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白石
對“四大名著”進行改編,一直是我國影視劇創(chuàng)作的一種重要形式。其中,1986年版《西游記》、1987年版《紅樓夢》、1994年版《三國演義》和1998年版《水滸傳》這四部由“四大名著”改編而成的同名電視劇,均取得了比較好的收視效果。
在由“四大名著”改編的影視作品中,“西游”題材一直以來熱度較高。在電視劇方面,除了上文提到的最經(jīng)典的1986年版《西游記》及其續(xù)集之外,還有許多部改編作品。電影方面,有人做過統(tǒng)計,從1926年的《孫行者大戰(zhàn)金錢豹》到現(xiàn)在為止,全世界至少拍攝了80多部跟《西游記》有關(guān)的電影。僅僅是近兩年,我國先后就有《西游記之大圣歸來》《萬萬沒想到:西游篇》《西游記之三打白骨精》等多部由《西游記》改編的電影上映。至2016年八月,根據(jù)《西游記》改編的還未上映的影片至少有六部。
同為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瑰寶,當(dāng)《西游記》被反復(fù)搬上大銀幕時,《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這三部名著卻逐漸被影視界,尤其是電影界遺忘,僅不時亮相晚間劇場。“四大名著”,明明是四座“文學(xué)金礦”,電影界的人為何只盯著一部《西游記》?
電影界的人淡忘《三國演義》《水滸傳》和《紅樓夢》三大名著,并非輕視它們的文學(xué)價值,而是不知如何下手。知名影評人“八寶范”分析說,《西游記》的矛盾沖突主要集中在四師徒身上,如果以它為基礎(chǔ)寫劇本,編劇的思路容易展開。從原著出發(fā),創(chuàng)造新的故事,就算文戲?qū)懙貌粔蚓剩材芸繉O悟空用“七十二般變化”打滿全場?!翱墒?,《紅樓夢》《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里的精彩人物太多了,編劇不好提煉主線。如果尊重原著,把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感情,以及二人的相處方式,原封不動地放到大銀幕上,可能吸引不來多少觀眾。但是,如果有哪個編劇敢把林黛玉寫成干練、帥氣的新女性,‘紅學(xué)專家絕對是要抗議的?!薄鞍藢毞丁蓖瑫r表示,《三國演義》中的群雄逐鹿,《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讓書迷看得心潮澎湃,可如果改編成電影,觀賞度還是不如《西游記》中最具有反抗精神的大英雄——孫悟空。
《西游記》作為一部神魔小說,書中的神仙、妖怪,每一個都各具特色。孫悟空四師徒在取經(jīng)路上經(jīng)歷的九九八十一難,每一難都有特殊的意義。孫悟空與他的師父唐玄奘之間,與師弟沙僧、豬八戒之間,以及與其他的神仙和妖怪之間,也有各種各樣的故事。現(xiàn)如今,電影的特效制作技術(shù)在不斷進步,能夠呈現(xiàn)的魔幻效果越來越好。所以,無論是展現(xiàn)人物關(guān)系,或者制作精彩的打斗場面,《西游記》都是一座可供長久挖掘的“文學(xué)金礦”,由它可以延伸出許多精彩的劇本。
《西游記》在民間的受歡迎程度更不用多說。許多人即使沒有讀過原著,從小到大也可能聽過“孫悟空大鬧天宮”“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孫悟空三借芭蕉扇”等各種各樣的“西游”故事??梢哉f,各種各樣的精彩故事,令《西游記》百讀不厭,老少成宜。不然,它怎么能夠流傳得這般長久和廣泛呢?況且,《西游記》一書中,既有斗智斗勇,也有人情往來;既有滑稽可笑之處,也有動人的細節(jié)。眾妙畢集,諸美兼收。既然有這樣的劇本,再加上名家導(dǎo)演,明星表演,如果還有清晰的攝影和精良的制作,那么影片一旦上映,應(yīng)該是不愁沒有觀眾看的。
所以,不少導(dǎo)演擁有“西游情懷”,就不足為怪了,比如周星馳。在《西游·降魔篇》上映時,有記者問他:“為什么選‘西游這個題材?”他是這么回答的:“不拍《西游記》,還有什么好拍的?那么經(jīng)典的神話故事!如果有人說不好,那也是我拍得不好?!?/p>
《西游記》除了本身具有無窮的魅力之外,免費的版權(quán)也是它頗受影視界歡迎的原因之一。所以,在將來,我們應(yīng)該會看到更多的由《西游記》改編的影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