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紅蘭
《夜孔雀》是由戴思杰執(zhí)導、中法合拍的愛情文藝片,總體而言不乏亮點但仍有些許缺憾。夜孔雀的多重意象是影片的靈魂所在,運用蒙太奇剪輯手法和倒敘、插敘的敘事方式,創(chuàng)造出兩條敘事脈絡,中西文化的交融與碰撞、美到令人窒息的畫面和配樂為其增色不少。影片設置伏筆和隱語的手法雖有待提升,但總體值得稱贊。但信息量過大使得故事完整性有所欠缺,處處彰顯的人文情懷無法挽救人物塑造的差強人意,而海報浮夸、劇情老套、逾越人倫等多種原因,使影片在中國出現(xiàn)水土不服。
一、 多重意象的“夜孔雀”嵌入靈活的敘事之中
據(jù)《昆蟲記》記載,夜孔雀又叫孔雀蛾,是一種長得很漂亮的蛾,成蛾之后便不再吃東西,它的生命極其短暫(兩三天),在短暫的生命里,唯一要做的事便是尋找配偶。因此,它具備了一種與生俱來的特殊天賦:為了這個目標,無論路途多么遙遠,在飛行時會遇到多少艱難險阻,它總是無所畏懼、堅強勇敢地克服一切困難,最終成功找到配偶。夜孔雀與佛教中的“涅槃”有著某種相通的思想內涵,對生命的珍視中蘊含著一種慈悲精神。
影片中的夜孔雀象征經(jīng)歷了愛情痛苦后破繭成蝶的艾爾莎,這位獨立、果敢、堅強的法籍華裔長笛手在中法兩地與馬氏三人產(chǎn)生了復雜的感情糾葛,從紋在腳上的幼蟲到紋上背部的成年夜孔雀,無不與紋身之外的艾爾莎和夜孔雀的成長相呼應,一步步推動著劇情的發(fā)展,暗示著事件與人物的變化。夜孔雀不僅見證了人物情感的演變與升華,也見證了遠在異國他鄉(xiāng)的游子戴思杰對故鄉(xiāng)成都思念之情的蛻變。同時,作為一部文藝片,以“夜孔雀”命名,容易讓人產(chǎn)生一種朦朧的美感,引發(fā)觀眾對影片的獵奇心理,激起他們的觀影期待。
影片采用大量蒙太奇手法,運用看似凌亂的雙線劇情講述了四人之間的情感演變,這種敘事方式不僅能很好地表現(xiàn)其中情感的糾纏,而且頗具藝術欣賞效果,是本片的一大亮點。影片并沒有按常規(guī)的時間順序進行鋪陳,插敘和倒敘的熟練切換成功將影片分出兩條敘事脈絡:一條在中國成都,艾爾莎“幾個月以前”在古樸典雅的成都偶然邂逅尺八高手、絲綢研究員馬榮,之后與馬榮父子之間產(chǎn)生逾越人倫的感情糾葛;另一條在法國巴黎,馬榮的弟弟——紋身師馬建民在與艾爾莎的親密接觸(紋身)中慢慢生出一種無法言喻的情愫。兩地分頭敘述、靈活轉換,使成都和法國的場景相互補充、襯托。這樣的剪輯和敘事方式完美地實現(xiàn)了時空穿梭,使兩地的回憶與現(xiàn)實形成因果聯(lián)系,并隨著時間的推進使整個影片的脈絡變得清晰明了,促進了人物的感情發(fā)展,最終完成了整個故事的推演。但由于影片的時長有限,過大的信息量和過于頻繁的場景切換很難掌控影片的各個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故事的完整性有所欠缺,給觀眾理解影片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例如,在馬榮喝下孔雀膽藥酒后,鏡頭馬上就切換到遠在法國的艾爾莎身上,并沒有清楚交代馬榮的生死,難免使觀眾產(chǎn)生困惑。
