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仁文
“海鮮能不能和高維生素C的水果一起吃”的問題似乎早已定論。之前的說法是很多甲殼類海鮮中含有五價砷,當(dāng)遇到水果中的維生素C之后則容易還原成有毒的三價砷而引起類似砒霜的中毒反應(yīng)。這個問題在幾年前就已經(jīng)被很多營養(yǎng)專家反對,在吃飽一餐的前提下,即使有被維生素C還原的三價砷,也實在太少,根本不足以中毒。
夏末初秋,有媒體的朋友又聊起了甲殼類海鮮的問題,這次除了三價砷還有痛風(fēng)的話題。著實需要注意的是,甲殼類海鮮的嘌呤含量真的不低,例如:螃蟹的嘌呤含量為81.6毫克/100克;蝦的嘌呤含量為137.7毫克/100克;牡蠣的嘌呤含量為239.0毫克/100克;蚌蛤的嘌呤含量為436.3毫克/100克……
食物中都含有嘌呤,但海鮮和動物內(nèi)臟中嘌呤顯著偏多。很多年輕人喜歡吃海鮮、喝啤酒,這種飲食方式早就被營養(yǎng)專家拍過磚了?,F(xiàn)在應(yīng)季的蝦蟹螺貝等海鮮較多,這種鮮美的高嘌呤食物除了可以一飽口腹之欲,補充大量的優(yōu)質(zhì)蛋白、礦物質(zhì),別忘了還會在體內(nèi)轉(zhuǎn)換成更多的血尿酸,從而增加腎臟的代謝負(fù)擔(dān)。在吃這些高嘌呤的食物的時候,如果再吃一些維生素C含量較高的水果又會怎樣呢?
可以肯定的是我們根本不可能吃一臉盆的海鮮和一臉盆的水果。有句話是“拋開劑量說毒害,等于耍流氓” 。 所以類似砒霜中毒的問題幾乎沒有發(fā)生的可能,但我們應(yīng)該知道至少有兩個問題應(yīng)該關(guān)注。
維生素C在體內(nèi)的
代謝產(chǎn)物影響尿酸排除
維生素C 是一種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水溶性維生素,部分水果中的維生素C含量較高。而維生素C在體內(nèi)會最終代謝為草酸,草酸也需要像尿酸一樣從腎臟排出體外。當(dāng)大量吃海鮮后,再吃很多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則會影響尿酸代謝。
生吃水果較多的
話影響蛋白質(zhì)類食物消化
水果含碳水化合物較多,但和同樣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對比,則不容易消化。除了主食的淀粉煳化程度高之外,再就是主食一般是溫?zé)崾秤?。于此對比,水果膳食纖維多、質(zhì)地較硬、溫度較低,消化較慢。所以,一次吃的比較多、溫度比較低的水果則會使胃腸溫度下降、影響消化液分泌,從而影響食物消化速度。這不僅僅是維生素C豐富的水果,所有水果都一樣。
對于一些維生素C含量較高的水果,其實也可以有另外一種吃法,那就是熟吃。比如我們可以烤著吃或炒著吃,西班牙餐廳賣烤肉的菜式,也賣烤菠蘿。有人會說,菠蘿含維生素C較多,烤完不就損失了嗎?損失就損失唄,你還可以從其他方式獲得維生素C。菠蘿烤完了口感溫?zé)?、酸甜香濃,所以吃著不會讓腸胃不舒服,它膳食纖維豐富,還可以幫助預(yù)防便秘。最重要的是菠蘿中含有一些容易讓人過敏的酶,超過60℃的加熱會使酶失活。加熱的過程也會使維生素C損失一些,所以對于尿酸的代謝影響也沒有那么大了。
說到這里,貌似大家都知道吃海鮮不適合吃維生素C豐富的水果了,其實也沒有那么絕對,適量少吃還好,但已經(jīng)有高尿酸血癥和痛風(fēng)的人,您還是算了吧。
編輯/陳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