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浩
在紅花村,當記者問起陳軍時,村民都豎起大拇指,稱贊道:“陳軍書記特別勤快,夠辛苦?!贝迕袼f的陳軍就是河南省國土資源廳派駐固始縣陳淋子鎮(zhèn)紅花村的第一書記。9月7日上午,記者電話聯(lián)系說下午準備去采訪他時,他正在忙。約好時間后,他早早地就騎著電動車到鎮(zhèn)里迎接記者。
紅花村離鎮(zhèn)上5公里,有一段路不好走,為了趕時間,電動車就成了陳軍的交通工具。他經常用電動車接送行動不便的老人往返鎮(zhèn)上和村里各村民組。
走進紅花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村口修建的牌坊,上面標注的是“河南省國土資源廳重點扶貧項目紅花村”,左邊是“土地整治整出美好家園”,右邊是“扶貧濟困扶出小康社會”。據(jù)陳軍介紹,他們積極爭取資金1080.88萬元開展土地整治項目,大力改善紅花村基礎設施和村容村貌,尋找適合村里的產業(yè)以求長遠發(fā)展,并號召社會各界力量對貧困戶進行結對幫扶。如今的紅花村煥然一新,出行方便了,村內干凈了,致富的路子也有了,村民更有盼頭了。
深入調研找“窮根”
今年45歲的陳軍精力非常充沛,自2015年9月來到紅花村后就深入田間地頭、農戶開展調研。紅花村面積達11.46平方公里,有4050人,其中貧困戶268戶,貧困人口806人。
陳軍告訴記者,走訪聽取意見重要,深入貧困戶家中下地耕田、插秧,上山采茶、砍柴,真正融入農民中去,拉近距離增進感情更重要。由于紅花村屬于山區(qū)村,每個貧困戶走訪下來難度可想而知。
紅花村朱行村民組村民朱國安70多歲了,妻子葉丙秀有病,兒女外出打工,家里缺少勞力,陳軍就主動幫他們干農活,從栽秧到收割,朱國安家的農活陳軍是樣樣沒有落下。記者到朱國安家采訪時,他激動地說:“陳書記這人不懶,是真斗(“斗”是固始方言,能干的意思)啊?!?/p>
跟村民走近了才能聽到真實的聲音。通過調研并和村干部分析討論,他找到了紅花村貧困的主要原因。地理環(huán)境因素制約,生產生活不便利;思想認識不到位,缺乏自力更生;沒有集體經濟組織,收入來源單一;家庭因素致貧問題突出,因病返貧多。
找對了窮根就為脫貧攻堅找好了標靶和施力點,下一步怎么干,陳軍有他自己的想法。
強抓基建贏民心
脫貧得干,村子得建。整整一年的時間,陳軍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凝神聚力積極爭取項目,利用土地整修項目修建水渠2150米,清淤坑塘12個,整修坑塘13個,修建橋梁2座,修建田間道路18.5公里。協(xié)調當?shù)卣疄榧t花村新建兩層共14間房屋的村部和6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安裝了太陽能路燈并對5戶村民的危房進行了改造。
據(jù)村民介紹,以前進村的路是土路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根本出不了門,現(xiàn)在不僅入村的路硬化了,就是到各村組的路也修了。
記者看到,整修過的水塘不僅能儲水灌溉,還成了村民休閑垂釣、游玩賞景的好去處。以前紅花村村民種水稻只能靠天吃飯,一遇到旱季糧食就減產,現(xiàn)在有了水塘,解決了村民灌溉之憂。
此時正值水稻收割季節(jié),道路平坦了,不用像之前肩扛手拉,用三輪車就把稻子拉回家了。
結對幫扶 產業(yè)帶動
陳軍積極動員社會各界力量結對幫扶紅花村的貧困戶,捐錢捐物并解決部分貧困村民就業(yè)。河南省國土廳各部門對口幫扶70戶貧困戶,每隔一段時間都過來探望,及時幫助他們解決脫貧致富路上的困難。
朱邦成家是河南省國土廳財務處對口幫扶戶之一。朱邦成是紅花村拐彎村民組村民,今年45歲,以前在村子附近做些販賣的小生意,家境還可以。前幾年,他得了糖尿病并發(fā)癥雙眼視力模糊,不能再干活了,家里還有3個孩子,負擔較重,屬于因病返貧家庭。每到節(jié)假日,陳軍都送去米、面、油,就在記者采訪的前幾天,陳軍還陪同財務處的同事送去了中秋節(jié)慰問金600元,并給他上小學的兒子買了書包。去年過小年,陳軍也為他送去了500元錢讓他置辦年貨。
在朱邦成家采訪,談起陳軍,他有一肚子說不完的話:“我們的事都是他的事,我40多歲了從沒有碰到這樣的好領導,怎么都報答不了?!鼻安痪?,朱邦成接到了詐騙電話說要往其卡里匯殘疾補助金,就在這時在家門口碰到了陳軍,由于溝通及時挽回了不必要的損失。為此,朱邦成還讓其上大學的女兒給陳軍書記寫了封感謝信。
想要徹底脫貧,關鍵要有項目帶動。陳軍積極協(xié)調河南省扶貧辦專項資金和當?shù)卣С仲Y金,促成和固始三高集團合作,在村里建設一個標準化、現(xiàn)代化的豫南黑豬飼養(yǎng)小區(qū),年出欄生豬2000頭,帶動120戶貧困戶加入養(yǎng)豬合作社,年底每戶分紅3000元。和固始縣恒康食用菌公司合作,帶動127戶貧困戶加入合作社,每戶每年增收不低于3000元。另外,大力發(fā)展光伏發(fā)電項目,為村里53戶特困戶發(fā)放豬苗106頭,帶動每戶特困戶年增收4000元。
駐村的條件是艱苦的,有時陳軍一個月才能回家一次。吃飯很簡單,住的是村小學的房子,洗澡就接桶水隨便沖沖。每天忙碌的工作讓他忘記了這些艱苦的條件。當村里的大人小孩看到他都跟他打招呼、叫“陳書記好”時,陳軍心里是高興的,至少他的工作得到了村里人的認可?!拔也皇莵硐砀5模鼍鸵龊?。”陳軍一直這樣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