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慧
(浙江省江山市濱江高級中學, 浙江 衢州 324100)
地理課程資源的開發(fā)應用探究——以景觀圖片為例
周文慧
(浙江省江山市濱江高級中學, 浙江 衢州 324100)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景觀圖片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它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有助于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掌握和提升,還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賦予景觀圖片更多的地理意義,是地理教師應該有的追求和擔當。結合近幾年的教學實踐,從新課導入、重難點突破、問題設計、QQ空間發(fā)表等角度,以河流景觀圖片為例,就地理課程資源的開發(fā)應用作了一些探究。
課程資源;河流景觀圖片;地理教學;開發(fā)應用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景觀圖片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新課標要求學生能“初步學會通過多種途徑、運用多種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嘗試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對地理信息進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運用于地理學習過程”;“激發(fā)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yǎng)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提高地理審美情趣”[1]。因此,提供合適的景觀圖片進行教學,符合新時代的要求。
由于時空的限制,地理教學過程中的很多地理現(xiàn)象是學生不能直接觀察到的。一名出色教師的豐富知識不僅來自書本,更源于實踐。由于地理教師的獨特視角,在外出旅游時往往能獲取到較為豐富的景觀照片。然而好多教師則未加充分利用。長期以來,許多地理教師習慣于遵“綱”務“本”,缺乏課程資源意識,難以實現(xiàn)“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正如美國教育家杜威所說:“學校最大的浪費是學生接受一種脫離生活的教育,學校的教育應加強課程內容與現(xiàn)代社會科技發(fā)展和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開發(fā)利用校內外的一切課程資源?!睘榇?,本文以“河流景觀圖片”為例,就地理課程資源開發(fā)應用作了一些探究,以求與同仁分享。
興趣是學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礎,是非智力因素中最為活躍的一個。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庇煤恿骶坝^圖片導入新課,猶如樂曲中的“引子”、戲劇中的“序幕”,起著醞釀情緒、集中注意、深入主題的作用。
[案例1]河流“水文特征”一課的導入設計片斷。
因河流的“水文特征”這一概念比較抽象,學生相對生疏。筆者便在新課教學前引用一張河流景觀圖片(見圖1)“先聲奪人”:讓學生先仔細觀察圖片,并說出所獲取到的有關河流的信息。學生自由述說:“河流相交匯”、“有的河水渾濁,有的河水清澈”、“涇渭分明”、“河流呈彎曲的狀態(tài)”、“河水很平靜”、“河流有一定的航運價值”……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學生興趣高漲,漸入佳境。趁機,教師點出:“剛才同學們的好多觀察結論,事實上就是對該河流的‘水文特征’進行描述”。學生:“嗯?”、“水文特征?”、“這么簡單!”……讓學生“回味”片刻后,教師隨即導入新課:“接下來我們就具體地、系統(tǒng)地來學習一下河流的水文特征”。
圖1
從學生喜聞樂見的景觀圖片導入新課,能讓抽象的、理論的地理概念和原理具體化、生活化,學生自然會興趣盎然:原來“水文特征”也可以一目了然!原來它就在身邊!這樣自然就容易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接下去的教學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地理綜合體千差萬別,地理學科的內容離不開各個具體的區(qū)域,任何區(qū)域都有自己無可替代的區(qū)域特征[2]。運用河流景觀圖片,能使學生進一步對地理產生親切感、現(xiàn)實感,增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對突破重難點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案例2]某一河流水文特征及原因分析教學片斷。
“結合實際某一河流進行有針對性的水文特征或原因分析”這一考點,往往是學生需要突破的重難點之一。筆者采取了這樣的設計:應用河流景觀圖片,實際感觀現(xiàn)實河流,引導學生產生質疑、分析。教師提出:“這是蘭州段的黃河:圖2為夏季黃河景觀[3];圖3為冬季黃河景觀[4]。對比分析兩幅圖,圖2的河水為什么那么黃?”
