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華娟
剛拿到《教育的細節(jié)》這本書時本來只打算隨便讀一下便應付過去的,哪知道當我真正開始閱讀時就立刻被深深地吸引了,從而一發(fā)不可收拾。
《教育的細節(jié)》沒有專家式的高屋建瓴的指導,沒有報告式的空洞的說教,有的只是作者用從容的態(tài)度向我們娓娓道來的一個個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或者我們身上也正在發(fā)生著的真實的教學故事,這些故事或看似荒誕、或看似離奇,或違反常識得離譜,但又好像被大多數(shù)教學工作者司空見慣、在日復一日的在教學工作中堅定不移地不斷地重復上演而不自知。好在作者以其對現(xiàn)象和細節(jié)的深刻的透析,幫助我們一次次地從庸碌的日常教學中抽離出來,去反思、去分析從而以全新的視角去尋找教育原初的樣子,去建構(gòu)教育它應該朝向原初不斷生長的樣子。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教育的細節(jié)》說的是“細節(jié)”,其實揭示的都是“真理”,是教育的本質(zhì),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對教育的敬畏和關懷。
這個時代,浮躁、功利,教育似乎也相應地跟著忙碌起來。書中的杜郎口“公司”創(chuàng)造的“神話”,嚴重違背教育規(guī)律、教育常識,但卻被很多人趨之若鶩,三年之內(nèi)竟然吸引50多萬參觀者,是無知還是無畏?在“做大做強”理念引領下的“校園文化建設”打著“品牌”“ 影響力”的牌子大行其道,“書香校園”里擺滿了廉價垃圾書,是包裝還是形式?還有減負,為了應付上級檢查而規(guī)定十分鐘之內(nèi)清空校園,是真幸福還是假桎梏?……如此種種,比比皆是。
朱老師的《細節(jié)》一書恰如一副濟世良方,為我們正本清源、逐步澄清了教育的理念,也給予了執(zhí)行的方式和途徑,那就是“細節(jié)”。細節(jié),體現(xiàn)了學校和老師頭腦中最真實的觀念,細節(jié),也可以暴露一個學校隱匿在背后的的各種丑陋。一個真正關注學生成長的學校,其不一定是表面的轟轟烈烈,更多地是潤物細無聲的浸潤,是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去了不想離開的地方。
的確,好學校和好老師,首先要做的是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懊總€人皆有內(nèi)在的生命節(jié)奏,當它與外界節(jié)律一致,彼此和合共振,生命之美就無處不在,反之,生命就會處于失調(diào)、緊張乃至瘋狂的狀態(tài)”。學生如此,學校也如次。因此只有把尊重生命的、呵護人性常識作為最基本的理念去開展教育活動,我們才不至于偏離了方向。
其次,好學校和好老師,就應該創(chuàng)設和諧的、好(好)學的環(huán)境。不需要華美的包裝、不需要轟轟烈烈的形式主義的大型活動,只需要真正為孩子著想,把行動落實到每一個細節(jié)中,讓這些和諧的氛圍彌漫在空氣中,無聲無形,卻又無時不在。它讓每一個沉浸其中的人感到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悅和自信,它讓愛的火種無處不在。
最后,好學校和好老師,要以能夠改變的細節(jié)打動人心,與生共鳴。無法改變體制以及浮躁的教學風氣,就從自身行為開始“一厘米之變”:比如,改變和孩子說話的方式——多用鼓勵少用諷刺挖苦,多用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非責備的語言,多用兒童語言而非成人的“官方語言”,只有當你的話說到孩子們的心坎里了,才能讓孩子與你產(chǎn)生共鳴,形成良好的價值觀;比如,多反思習以為常的一些教學行為——少一些沒有建立在研究孩子的基礎上而產(chǎn)生的隨機行為、從外部規(guī)范的行為,多一些內(nèi)心陶冶的行為,把對孩子的呵護真正落到了實處;再比如,多以歸家的建設性的立場看待我們的學生——多多地把孩子還原成一個生動鮮活的生命去關注,而非是完成自己教學任務的工具去使用。
《教育的細節(jié)》就像一盞指路明燈,忽然點亮了我心中那個迷茫的角落,與我心底里原先那點蠢蠢而動的意念和諧共鳴,使我原本模糊的理念越加清晰。是的,教育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無論時代怎么變遷,無論它的外衣有多華美,我們最終該堅持的目的卻只有一個:呵護美好人生的成長、培養(yǎng)人格健全的共鳴、為幸福人生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