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一
我國古錢幣上的書法藝術美
◎李正一
西方國家的錢幣多以紀念性的人或物的圖案為主,而中國的古錢幣一直是以文字作為主要裝飾,具有很高的書法藝術審美價值,這一現(xiàn)象前后持續(xù)了兩千多年,一直到清代末年才宣告結束。把兩千年來的錢幣排列起來,錢文各體兼?zhèn)?,篆、隸、楷、行、草體應有盡有,或書于名家、或出于帝王,許多錢幣上的文字堪稱是書法藝術精品,無疑是一部生動的書法藝術演變發(fā)展史。我國錢幣以造型、書法獨步寰宇,為西方錢幣所未有。認識中國的文化歷史不僅是在文化典籍、青銅器、陶瓷中……同時也在古錢幣中,并由此而產(chǎn)生了收藏、鑒賞、把玩錢幣的“錢幣學”。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為了加強統(tǒng)治,“以秦幣同天下之幣”,把取意“天圓地方”、形態(tài)象征天圓地方宇宙觀的“方孔圓錢”做為統(tǒng)一流通貨幣。秦始皇鑄行的秦半兩“方孔圓錢”的“半兩”錢文,由著名書法家、丞相李斯用小篆書寫,體式修長,遒勁有力,并由此開了書法大家書寫錢文的先河。小篆是源自于大篆的一種新的字體,點劃均為線條,粗細一致,勁健有力。小篆也成為秦的官方文字,結束了由來已久的古文字時代,實現(xiàn)了“書同文”的理想。其“方孔圓錢”的錢體形態(tài)也一直沿用到民國初期,流用長達兩千多年之久。
漢代王莽時期的錢文“鐵線篆”“懸針篆”開始刻意追求書法藝術美,錢文由小篆向隸書過渡
王莽推翻漢朝后,懼怕人們聯(lián)想到劉氏漢朝的劉字,廢除了幣文中帶有與“金”、“刀”有關的錢幣,在錢名上避用“錢”字而借用“泉”字代之,貨布、貨泉便是王莽第四次幣制改革之產(chǎn)物。貨布、貨泉,在錢文風格上創(chuàng)造出端莊優(yōu)美的“鐵線篆”,其中尤以貨布錢為甚,凡豎畫下端纖長,出鋒處如針之倒懸者謂之“懸針”,不出鋒如露珠之垂下欲滴者謂之”垂露”, 一改前期豐滿篤實的特點,被后人譽稱為“懸針篆”,亦名“懸針垂露”。 錢文書體逐漸由小篆向隸書過渡,是文字修飾美的一種嘗試,是書法藝術上刻意追求美的一種表現(xiàn)。
為了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和顯示錢幣在人們生活中的尊貴地位,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廢除了沿用近千年的秦之“半兩”、漢之“五株”的“株兩”貨幣制,并且由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歐陽詢書寫錢文,開始鑄造“開元通寶”錢。歐陽詢書寫的隸書錢文兼楷、隸二體之美,布局嚴整,質樸端莊,是書法史上最值得稱道的佳作之一,后人稱之謂八分書,是錢文開始使用隸書的開端,在“開元通寶”之前,錢文幾乎是小篆獨領風騷。歐陽詢書寫錢文的“開元通寶”銅精工良,輪廓深峻,觀其錢就能感受到唐王朝的強盛氣勢。以后歷朝歷代鑄造錢幣不再以重量為名稱,而改名為通寶、元寶、重寶和泉寶等。自此開創(chuàng)了我國錢幣“寶”錢制之先河。
宋朝的繪畫、書法、雕塑、印刷在世界上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宋代錢幣的種類、數(shù)量、質量也是古代錢幣鑄造史上的一個頂峰,同時也達到了錢文書法藝術發(fā)展的巔峰。宋代錢幣出現(xiàn)了“御書體”錢文,即由皇帝親自題寫的錢文,這類錢有的是楷書、行書一體成對,有的是隸書、篆書一體成對,有的是楷書、篆書一體成對,被稱為“對錢”、“對子錢”,就是只有錢文書法形式不同,年號、名稱、大小、薄厚都相同,錢幣與書法藝術的結合達到了極致。宋代的對子錢有800種之多,“對子錢”是我國獨具特色的錢幣造型表現(xiàn)形式。
