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娜
【摘要】閱讀是作文的基礎前提,閱讀有助于提高學生作文的能力。所以,在培養(yǎng)閱讀與寫作能力方面,要做到:一是加強課內外閱讀指導,積累作文材料。語文課本都是精心選擇的,不乏名家之作。在閱讀教學中,借助范文,指導學生學習寫作方法、表達技巧,在課內閱讀中這樣做,效果很明顯。而課外閱讀的材料多是古今中外的語言大師的作品,學生可以在閱讀中注意語言的學習,留心豐富多彩的社會現(xiàn)實生活、文化知識、名家名言,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二是注意讀寫結合,在閱讀中模仿寫作特色。模仿是學生進行個性寫作的開端,想要使學生在作文訓練中寫出自己內心的東西,首先要洞察優(yōu)秀文章的寫法,然后借鑒其寫作方式,從而使自己的文章能夠把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這句話很有力地見證了閱讀與寫作的關系。
閱讀是作文的基礎前提,閱讀有助于提高學生作文的能力。因為模仿是兒童心里的重要特征,閱讀能為學生提供形象直觀,可捉摸的模仿范例,學生在閱讀中學習如何觀察,如何選材,如何構思,逐步掌握一些寫作方法、規(guī)律,并通過練習,不斷加深理解,所以學生的作文離不開范文的影響。
閱讀是吸收理解的過程,寫作是表達運用的過程。沒有吸收,就沒有表達。吸收多了,表達起來就得心應手。閱讀使學生增長知識,開拓視野,積累豐富的詞匯,掌握許多句式和表達方式,獲得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的方法,這樣才能自由駕馭生活中積累起來的素材。
我在閱讀與寫作方面做了以下嘗試:
一、加強課內外閱讀指導,積累作文材料
寫作離不開語言材料,離開了語言,再好的內容也無法表達??梢哉f沒有語言,文章、作品就不復存在。大量閱讀,在閱讀中感知掌握寫作方法、技巧是掌握寫作門徑的重要途徑。閱讀分為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它是最重要的間接觀察、經歷的形式。我國現(xiàn)代偉大文學家魯迅也曾指出:“此后如要創(chuàng)作,第一須觀察,第二要看別人的作品?!痹陂喿x中積累,這是一條極為重要的積累作文素材的途徑。
1、課內閱讀。語文課本都是精心選擇的,不乏名家之作。在閱讀教學中,借助范文,指導學生學習寫作方法、表達技巧、學生看得見,摸得著,學的透。例如,我在教《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一課課文采用的總、分、總的寫作方法,通過學習學生覺得這篇文章特別美,值得欣賞處太多了,特別是總分總的寫作方法,于是我把這個寫作方法過渡到寫一段話采用總分總的方法,在語文講讀課練習時,就著重練習這種寫作方法,學生當堂就掌握了,并在平時練筆中,凡是采用這種方法來寫的讓他讀給全班學生聽,學生興致很高,效果十分明顯。
2、課外閱讀。高爾基說過:“文學的要素是語言?!惫沤裰型獾奈膶W家無不以其連珠妙語令其折服,他們都是語言大師,掌握了大量詞匯。離開了語言,再好的內容也無法表達。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注意語言的學習,留心豐富多彩的社會現(xiàn)實生活、文化知識、名家名言,駕馭語言的能力才能不斷地提高,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才能應運而生,寫文章才能洋洋灑灑,“下筆如有神”。
二、注意讀寫結合,在閱讀中模仿寫作特色。
模仿是學生進行個性寫作的開端,想要使學生在作文訓練中寫出自己內心的東西,首先要洞察優(yōu)秀文章的寫法,然后借鑒其寫作方式,從而使自己的文章能夠把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怎樣幫助學生運用課本上閱讀的內容,使之成為作文的內容呢?
我的做法是:讓學生置身于課文描寫的情境中,并展開想象的翅膀,對課文描寫進行再創(chuàng)造,然后進行練筆習作。這種方式增強學生讀寫結合的興趣,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以《桂林山水》為例,由于同學們未曾去過桂林,對桂林的山山水水缺少必要的感性認識,為使學生陶醉于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由欣賞圖片入手,讓學生進行“桂林旅行”,使之把握作者的觀察角度,寫作思路,課文結構掌握重點景物描寫,重點句子含義。如作者寫水,抓住了“奇”、“秀”、“美”的特點,最后寫了山水相映的情景,這樣描寫,有景、有色,情景交融。通過對閱讀畫面的欣賞,使學生領略了桂林山水的美,這時,我會進一步啟發(fā):“你們已經在桂林游覽了桂林山水,那么,你們看到了什么?想做些什么呢?”同學們議論之后,我會進一步提問:我們的家鄉(xiāng)—大連是個美麗的地方,他是一顆璀璨的明珠......結合課文,寫一篇《我的家鄉(xiāng)》。此時,學生的作文興趣高,寫起來得心應手,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總之,我在語文教學時,重視將寫作與閱讀進行有效的整合,使學生能夠從閱讀中不斷汲取寫作的材料,在激發(fā)興趣的同時,也使自己的寫作意識和寫作能力不斷增強,在引導學生將寫作和閱讀作為習慣的基礎上,促進自身語文水平和語文能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