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有權
摘 要: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在數學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誘發(fā)學生的探究動機,還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善教者必先善問,那教師如何進行課堂提問呢?該文對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情境式設問;探索性問題;層次性問題;總結性問題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11-0360-09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1.070
新課程改革更加關注學生的主體參與與主動構建,這是對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的徹底挑戰(zhàn)。在這一背景下,課堂教學不再是教師的單邊活動,而成為了師生共同參與、互動探究的雙邊活動。提問正是師生進行語言溝通、互動探究的重要活動,是數學教學的心臟。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問題為主線,以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探究動機為核心,引導學生展開主動探究,激活學生的思維,使他們獲取知識,掌握技能,提升探究能力。
一、結合情境提問,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探究的動力。提問雖然具有激趣功效,但若一味枯燥而機械地提問,往往難以激起小學生探究的激情與動力,并不能使他們主動而積極地參與到探究中去。對此,我們要靈活開展情境教學,結合豐富、具體的教學情境來提出問題,這符合小學生的特點,更能激發(fā)學生參與探究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一)在生活情境中提出問題
數學與生活密切相關,教師要將生活與數學結合起來,打破以往以教材為中心的封閉式教學模式,將教學引向寬廣的現實生活,還原數學學科的生動活潑,改變枯燥空洞的理論教學,進而激起學生參與數學探究的興趣。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時,我們可以結合購物這一熟悉的生活情境提出問題,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激起學生的探究動機。
(二)在多媒體情境中提出問題
多媒體集圖、文、聲、像于一體,視聽結合、動靜結合,教師可以把抽象深奧的數學問題寓于直觀形象、動態(tài)生動的多媒體情境中,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fā)他們參與探究的積極性。
(三)在操作情境中提出問題
學生有著很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引導學生在操作中探究,符合他們的特點及學科規(guī)律,是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深化學生理解的重要手段。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來畫一畫、剪一剪、折一折,在充分操作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這些圖形有什么特點,進而引出軸對稱這一重要概念。
二、提出探索性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問題是學生探究的內在動力,其本身的價值直接關系到學生探究的深度與學習的成敗。如果僅是對公式、概念、定理等本身的提問,或是與非、對與錯的檢測型問題,就只能成為對知識的簡單回顧,并不能引發(fā)學生獨立而深入地進行思考,學生依舊只能成為知識的記憶者,而不能深刻理解與靈活掌握,這樣的課堂是枯燥而呆板的、機械而無效的。如果問題太難,則會造成知識斷層,無法引導學生展開探究,體會到智力角逐的樂趣,只會讓學生對自己、對學習失去信心,提問也就失去了價值。認知可以分為憶知區(qū)、最近發(fā)展區(qū)與未知區(qū)三個層次,具有價值的提問是在已知區(qū)與未知區(qū)之間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著眼于最近發(fā)展區(qū),確保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能解決問題。這樣的問題才是最具有思考價值與探究價值的。
三、進行層次性提問,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
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素質教育更重視學生間的差異,提出了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更加關注學生作為生命個體富有個性化的發(fā)展。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提問時不能同一問題、同一標準,這只會抹殺學生的個性,限定學生的思維。只有基于學生個體富有層次性的提問才能貼近每個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激起每個學生主體參與與思考的積極性,真正實現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全面參與、全程探究。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全面了解,通過多種方式來了解學生的數學基礎、生理特點、認知規(guī)律、學習能力、接受水平等智力因素以及興趣、愛好、情感、性格、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并據此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層次,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來提出不同的問題。針對基礎薄弱、認知相對低下的學生提出一些基礎性問題,如公式、定理等;針對基礎知識與認知水平一般的學生提出一些理解性問題,如公式的推導;針對基礎知識扎實、認知水平較高的學生則提出綜合性問題,側重于學生對知識的深刻理解與靈活運用。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基于自身基礎展開有效的探究,從而使全體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長足發(fā)展。
四、開展總結性提問,提升學生的理解水平
小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一節(jié)課所學知識的總結,是幫助學生理順、理清知識點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我們不僅可以利用提問來進行小結,引發(fā)學生對知識的關注,讓學生更清楚地了解本節(jié)的知識點,也可以通過反饋來了解學生的具體掌握情況,以便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案。我們可以這樣提問: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點,掌握了哪些數學思想或方法等。這樣通過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回憶,有利于加深學生的印象,深化學生的理解。我們還可以就知識的重難點來提問,以引起學生的重視,深化學生的理解。同時,教師還可以將問題延伸到課外空間,提出一些富有實踐性的問題,如學習了正負數,可以讓學生收集正負數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運用,將學生的視野引向生活,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與運用,進而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總之,提問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師要精心設計,提高提問的有效性,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使教學成為師生互動探究的活動。但提問沒有固定的模式,教師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大膽創(chuàng)新與改革,這樣才能使提問成為我們至勝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