其中,宋太宗趙光義于“淳化”、“至道”年間親書寫錢文并鑄行的淳化元寶、至道元寶,有真、行、草三種書體,被稱為“御書錢”之肇始,開了錢幣書法藝術的新紀元。宋太宗趙光義所書錢文真書渾然穩(wěn)重;行書則流暢俊逸;草書更顯神采飛揚。
宋仁宗時所鑄行的“皇宋通寶”有一種俗稱“九疊皇宋”,屬錢文中的孤例,以九疊文為錢文,精美絕倫,存世僅幾枚,被錢幣藏家視為價值連城的稀世珍品。九疊文是小篆的變體,裝飾性強,多用于書法和璽印上,錢文上很少使用。
宋徽宗趙佶年間,宋代“御書錢”的書法藝術和鑄造工藝達到了錢幣史的巔峰。宋徽宗所書的“崇寧通寶”、“大觀通寶”、“宣和通寶”、“政和通寶”錢文書法,清麗疏朗、瘦硬挺拔、獨創(chuàng)了自成一體的被稱為“瘦金體”、“鐵線書”的書法藝術,“瘦金體”是書法藝術中的奇葩。 “瘦金體”筆勢頓挫有節(jié),用筆纖瘦、結體疏通,楷書犀利挺勁、于剛勁中透出秀麗,清健挺拔似修竹,婀娜委婉如幽蘭。當代書法家啟功先生的書體與其類似。
一眼就可看出宋徽宗趙佶所書寫錢文的書法藝術個性和美感。在方孔圓錢上安排四個瘦金體文字本身就比較困難,“大觀通寶”卻能夠使錢文與細廓的線條配合得非常得體、和諧,勁健有力,氣度不凡。“大觀通寶”錢幣是宋徽宗趙佶書法藝術的代表作。
觀賞徽宗趙佶所書寫的錢文,使人有一種清新優(yōu)美之感。趙佶親自書寫錢文的“大觀通寶”、“崇寧通寶”是中國古錢幣中書法最為精美的作品,其獨占鰲頭的地位為歷代所公認。這些錢幣不僅為歷代錢幣收藏家所珍藏,而且還為許多書法家收集、臨摹、研究。
金代也喜歡“瘦金體”,據(jù)說宋徽宗做俘虜時,金皇室常送些衣物食品之類以換得他的親筆謝函。金代的“大定通寶”和楷書“泰和通寶”都是因為金章宗仿效宋徽宗瘦金體而聞名的。
金代章宗泰和年間鑄造的“泰和重寶”錢文是書法家黨懷英用玉箸所書,因其完美精整而被稱為“金泰和”,與宋徽宗趙佶的“瘦金體”“大觀通寶”、王莽時期鑄行的貨布一并被錢幣收藏界譽為“世幣三絕”。
明朝在錢幣書法上沒什么明顯的建樹,此后錢文書法走人了低谷,呈現(xiàn)出呆滯生澀的匠氣。一直到了清朝咸豐年間,各鑄錢局才又出現(xiàn)了工秀多彩的新局面。如寶泉局的“咸豐重寶”是由畫家戴醇士書寫的錢文,俗稱“戴書咸豐”,打破了南宋“淳熙元寶”以來藝術特征不多、方正呆滯的局面。另外,清代錢幣出現(xiàn)了一面是滿文,另一面為漢字的新形式。
其他一些少數(shù)民族政權,如遼、西夏、金等也不乏錢文書法上乘的錢幣,如“泰和通寶”、“正隆元寶”等,元代的八思巴文(蒙古文)錢如“至元通寶”則展現(xiàn)了民族文字的書法藝術。
宋朝是我國古代文化藝術尤其是書法藝術最為發(fā)達的封建王朝,涌現(xiàn)出了如蘇軾、黃庭堅、米芾、趙佶、蔡襄等一大批書法藝術大家。雖然今天我們已經(jīng)無緣再能見到他們絕大多數(shù)人的書法真跡,但從存世較多的宋代古錢幣中,還約略可以一窺它們的精彩。宋代錢幣的文字美和精湛鑄造技術,也使得宋錢文字的清晰度遠高于其它朝代那些屢經(jīng)翻摹的碑帖。
“五朝興衰事,盡縮錢幣中?!惫佩X幣有著豐富的文化歷史經(jīng)濟內涵,更是書法藝術的立體呈現(xiàn),它也是中國文字不斷發(fā)展變化的最好記錄載體。研究、學習、欣賞、臨摹古錢幣上的書法藝術對我們有積極的意義。
(作者單位:中山大學歷史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