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程++沈李陽++鄒卓琳
【摘要】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中國人的學問是一體之學,由我推物,由物觀我,物我一體,中醫(yī)亦是如此,《黃帝內經》是中醫(yī)臨證治病的理論基礎,其中也同樣包含了萬物一體的哲學思想,且在臨證中具有相當重要的指導作用。文章通過對《內經》中“一”的思想的四點內涵:平衡、究極、交感、歸根進行論述,為治療疾病提供思路。
【關鍵詞】黃帝內經;平衡;究極;交感;歸根
【中圖分類號】R221【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6)19-0012-03
《素問·脈要精微論》中說“與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1]。”生死無常,而道有常,只要尊重自然規(guī)律,與天地合一,明白了“一”的道理,就可以了知生死,超然物外。竊以為《內經》中“一”的思想,應包含四點內涵:曰平衡,曰究極,曰交感,曰歸根。
1執(zhí)兩用中
11一生陰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是宇宙間的最高法則,道之所生叫做一,也叫太極,“一”有兩端,名為陰陽,而兩端之間的,叫做“中”。所以《中庸》中說:“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薄皥?zhí)其兩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為舜乎[2]?”如果把陰陽比作天平兩端的砝碼,那么“中”就是陰陽的支點,而“一”就是整個天平?!瓣庩枴焙汀爸小惫餐S持著“一”的整體性。執(zhí)兩用中,把握住陰陽平衡的道理,找對陰平陽秘的支點,就可以平調陰陽,從而使“一”穩(wěn)定和諧。中醫(yī)學正是用陰陽學說闡明生命的起源和本質,人體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的根本規(guī)律,它貫穿于中醫(yī)的理、法、方、藥,長期以來,一直有效地指導著實踐。正如《靈樞·病傳》中說:“明于陰陽,如惑之解,如醉之醒[3]?!薄霸O能明徹陰陽,則醫(yī)理雖玄,思過半矣[4]?!?/p>
12陰陽何用陰陽,是天地運行的基本規(guī)律,掌握了陰陽之道,也就掌握了生命之理。古人以日月、水火來表示陰陽,可見陰陽的第一個具體直觀的特點就是寒與熱,而寒熱的交替變化產生了晝夜的交替,四季的變換,由此可得知時間的推移,寒熱的分布差異,導致了地域的差異,空間的轉移。智慧的先圣就是掌握了這種規(guī)律,才創(chuàng)造出調和陰陽,治病救人的方法和原則[5]。仲景《傷寒論》之首方,即是桂枝湯,原文如是說:“太陽中風,陽強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fā),陰弱者,汗自發(fā),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fā)熱,鼻鳴干嘔者,桂枝湯主之。”此為風邪襲表,衛(wèi)強營弱,營衛(wèi)失和所致的風寒表虛之證?;颊叱霈F(xiàn)惡寒發(fā)熱自汗出的癥狀,是因為“陽浮而陰弱”,陰陽失調所致,方用桂枝生姜以辛甘化陽,芍藥甘草大棗以酸甘之法養(yǎng)營陰。生姜更具引藥達表之,溝通陰陽以用中[5]。故此方就是以陰陽為核心,解肌祛風,調和營衛(wèi),執(zhí)兩用中。陰陽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法則,是事物運動變化生長消亡的本源,是事物運動變化的內在動力的場所?!吧?,本于陰陽[6]?!比梭w的陰陽之氣的升降趨勢與自然界是相同的,清陽之氣生于地,上乎天,濁陰出乎天,歸乎地。人體的陽氣產生于下,通過肝木的作用向上向外透達四肢百骸,陰氣產生于上,通過肺金的作用向下向內潛藏。升降相宜,陰陽和合,自然虛邪難侵,百病不生。
2究極之學
21“一”者,極也《道德經·第二十二章》中說:“少則得,多則惑,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7]。”人們在面對紛繁復雜的事物時往往會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這時候就需要暫時放下旁枝末節(jié),整理歸納自己的思維,將事物簡化,抽象,概括起來,推求事物的極點,反而有助于了解事物的本質?,F(xiàn)代循證醫(yī)學模式,也要求盡量用“一元論”的思維去解釋疾病,指導臨床[8]。中醫(yī)臨證治病也是如此,《靈樞·決氣第三十》中說:“余聞人有精、氣、津、液、血、脈,余意以為一氣耳[9]?!本?、氣、津、液、血、脈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它們只是事物的不同狀態(tài),所以六者雖然相互區(qū)別,但是卻也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所以,只要找出六者偏離原本狀態(tài)的原因,就可以緩解疾病,治愈疾病。
