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
摘要:為評價血象分析在犬獲得性溶血性貧血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對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青島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就診的16條獲得性溶血性貧血病犬進行血象分析,2條犬進行詳細血常規(guī)檢查。結果表明,2例病犬進行血液系統(tǒng)檢查,1條表現(xiàn)為中性粒細胞上升,紅細胞體積偏高,平均血小板體積(MPV)偏低,紅細胞計數(RBC)偏低;血象分析顯示免疫介導性溶血、氧化損傷溶血性貧血、微血管病變溶血性貧血、傳染性溶血都發(fā)現(xiàn)直接證據。在犬獲得性溶血性貧血診斷中的應用血像分析可鑒別診斷獲得性溶血性貧血。
關鍵詞:動物醫(yī)學;犬;血象;獲得性溶血性貧血
中圖分類號:S858.29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6)08-0032-01
貧血是一種以血紅細胞生成減少或發(fā)育不良為主要病理表現(xiàn)的疾病,獲得性溶血貧血是常見的貧血類型之一。有關于人獲得性溶血性貧血研究較多,大量研究顯示患者血常規(guī)水平與正常人存在顯著差異,而對于犬的研究較少[1]。近年來,因社會觀念變化、人口老齡化、社會管理水平水平的提高,我國城市人工飼養(yǎng)犬的數量激增,人們對犬的重視水平不斷提高,動物醫(yī)學發(fā)展迅速。如何快速診斷犬獲得性溶血性貧血值得深入研究,本次研究試就此進行探討。
1 材料與方法
1.1 病例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青島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診斷獲得性溶血性貧血病犬共16條,其中雌10例、雄6例。品種:博美3例、泰迪2例、蘇格蘭牧羊犬1例、阿拉斯加1例、蝴蝶犬1例、混血6條。
1.2 檢查
開展一般檢查,包括病史、觸診體格檢查,觀察犬的呼吸、步態(tài),測量體溫、心率等,選擇性進行實驗室檢查,包括血常規(guī)、血液生化,1條犬進行全面的生化檢測。均給予輸液治療,針對微生物感染者,抗蟲治療,同時聯(lián)合維生素等保肝、利尿藥物,硝普鈉改善心血管功能,選擇性注射葡萄糖、白蛋白改善營養(yǎng)狀況。
2 結果與分析
2例病犬進行血液系統(tǒng)檢查,均進行血象分析。WBC分別為11.2×109、11.8×109個/L,參照該犬種標準值處于正常水平,淋巴細胞分別為2.0×109、4.4×109個/L,也處于正常水平;中性粒細胞分別為12.1×109、7.4×109個/L。1條表現(xiàn)為中性粒細胞上升。病犬血象均表現(xiàn)異常,2例病犬檢查紅細胞體積(分別為73.4、78.2 fl)為偏高;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分別為24.2、23.5 g/L正常;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MCH)分別為317、315正常;平均血小板體積(MPV)分別為7.1、7.0fl、偏低;紅細胞計數(RBC)為3.1×1012、3.0×1012 個/L,處于偏低水平。
血象分析表明,免疫介導性溶血,大量體積較小、圓形、深染球型紅細胞,出現(xiàn)少量自體凝集、血影細胞,其他細胞正常。氧化損傷溶血性貧血,血涂片見偏心紅細胞、海因氏小體。微血管病變溶血性貧血,見裂解紅細胞。傳染性溶血,血涂片可見巴貝西蟲等動物傳染病蟲附著在紅細胞、中心線粒細胞、血小板上。
3 討論
無論是人或是其他動物,在出現(xiàn)獲得性溶血性貧血后,都會出現(xiàn)共性特征,包括紅細胞形態(tài)、數量變化,根據病因不同,還會出現(xiàn)中性粒細胞等其他血細胞變化。從這一角度來看,血常規(guī)檢測是最直接、有效的貧血診斷方法,可鑒別診斷獲得性、自發(fā)性溶血貧血,但血常規(guī)費時費力,價格高,犬主接受率低,本組2例接受檢查,確實發(fā)現(xiàn)紅細胞數量、結構與血小板變化。因犬種的不同,不同犬血常規(guī)指標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增加了工作量。
血象鏡檢操作簡單,價格低廉,犬主接受率高,可獲得較豐富的血細胞形態(tài)學變化,還可發(fā)現(xiàn)微生物感染,可用于輕度貧血初診、篩查診斷、貧血的鑒別診斷。當然,因病例較少,不排除其他疾病也可能導致類似而定血象變化。
綜上所述,在犬獲得性溶血性貧血診斷中的應用血像分析可鑒別診斷獲得性溶血性貧血,需積極積累診斷經驗。
參考文獻:
[1] 劉曉雄,郝海軍.血液檢驗在貧血患者診斷中的應用分析[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5,36(17):2625-2626.
[2] 李寶蘭,楊吉德.一例犬洋蔥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貧血的診斷[J].動物醫(yī)學進展,2014,35(7):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