影片從唯一現(xiàn)存的仍采用手工繅絲工藝的南充宏興絲綢廠取景,真實地還原了這種古老工藝。此外,還向我們展示了成都浣花溪公園、杜甫草堂、九眼橋、蘭桂坊、天府新區(qū)和法國萊茵河畔等地的美景,其中很多鏡頭都是用偷拍的方式進行的,這種隨意、自然的原生態(tài)鏡頭拍攝,最大程度地向觀眾展現(xiàn)出了成都的古樸典雅和法國的浪漫氣息。影片中的尺八是溝通成都和巴黎兩線感情發(fā)展的媒介,艾爾莎被空曠的尺八聲引進古老的蠶絲廠,與悲憫深沉的馬榮初次邂逅,尺八清曲營造出空靈、恬靜的意境,身處其中的艾爾莎被深深震撼。這一刻,她的心扉被輕輕叩開,一顆種子已經(jīng)悄然種下。從艾爾莎對這種古老的樂器產(chǎn)生興趣,到馬榮教她尺八,再到兩人情感因夜孔雀進一步升華,最后,艾爾莎獨自一人在萊茵河畔吹奏尺八。尺八是貫穿始終的線索,將不同的時空串聯(lián)在一起,使劇中角色的情感得到更好的表達。
二、 出色的伏筆隱喻折射出影片的人文情懷
片中伏筆和隱喻設計得比較到位,雖然許多伏筆和隱喻的使用手法不夠隱晦和自然,急于表現(xiàn),暗示太強烈,容易讓觀眾察覺到人為的痕跡,但總體而言還是值得稱道。馬氏兄弟癡情于各自喜愛的事物,“尺八材質萬中挑一”與“艾爾莎的皮膚萬人少有”這兩種相似的說法不僅很好地表現(xiàn)了二人的秉性,而且恰到好處的把片頭零碎的場景串聯(lián)在一起。
艾爾莎在寺廟中找到了不用滅蛹殺生就可以制絲的方法,在她向馬榮介紹夜孔雀時,鏡頭有意將艾爾莎的身形與她背后的夜孔雀的翅膀相合,給人以艾爾莎長了夜孔雀翅膀的畫面感,宛如艾爾莎化身為美麗的夜孔雀一般,又似夜孔雀正借艾爾莎之口在向馬榮傾訴。相信此處導演是借鑒了“莊周夢蝶”的典故,意在營造人蝶合一、亦人亦蝶的虛幻感,馬榮聽后的表情很能表現(xiàn)這種如夢如幻的感覺。緊接著,他說道:“我找了這么久,終于找到我想要的了?!贝司湟徽Z雙關,既指他找到了想要不用滅蛹殺生的制絲方法,也指他找到了心儀的女子,此時的馬榮,心中已經(jīng)對艾爾莎產(chǎn)生了一種的特殊的情愫。
兩人相戀后,馬榮說艾爾莎的名字就叫“夜孔雀”,并將艾爾莎的腳鏈系在自己腳上。一方面,表明了夜孔雀代表著艾爾莎,另一方面也為之后馬小林的崩潰埋下伏筆。艾爾莎說的“我的蠶寶寶(就要死去了)”也是一句隱語,寓意幼蟲與腹中胎兒。臭椿樹是夜孔雀的身心寄托,馬建民承諾幫艾爾莎在巴黎找到臭椿樹潛在的意思是自己會成為艾爾莎在巴黎的身心寄托。沒有紋眼睛的夜孔雀不會飛走,暗示著馬建民會一直陪著艾爾莎走下去。在墓地,找到臭椿樹、在臭椿樹下埋葬死去的蠶寶寶,都預示著艾爾莎和馬榮愛情的終結。馬小林穿艾爾莎的高跟鞋,暗示著對于從小就缺乏母愛的馬小林而言,養(yǎng)小白兔的艾爾莎身上母性的光輝,艾爾莎是美的化身,是穿著水晶鞋的公主,馬小林對艾爾莎的情感更多的是一種對母愛的尋求。馬小林與艾爾莎的接觸一直都是圍繞腳展開的,這是一種隱晦卻又強烈的性暗示,意在表現(xiàn)馬小林的荷爾蒙的沖動,而他在給艾爾莎做足療時提到的孔雀膽藥酒也為后來劇情的發(fā)展埋下伏筆。川劇《孔雀膽》的上演是本片亮點,戲劇中的人物與扮演者的命運結局發(fā)生重疊,并以戲中戲的形式交代了馬榮與馬小林的父子關系,還增加了戲劇中沒有的部分:馬榮喝下孔雀膽。此處表達的是“戲如人生,人生如戲”的感慨。
影片開篇,絲線制作以蠶蛹生命為代價的獨白引發(fā)觀眾對生命的思考。艾爾莎努力尋找,最終找到了一種不滅蛹殺生的制絲方法,體現(xiàn)了佛教的慈悲精神,也讓觀眾看到了一種對生命的珍視與尊重;艾爾莎無償為時日無多的病兒演奏與馬榮為蠶繭演奏因曲同工,不僅刻畫了二人的善良形象,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對生命的臨終關懷;法國人流的期限是12周,體現(xiàn)了國外對婦孺群體的保護和關愛……處處都散發(fā)著人文情懷。影片以字幕形式結篇,依劇情可知,導演對成都所欠的巨債,實際上是對故鄉(xiāng)文化深深眷戀的情懷。