圖2
圖3
看似簡單、常規(guī)的問題,但從學生的答題情況來看不容樂觀。很多學生想當然,把蘭州段當作是黃河的中游來分析,因為他們以為就黃河中游河段水土流失嚴重,才會形成真正的“黃河”。而蘭州段的黃河到底黃不黃呢?書本及相關教學圖冊沒有特別提到。事實上蘭州不屬于黃河中游,而是位于上游段。學生的知識誤區(qū)是:不明確黃土高原的范圍(見圖4)。其實蘭州雖然位于黃河的上游段,但它仍屬于黃土高原的范圍,所以在降水集中的夏季水土流失就較嚴重,從而導致河流出現(xiàn)了黃顏色。而黃河上游地區(qū)冬季降水少,水土流失輕,水自然較清。
圖4
教科書或地圖冊只是描述、展示一些常規(guī)的、普遍的地理原理及規(guī)律,而大千世界復雜多樣。教師應引導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學習切勿死記硬背,只有結合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真正把知識學活,做到活學活用。也只有靈活地聯(lián)系實際,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原理,突破地理重難點的瓶頸。
問題的形成是自主探究學習的基礎或前提。教學時可尋找一個能引起學生共鳴和興趣的話題作為切入點,然后有梯度地設計問題,由淺入深,步步推進地解決問題。這樣的課堂教學自然就會水到渠成、順理成章。
[案例3]“河流地貌特征”教學片斷。
筆者應用我們本地河流不同河段的3張圖片(見圖5、圖6和圖7)來對比參照,設計一系列問題:①比較不同河段之間的地貌差異(表面現(xiàn)象描述);②分析各河段主要的外力作用(某方面原因分析);③推理各河段位于河流的可能位置(運用知識推理);④分析圖7河床兩側的地貌特征差異及其原因(換角度對比分析);⑤自上而下,描述河流地貌的一般分布規(guī)律,并分析所受外力作用的異同點(綜合分析歸納)。這樣讓學生先從“點”出發(fā):分析各河段的主要地貌特征,并進行適當比較;用外力作用解釋各河流地貌的形成過程,并與河流的相關河段位置相聯(lián)系;分析某河段河床兩側的地貌特征差異及其具體原因。然后,逐步將地貌特征整理成一條“線”,總結得出自上游到下游河流地貌的一般分布規(guī)律及其所受外力作用的整體情況。
圖5
圖6
圖7
這樣結合具體的、直觀的河流景觀圖片有效地設計地理問題,層層遞進,讓學生在教師一步一步的引導下,提高學生從圖片中獲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進一步理解、鞏固和提升。學習氛圍輕松、和諧,無疑會讓學生“快樂學習”、“主動學習”,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在新課程的理念下,“功在課前,效在課中,果在課后”,教師必須把課后拓展延伸納入教學之中。用河流景觀圖片發(fā)表QQ空間說說,不失為把地理教學向課外拓展延伸的一個好渠道。
一張或幾張圖,附上一段有關地理的思考或問題,放在QQ空間說說上。它圖文并茂;能顯示時間、地點;便于傳播;能及時交流;能讓旅行過程、地理知識、網絡輔助和師生互動四個元素得到充分的融合(見圖8)。
圖8
[案例4]筆者QQ空間說說某一實例部分展示。
筆者在游歷了浙江磐安的花溪之后,發(fā)表了這樣一個QQ空間說說,手機截屏見圖9。很快,被瀏覽的次數(shù)不斷刷新,而且進行回復、探討的學生也不在少數(shù),其中的部分截屏見圖10。當然,也有很多學生保持靜觀,所以教師可以單獨@某人來回答問題。學生回答問題的踴躍程度不亞于課堂上,而且相互之間的交流情況一目了然。學生也不會出現(xiàn)像課堂上因一時的開小差或沒聽清而錯過某些關鍵點的狀況。
圖9
圖10
新時代的學生幾乎人人都擁有自己的QQ,絕大部分學生對QQ的使用也比較熟悉、頻繁。面對喜歡新鮮、崇尚趣味性的教學對象,地理教學應該從實際出發(fā),投其所好,在實施教學時不斷創(chuàng)新求變。通過QQ空間說說這樣一種活動形式,學生不僅樂意接受,而且也會經常關注,甚至積極參與。
當然,每個人生活經歷不同,對生活的感受不同,對與地理學科相關的生活現(xiàn)象或事物的感悟就不同,所提供景觀圖片的角度和層次也就不同。所以,在課堂的結尾處,教師也可以拋出課外研究性學習問題:“走進大自然,考察某一河流的河流特征。要求以照片(紙質和電子稿均可)的形式呈現(xiàn),并附上30字以上的說明?!边@樣可以鼓勵學生走進大自然,親近大自然,在無痕中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懷,還對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起到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
走進大自然能使人胸襟開闊,能攝取到寶貴的地理事物或現(xiàn)象。其景觀圖片若能加以有效利用,可以給地理教學增添意想不到的精彩,會使學生不由自主地愛上地理這門課。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3]孫月飛.帶著思考去旅行[EB/OL]. 微信公眾號: 海寧中學地理組, 2015-1-26.
[4]大漠綠洲.黃河岸邊(2)蘭州黃河鐵橋?橋下黃河水清清[EB/OL].http://llp420606.blog.163.com/blog/stat ic/2045960212014017105621965, 2014-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