目標,在發(fā)展專業(yè)技能的同時,也要培養(yǎng)自身非專業(yè)技術技能,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和需求,采取差異化的指導形式傳授不同的內容,最終提高自身綜合能力。鼓勵護生積極參與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在實踐鍛煉過程中增強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學會處理人際關系,實現(xiàn)與社會現(xiàn)實的融合,為后續(xù)臨床工作積累良好的工作基礎[14]。 教師要重視創(chuàng)設學生交往的環(huán)境和機會,強調護生間的交流合作,比如:小組式的交流學習,讓每個護生參與其中,在相互交流中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 Kantrowitz TM.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 Validation of A Measure of Soft Skills Performance[D].Atlanta: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5.
[2] Carroll J.The 12 skills for success[J].CA Magazine,2005,138(1):14.
[3] Marcia PLouise T. Workplace Deviance Strategies for Modifying Employee Behavior[J].The Health Care Manager,2004,23(4):290-301.
[4] 王慶美,金戈,孫雪潔,等.護理本科生社會技能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12,12(6):3988-3989.
[5] 倪超.護理專業(yè)本科生非專業(yè)技術技能測評量量表的初步研制[D].衡陽:南華大學,2013.
[6] 左晶晶,蔡季秋,葉明選,等.在校護生基本情況對護理軟技能水平影響的調查研究[J].包頭醫(yī)學院報,2015,31(3):87-89.
[7] 王慶美,金戈,孫雪潔,等,護理本科生技能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12,12(6):388-399.
[8] Virtanena P.Disciplinary differences among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s i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trategies [J].Educational Psychology,2010,30(3):323-347.
[9] 劉骙骙.護理學專業(yè)本科生軟技能特征的成分分析及相關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3.
[10] 謝春,何玲.高職高專學生“軟技能”培養(yǎng)模式探討[J].成都電子機械高等??茖W院學報,2009,12(3):50-53.
[11] 汪晨,張莉,鐘躍勤,等.“愛心義工”社會實踐活動在護生人文素質培養(yǎng)中的運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5):146-147.
[12] 李艷玲,胡敏,丁洪瓊.護理實習生軟技能水平的調查[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6):42-44.
[13] 鐘美濃,陳瑜.385名實習護生護理職業(yè)軟技能的調查與分析[J].護理學報,2014,21(15):31-34.
[14] 戴艷.高職院校學生軟技能培養(yǎng)探討[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207(7):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