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艷
礦工“眼睛”的守護者
□李小艷
巡檢
維修礦燈
千米井下,礦燈猶如礦工的“眼睛”照亮巷道,礦燈超市的女工們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呵護著每一盞礦燈。寒來暑往,往復穿梭于燈架間,檢查、充電、擦拭、維修……為礦工們在黑暗中擦亮“眼睛”,她們用勤奮敬業(yè)詮釋著巾幗不讓須眉的深刻內涵。
熱情服務當窗口
黃陵礦業(yè)公司一號煤礦礦燈超市未升級改造之前,礦燈的發(fā)放、回收、充電等工作均需要充電工親自動手完成,特別是遇到上下班高峰期,能夠快速高效完成領燈和收燈工作非常重要,這就要求她們能將全礦1760多名職工的姓名和燈架號都能熟記于心。2015年4月,一號煤礦引進礦燈智能化管理系統(tǒng),實現了礦燈的智能化、信息化、快捷化管理。新的管理模式雖使女工們擺脫了每天收燈、發(fā)燈簡單而繁重的工作,但她們并未止步,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更高的目標——礦燈質量“零缺陷”和優(yōu)質服務“零距離”,將礦燈超市打造成文明服務窗口。超市內整齊劃一的燈架、光可鑒人的地板、潔凈明亮的窗戶,精致的盆景,無不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女工燦爛的笑臉、溫馨的話語、文明的舉止,使人產生一種家庭般的溫暖。
為提高礦燈充電合格率,女工們加強日常巡檢力度,準確監(jiān)測礦燈的上架、離架狀態(tài)和充電狀態(tài),堅決不讓一盞礦燈“帶病”上崗。她們每天這樣堅持走動式巡檢,在燈架間穿行不下百余趟,相當于每天走路六公里左右。
“一張笑臉相迎、一聲親切問候、一句慢走相送”是礦燈超市女工們的標準服務模式。有時面對職工的不理解,她們常常換位思考,用細心和耐心化解矛盾。
一次,在發(fā)放瓦檢儀高峰期,一位職工因班前會遲到,急匆匆地跑到井口嚷鬧著說:“速度快點兒,下不了井你給我發(fā)工資???”面對情緒焦躁的職工,充電工柴紅軍始終面帶微笑,雙手迅速遞上瓦檢儀:“大哥,對不起,耽誤您的時間了,給您瓦檢儀,請慢走?!惫ぷ髦杏形?,但姐妹們都表示理解:“礦工工作勞動強度高、壓力大,跟他們比,我們輕松多了,就要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多體諒、多包容。”
崗位練兵強技能
為提升崗位自主管理水平,培育一崗多能的全面能手。女工們挑起了維修礦燈、礦燈充電架的大難活。她們當中,張艷玲就是大家交口贊譽的“大拿”?!拔寰睄徫粍?chuàng)建活動一開始,愛鉆研技術的張艷玲就下定決心要練出一手絕活。為了練就過硬的礦燈維護技術,張艷玲埋頭研讀《電工手冊》等書籍,詳細了解礦燈的內部結構和工作原理,從中掌握技術要領。她利用業(yè)余時間找來廢棄的礦燈,常常把自己的眼睛蒙上,一遍遍地拆卸,又一遍遍地組裝,長久下來練成了在五分鐘內蒙眼快速完成礦燈拆裝的絕活。綠豆大的螺絲、狹小的安裝空間,這些問題在她的眼里都不是難事。
蒙眼組裝礦燈
在標桿的影響帶動下,大家個個勤鉆研、肯努力,都踴躍學技術、練本領。燈架旁,張艷玲一邊拆卸礦燈,一邊講解礦燈結構,全部接好后由徒弟董吉芬拆卸,再試著接。接線完成后再幫助徒弟分析哪里出現了問題?!叭绻挥眯?,就很難找出燈不亮出現故障的原因,每次收回燈后我都搶著做全面檢查,查找礦燈使用后的情況,學習從燈頭到燈尾整個使用原理和檢查故障的技術?!倍倚χf道。經過反復練習,她的技術已快趕上師傅,也成了能獨當一面的崗位能手。
女工們利用每日一題、每周一會、每月一考等方式,積極主動鉆研業(yè)務。開展星級員工評選活動,設立星級員工競賽臺,建立個人績效考核檔案,將考核結果與個人工資收入掛鉤,掀起了“比、學、趕、幫、超”熱潮。在一系列制度的激勵下,她們的維修技術日臻完善,不僅做到了礦燈拆卸安裝快、故障判斷準確,而且修復好的礦燈經久耐用。
修舊利廢是行家
在行業(yè)形勢持續(xù)低迷的不利環(huán)境下,礦燈超市的女工們積極響應“修、節(jié)、創(chuàng)”活動的號召,結合本崗位實際,從節(jié)約一滴水、一度電、一顆螺絲等細節(jié)做起,她們把不能使用的礦燈當成“寶貝”,從里面拆卸出完好的零部件用于日常的礦燈維修,將舊拖把用鐵絲固定后重復利用,每季度減少了材料消耗上萬余元。精心維修保養(yǎng)使礦燈延長使用期均在10個月以上。出色的工作業(yè)績使得礦燈超市連續(xù)多年被黃陵礦業(yè)公司和一號煤礦評為 “巾幗建功示范崗”。
發(fā)放瓦檢儀
作為女性,她們用柔弱的肩頭承擔起了家庭和事業(yè)的雙重重擔,工作讓她們歷練得通達和干練,并未因為自己是女人而打了“責任”的折扣。礦燈超市6名女工,除了維護1760盞礦燈,還要兼顧環(huán)境衛(wèi)生、設備維修等多重工作,壓力可想而知。然而談及這些時,年齡最大的充電工徐紅菊卻說:“工人們每天都從這里經過,看著他們滿臉的煤灰和倦容,我們都心疼,只要我們的服務能讓礦工滿意,再苦再累都值得?!?/p>
礦燈超市的女工們憑著對企業(yè)的一腔赤誠,懷著對礦工兄弟的深厚感情,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熱情。他們用真誠服務照亮井下千尺巷道,使礦工在關鍵時刻有一個安全的“護身符”。
(作者單位:陜煤化集團黃陵礦業(yè)公司一號煤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