中西文化的碰撞交融是本片一大特色。時尚美麗的現(xiàn)代長笛手艾爾莎與傳統(tǒng)氣息濃厚的馬榮,活力青年馬小林與古老的川劇,現(xiàn)代的刺青鋼針與植物根莖所制的刺青針,錦繡成都與浪漫法國,古老尺八與現(xiàn)代長笛,戲曲中的繡鞋與游泳池里的水晶鞋,成都迪廳中古老尺八與現(xiàn)代DJ的完美合奏……影片處處呈現(xiàn)出中西、新舊文化的碰撞與交融,這也與人物的情感發(fā)展遙相呼應。
三、 中法合拍影片在中國市場上的水土不服
《夜孔雀》是由戴思杰執(zhí)導,海秀傳媒和上海尚世影業(yè)共同出品的中法合拍的一部愛情文藝片。從尚世影業(yè)和海秀傳媒來看,近幾年這兩個公司出品的文藝片可謂是少之又少,《夜孔雀》對他們而言也可以算是一次全新的嘗試。對導演戴思杰而言,雖然把自己最愛的兩座城市成都和巴黎一起拍進電影,向觀眾表達了自己對家鄉(xiāng)和法國的熱愛,使個人情感得到了傾訴和表達,但是俗套的劇情顯然缺少對傳統(tǒng)的尊重,這確實給影片減分不少。
《夜孔雀》選擇5月20日這樣一個檔期上映是非常不錯的,優(yōu)美的影片名字,加上“我愛你”的隱語,更容易吸引觀眾。但大尺度的浮夸海報以及不恰當?shù)男麄?,卻會引起觀眾們反感。再者,作為一部中法合拍片,價值觀念的碰撞也使影片在中國遭遇水土不服?!兑箍兹浮纷鳛橐徊课乃嚻?,更多的是強調一種氣氛和情境,有些情節(jié)難免脫離現(xiàn)實,審美取向也比較小眾化,這是影片較難被大眾喜歡的一大原因。電影本身擁有的觀眾環(huán)境開放的特性使其成為一種眾口難調的藝術形式,文藝片富有文藝氣息本是無可厚非的,但若只是一味追求文藝,就容易與現(xiàn)實脫節(jié),故而需要普世價值與人文情懷的加入。《夜孔雀》在這一方面雖有一定嘗試,但流于形式的人文關懷無法掩蓋劇情主題對公眾道德的背離,這可以說是該片的根本問題所在。
同時,華麗的外表掩飾不了劇情的爛俗。從劇情上來看,影片講述了一個女人的幾段情感邂逅,沒有任何的新鮮感可言,唯一不同的是三個男角是血親。同一個女人,與同一個家族里的三個男人發(fā)生感情糾葛,這種特殊而又虐心的四角戀無疑是吸引觀眾的一個噱頭。但從中國的傳統(tǒng)倫理道德層面來講,這樣的劇情是存在著道德缺陷的,難免會引起多數(shù)人心理上的不適感。
而且,影片雖時刻彰顯人文關懷,但仍無法掩蓋角色塑造過于粗糙的事實。片中角色由劉亦菲、劉燁、黎明、余少群主演。劉亦菲飾演美麗善良、果敢堅強的法籍華裔長笛手艾爾莎,與她以前飾演的仙氣飄飄的角色形象相比,這次接了回地氣,演技也有所突破,但是對劇中人物情緒的把握仍不夠準確,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紋身師馬建民讓有中法家庭的劉燁來演確實比較合適,能夠使演員更好地代入角色之中,故而劉燁對人物形象的把握就比較深刻到位。黎明飾演馬榮,年齡與人物形象相仿,但就演技而言只能算是一般,沒有什么可圈可點的地方。影片中最出彩的當屬余少群飾演馬小林,他把角色的癡、狂、瘋、顛以及對艾爾莎和川劇的熱愛都恰到好處地演繹出來。
結語
《夜孔雀》作為一部中法合拍的文藝片不乏亮點但也有缺憾。無論從剪輯方式、敘事手法,還是從畫面呈現(xiàn)、配樂等方面都有值得稱贊的地方,影片所帶來的東西文化價值觀念的碰撞與融合,也有利于加深對西方文化的理解和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然而,劇情俗套、角色粗糙、逾越人倫等無法忽視的缺陷,無一不在告訴我們,中外合拍文藝片仍然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