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臘君
摘 要:經濟發(fā)展的同時,家長們對孩子的學習情況也越來越關注。同時,科教興國戰(zhàn)略也促使學生加強學習。再者,物理學的基本規(guī)律滲透在自然科學的一切領域,運用于生產技術的各個部門,是工程技術的基礎。由此,學校就不得不進行一系列的教學改革,以此來更快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實踐能力。物理教改效果評價不僅是實踐操作的難點,也是教育工作者和學生家長關注的熱點。本文考慮到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闡述了物改效果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并且采用模糊層次分析法計算得到了客觀的物理教改效果評價結果。
關鍵詞:物理教改效果;評價指標體系;模糊層次分析法
物理教改評價是衡量物理教育效果的重要尺度,也是引導物理教育改革方向和驗證物理教改措施正確與否的向導。目前常用的物理教改評價內容集中于學生的認知領域,評價指標單一,評價方法簡單。只有進一步完善和發(fā)展物教改評價指標體系和方法,才能實現(xiàn)物理教改的最終本文從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的教師和學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建立了全面的評價指標體系,采用模糊層次分析法對多指標進行融合后得到了客觀的評價結果。
1 評價指標體系
高職物理的根本任務在于培養(yǎng)高質量、高素質的優(yōu)秀人才。物理教學工作始終是高職物理工作的主旋律,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如何有效的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是擺在學校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因此,有必要對影響教學質量的各種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從而有效的高職物理教學改革工作。
通過多年的教學及管理實踐積累發(fā)現(xiàn),影響教學質量改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學校的教學工作定位、教師隊伍素質、教學投入、教學管理制度、教學計劃、教材的選用,學風建設以及生源質量等都是影響教學質量改革的重要因素,有必要將這些因素進行分類,并且確定其影響權重。這就要用到評價指標體系。
評價指標體系是指由表征評價對象各方面特性及其相互聯(lián)系的多個指標,所構成的具有內在結構的有機整體。了使指標體系科學化、規(guī)范化,在構建指標體系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系統(tǒng)性原則。各指標之問應該有一定的邏輯關系。
(2)典型性原則。務必確保評價指標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3)簡明科學性原則。各指標體系的設計及評價指標的選擇必須以科學性為原則。
(4)可比、可操作、可量化原則。指標選擇上,特別注意在總體范圍內的一致性。
而建立全面的物理教改評價體系是進行物理教改效果評價的基礎,采用德爾菲法建立物理教改四級評價指標體系,同時按照優(yōu)、良、中、差四個標準將評價指標分為四級,具體如表1所示。
2 模糊層次分析法
模糊層次分析法模型簡單,是一種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層次化、系統(tǒng)化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如下四個步驟:
(一)建立層次結構模型。結構模型應分為目標層,準則層和方案層。
(二)構造成對比矩陣。
(三)計算權向量并做一致性檢驗。
(四)計算組合權向量并做組合一致性檢驗。
根據(jù)上述步驟,詳細進行描述。
在建立遞階層次評價結構模型時,關聯(lián)因素集U=[u1,u2,…,u]分為S類,n為關聯(lián)因素個數(shù),即U=[ui1,ui2,…,j],i=1,2,…,S,j=1,2,…,n,且U1∪U2∪…∪Us=U,對任意的i≠j圯U∩U=j 。等級抉擇評價集V=[v1,v2,…,v],其中v1,v2,…,v(x)為評價指標層,x為等級數(shù)。
構造相關對比矩陣時,對單個關聯(lián)因子u(i=1,2,…,n)做模糊判斷。
計算各指標權重值時, 構造模糊向量At=[at1,at2,…,a(t末)],其中a(t末)i為第i個因素U(t1)所對應的權值,且需滿足歸一化的要求,即極值a(t末)=1。同理,求解Us權重值,得到模糊向量A=[a1,a2,…,S(a)s],且極值a(t末)=1。
計算得最終評價結果時,一級綜合評判結果B(t)可通過權重向量At和關系矩陣Rt的復合運算得到,如式1。 B(t)=A·(T)Rt=[bt1,bt2,…,btm]
其中,bi為等級抉擇評價集V中因子vi的隸屬度,由 最大隸屬度原則得評價對象的評價等級b=max(b1,b2, …,b)。
評價指標中定性指標用德爾菲法進行無量綱歸一化處理,也就是{優(yōu),良,中,差}為[9,6,3,1];權重值用的1~9標度法是美國著名運籌學家、匹茲堡大學教授托馬斯.羅蒂提出的,兩兩比較就能得到比較矩陣;然后,采用方根法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值λ(最大)和特征向量ω,所得特征向量即為各因素的權數(shù);最后,用一致性檢驗法進行權數(shù)合理性的檢驗。檢驗指標可以記為CR,當CR<0.1的時候我們認為權數(shù)滿足一致性要求,公式如下:CR=RICI,式中:CI—判斷矩陣的一般一致性指標,計算方法為CI= λ(max-n),n為判斷矩陣的階數(shù);RI—判斷矩陣的隨機一致性指標。計算得評價體系權重值如下:
3 實例分析
為了證實上述言論的正確與否。根據(jù)上述所說的評價指標體系和模糊層次分析法兩大內容。學校物理教學科研組基于新教材和教學目標的要求,提出了三套物理教改方案,將其應用于三個成績相接近班級的物理教學實踐中。評價過程中組織相關校領導、 老師和學生進行課前、課中和課后教改效果評價,期間進行三次年紀考試,統(tǒng)計調查表和成績后,采用模糊層次分析法計算得到三種物改評價結果如下表:
由結果可知,方案二的效果較好,更適合用于班級的物理教學。
4 結語
本文采用德爾菲法建立了物理教改效果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通過利用評價指標體系以及模糊層次分析法綜合運算得到了不同教改方案的綜合評價值,有利于不同物理教改方案的選擇及教改措施的改進。因此找到了一條對高職物理教改產生巨大效果的新道路。教改方向如下:首先,結合專業(yè)定位,制定教學大綱。其次,理論教學的改革:在高職教育過程中,一切過程的改革應以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市場需求為依據(jù)。再者,加強物理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要將多媒體課件引入到教學。傳統(tǒng)的物理教學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要求,對于很多物理過程的描述,必須通過實驗來完成。
參考文獻
[1]王樹紅. 多層次分析法在高職物理教改效果評價中的應用[J]. 教育教學論壇,2012,13:33-34.
[2]李立紅. 高職院校高等數(shù)學課程改革模型[J]. 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09,02:75-78.
[3]盧榮,王飛利. 工科物理化學教學模式改革初探[J]. 高等理科教育,2006,04:107-111.
[4]賀會玲. 物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實踐研究[J]. 學科教育,2004,09:24-28.
[5]何平,廖安生,何復征,覃紹祿. 理論物理課程教改初探[J].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S2: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