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飛
小學生作文從看圖說話到命題作文,從幾個字到三四百字,從一句話到一篇文章,學生本人的作文水平逐漸提高。但是學生之間的作文水平落差也越來越大,越到小學高年級落差越大,究其原因,這與語文教師的引導有很大關系?!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作教學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由此看出,生活處處是語文,關注現(xiàn)實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只要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就會感覺到生活時時充滿愛,熱愛美好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靈感。讓筆下流露出對生活的真情實感,流露出人文情懷,作文才能妙筆生花。這樣,學生將不再有畏懼作文的心理。
一、生活點滴不輕易放過,讓學生有感而發(fā),有事可寫
生活是一個萬花筒,是一面多棱鏡,人們喜怒哀樂的的情緒,美丑善惡的心靈,讓生活充滿情趣,等待著我們去思考、去捕捉、去描述。累積這些素材,進行分類整理,就不會感到“書到用時方恨少”,而是“隨手拈來有話說”。
1.讓自然美景會說話。一年四季皆美景,春的綠、夏的紅、秋的黃、冬的白。熏陶四季美景,感受大自然,此時由不得你不寫。如,春的綠,播放視屏,帶領學生走進植物園或森林里(有條件的實地感受更深),呼吸清新的空氣,觸摸林間葉片,品嘗綠的味道,“那醉人的綠呀”,感到真的要流下來的樣子。見到小燕子穿梭柳樹間,讓學生聯(lián)想起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是剪刀”的詩句;見到桃林、池塘、鴨子,想起“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的詩句。如夏的紅,讓學生早起觀察太陽從東方升起的情景,這時,指導學生寫清楚觀看位置、方向、色彩、形狀等情景,并加以運用修辭手法來描述:在家里陽臺上,抬頭往東看,云層逐漸被太陽撥開,天明亮起來了。露出半個頭的太陽,正在忙碌的給云層鑲上金邊。周邊的云,有的堆砌,有的排列,有的翻卷,恰似古瓷上鑲嵌的花邊,絢麗多姿。而正午的陽光,太陽火紅,炙烤大地,令人呼吸困難。不由得想起詩句“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詩句。此時,抓住時機,讓學生既明白勞動人民的艱辛,引導學生要尊重勞動,珍惜糧食,比照舊社會,從而珍惜今天的幸福。自然美麗陶冶情操,讓人心曠神怡,引發(fā)遐想,激發(fā)熱愛生活的情感。
2.學會釋放情感。只要時間不停,事件即將發(fā)生。家庭內成員之間的故事,學校里師生之間的互動,社會上公民之間的交流,這些事我們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一天下來,仔細回想,細細揣摩,用心體會,其中一定會發(fā)現(xiàn)一些零星的、瑣碎的、普通的事情,這些正是作文的極好素材。如家庭中,每當你離開家門之前,母親早已為你準備好了一瓶礦泉水,父親早已為你推出了自行車,爺爺奶奶千叮嚀萬囑咐,路上注意安全,放學不在路上貪玩,要及時回家。學校里,同學重感冒,課堂上嘔吐,有同學為他打掃,有同學為他取藥,有同學為他聯(lián)系家長。在社會上,牽老人過馬路,給陌生人指路,收留流浪狗,義務修橋補路等等。這些舉動傳遞著人世間的溫暖,正是弘揚社會正氣的好素材,積累了這些素材,學生還會覺得無事可寫。
二、廣泛閱讀經典作品,汲取知識的營養(yǎng),啟發(fā)作文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缎抡n標》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實踐點在于閱讀和寫作?!伴喿x教學以學生閱讀為前提,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少做題,多讀書”。讀什么,如何讀是值得探究的課題。
1.對圖文并茂的課文,一般文字意通俗易懂,指導學生結合圖文理解,便于識記和理解,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得也輕松。如《詠鵝》。從邊看插圖邊看文字讀,看到鵝的“形體”是“曲項”,“顏色”是“白毛”“綠水”,“動態(tài)”是“清波”。這樣的詩句讀來朗朗上口,很有韻味。如此,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也對啟發(fā)學生今后摹寫作文很有幫助。
2.對于語言動作的課文,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讓學生通過表演來幫助理解課文內容。如三年級語文下冊第10課《驚弓之鳥》,講了更羸并不取箭而射下大雁的故事。更羸左手拉弓,右手拉弦的動作,箭出弓的“嘣”響聲,大王“啊”驚叫表情,表現(xiàn)了他嫻熟的射箭技巧,以及大王的莫名的真情表露。讓每位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來表演,對理解課文內容都有獨立的見解。之后,推出小組代表一次登臺表演。這樣以學生為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給學生狂抓動作、口氣、神態(tài)隱射作文實在是妙不可言。
高品質作文雖不可瞬間成就,但只要對生活懷著向往,充滿信心,不斷發(fā)現(xiàn)生活美的真諦,加上大量閱讀經典作品,是不愁寫不出好文章的。
(作者單位:江西省永豐縣瑤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