22如何用“一”佛語說“掛一漏萬”,“有漏皆苦”這個“一”,指的就是情緒,當人們被情緒所左右的時候,往往會失去理智,迷失自我。中醫(yī)一直以來都重視情志對人體的影響,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人的任何一種情緒變化,都會引發(fā)細胞、血管、肌肉、內臟、內分泌、免疫機能的一系列改變,情緒往往能左右人們的健康。有些人一生氣就拉肚子,即為腸易激綜合征,這明顯是與情緒相關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如慢性胃炎,胃下垂等也都和心理因素有關,另外便秘本身也是心身性疾病,是由緊張導致的,與情緒情感因素有關[10]?!秲冉洝吩缫烟岢隽似咔橹虏〉睦碚摚哼^喜傷心,過怒傷肝等,并提出以情制情的方法來治愈疾病的理論,頗俱中醫(yī)特色的音樂療法,亦是基于此理論發(fā)展而來。人難免會有七情六欲,“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就可以保生長全?!跋才分窗l(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天下之“一”,就是原則,而和,天下之達,就是通達。只要保持樂觀的精神和通達圓融的處事方法就可以保持心情的愉悅,獲得健康的身心。
歷代名醫(yī),多通曉“一”的道理,而自成一體,成就一家之學。李東垣在《脾胃論》中說:“故夫飲食失節(jié),寒溫不適,脾胃乃傷。喜怒憂恐。損耗元氣,資助心火?;鹋c元氣不兩立,火勝則乘其土位,此所以病也[11]?!逼⑽钢鬟\化水谷,運動不息,雖然常說脾陽胃陰,而脾胃之陰陽較他臟而言,并不是分的十分清楚,故臨床上常見脾胃病之寒熱錯雜,且遷延難愈。李東垣推究疾病源頭,以脾胃立方,創(chuàng)立補土學派。清代王清任的《醫(yī)林改錯》對后世影響巨大,《素問·五臟生成篇》曰:“人臥血歸于肝,目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12]?!比松砀鞑拷允苎}濡養(yǎng),血脈和則身體康健,血脈亂則為痹厥。白天陽氣自內向外輸送,晚上陽氣內收,陰陽轉化的通道協(xié)調通暢則陰陽和合,而陰陽失調則陰陽出入的通道受阻,故只要能打開陰陽出人的通道即可通調氣血,陰陽自和,百病皆愈,而血府逐瘀湯正是此理?!爸湟?,一言而終,不知其要,留散無窮[13]?!薄端貑枴り庩栯x合論》具體闡釋了三陰三陽的運動變化狀態(tài),但求其理,“一”也。張介賓《類經·經絡類·二十九》注:“分而言之為離,陰陽各有其經也;并而言之為合,表里同歸一氣也[14]?!比幦栔g相互轉化,陰極成陽,陽極成陰,其轉化過程中必然存在一個極點,這個極點,即稱為“一”。冬去春來,萬物發(fā)陳,由閉藏到發(fā)陳,就是一個極變。所以,人之陰陽也同樣存在一個極變,現(xiàn)代中醫(yī)名家劉力紅認為[15],這個極變,就是“罷極之本”的厥陰肝,“如庚辰年轉到辛巳年,馬上由金運太過轉到水運不及,這個跨度太大了。作為人體,我們就靠厥陰肝的在歲與歲的層次上與天地溝通?!睋?,劉先生提出四逆法,將四逆法作為治療疾病的收工之法,亦是究極之法。
3天人合一
錢穆先生把“天人合一”作為中華文化的歸宿[16]。人為最具天地之性者,“故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标庩柦桓?,萬物乃生。如若天地不交則“陽氣者閉塞,地氣者冒明,云霧不精,則上應白露不下,交通不表,萬物命故不施,不施則名木多死?!标庩柌唤唬f物乃死?!疤斓亟?,泰?!闭f的是易經的泰卦,泰卦的結構是上卦是地,下卦是天。乾為天,為陽,坤為地,為陰,陽氣上升,陰氣下降,陰陽交感,上下相通,天地相交,萬物繁盛?!吨芤住ゅ鑲鳌吩唬骸疤斓亟欢f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內陽而外陰[17]?!狈粗统蔀榉褙?,上乾下坤,陽性趨上,陰性趨下,陰陽是離決的,反應出走向即為天地不交。所以《周易·彖傳》曰:“上下不交而天地無邦也,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內陰而外陽?!睂θ梭w生命狀態(tài)的認識也可以通過泰卦來認識,人體正常的生理結構如泰卦一樣,陽氣基于腎,源源不斷的向上向外輸送,“陽者,衛(wèi)外而為固也?!毕鄬Φ?,陰氣內收,與陽氣相感。相同的,否卦體現(xiàn)的是陽氣浮勝與外,而陰氣格拒于內的狀態(tài),而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輕重,正是人體陰陽交感的狀態(tài)偏離超過常態(tài)的不同程度所決定的[18]。筆者在臨床上常常會見到不寐的患者,患者表現(xiàn)出手足心熱,舌邊尖紅,盜汗,夜寐不安,多夢,下肢逆冷,切其脈寸強尺弱。診為心腎不交的問題?!熬鹨悦?,相火以位?!贝藭r,相火不守其位,反越于外,故患者煩熱難安,治則可用交泰丸降其相火,而引火歸原。
4歸根復命
“夫物蕓蕓,各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19]?!鼻蟆耙弧敝恚罱K的落腳點還是要落到歸根上來,落到復命上來,“人能常清凈,天地悉將歸?!薄兜赖陆洝飞险f:“反者,道之動?!薄皩庵氯?,能如嬰兒乎?”能少私寡欲,人體的自愈機制就會開啟,陽氣會從耗散的狀態(tài)回到收藏蓄積的狀態(tài),這個過程易經稱之為“一陽來復”。
近年來,癌癥高發(fā),“陽化氣,陰成形。”倪海廈醫(yī)師認為,如人體的陽氣太弱,運氣血的能力不夠,陰寒凝聚而成為“陰實”便成了癌癥。從中醫(yī)的角度治療癌癥,應恢復人體陽氣的運行能力。實際上,從“一”的角度治療癌癥,就是從此入手的,即使機體達到“一陽復生”的狀態(tài)。患者陰寒凝滯而為“臟結”,治療時扶陽藥物與攻下藥物同用,如將附子麻黃和大黃芒硝同用。人體的陽氣充足,則陰實自然得散?!半x照當空則陰霾自散?!薄拔糁靡徽?,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一正?!敝__變,以《內經》為指導,守“一”而抓住主癥,靈活用藥,隨證處方,必定可藥到病除,隨手而愈。
參考文獻
[1](戰(zhàn)國)佚名.黃帝內經[M].南京: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5:37.
[2]楊國榮. 中庸釋義[J]. 諸子學刊, 2012,(02):101-124.
[3]田代華整理.靈樞經[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90.
[4]張介賓著,李繼明整理.景岳全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4.
[5]張仲景述,錢超塵、郝萬山整理.靈樞經[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90.
[6]田代華整理.黃帝內經素問[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4.
[7]趙波.玄之又玄《道德經》讀本[M].北京:中華書局,2015:58.
[8]曾憲濤,鄺心穎,孫燕,等. 什么是循證醫(yī)學[J]. 湖北醫(yī)藥學院學報,2013,(01):1-5.
[9]田代華整理.靈樞經[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56.
[10]郝萬山.郝萬山說健康:順應自然和生命規(guī)律的養(yǎng)生智慧[M].北京:軍事醫(yī)學科學出版社,2013:24-27.
[11]張萍,李蒂.“火與元氣不兩立”考辨[C].//吉林省第五屆科學技術學術年會.吉林:吉林省軍區(qū)65815部隊,2008:939-940.
[12]王清任著,穆俊霞、張文平校注.醫(yī)林改錯[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1:32-35.
[13]田代華整理.黃帝內經素問[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9.
[14]張介賓.類經[M].太原:山西科技出版社,2013:284.
[15]劉力紅.思考中醫(yī)-傷寒論導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284.
[16]李亞旭. 從諸子通貫到天人合一-錢穆人文思想的再認識[J]. 河南社會科學,2012,(08):84-87.
[17]曾凡朝注釋.周易[M].武漢:崇文書局,2015:65-70.
[18]唐農. 論“生命以火立極”及其原理上的兩個必然推衍[J]. 廣西中醫(yī)藥, 2014,(08):1-5.
[19] 趙波.玄之又玄《道德經》讀本[M].北京:中華書局,2015:27.
(編輯:陶希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