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再麗努爾·努拉阿洪
摘 要:國際上,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多極化的發(fā)展,世界各國的文化開始互相碰撞和交融,日益呈現出多樣化、獨特性的文化特點,而在國內,隨著中國對外開放政策和各項文化政策的實施,當前的中國的文化日益呈現出開放、包容、大眾化、多樣化、層次性等特點。在新時期下,作為群眾文化的工作者的我們,自己應該首先對群眾文化輔導工作的特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把新時期群眾文化工作做的更好。
關鍵詞:多樣性;大眾化;層次性;化政策
2015年10月26日,十八屆五中全會正式在北京舉行,在提出的推進協(xié)調發(fā)展中,報告指出為了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xié)調發(fā)展,文化改革發(fā)展應加快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思想道德建設、社會誠信建設建設都應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國民的社會責任意識、法治意識、國家意識應進一步得到提高,應大力倡導科學精神,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從而把我國建設一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新時期下,了解群眾文化輔導工作的特征,不僅是我們群眾文化工作者的職責,而且通過對這些特征的理解和掌握,才能更好地在實踐工作中,做好群眾服務,使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水平得到提升,從而更好的貫徹落實黨在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的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xié)調發(fā)展的政策。為此筆者通過對當前中國文化形勢的分析,歸納了以下幾點新時期群文輔導工作的特征。
一、共享性
在剛剛落幕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關于發(fā)展的問題,也再一次強調了,要堅持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做到讓人民共享發(fā)展,必須要進行有效的制度改革,才能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的發(fā)展中,獲得更多的滿足感,從而增強文化的發(fā)展動力。作為一個擁有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泱泱文化大國,厚重的文化歷史積淀離不開人民大眾的辛勤耕耘和創(chuàng)造,理所當然的,新時期下,文化發(fā)展的成果理應由全民共享,理應讓每一個中國人都感受到自己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從而增強全民的文化興趣、文化自豪感、主人翁意識。所以作為群文的工作者,我們在開展群眾文化的輔導工作時,不能脫離群眾,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堅持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則,鼓勵發(fā)展大眾文化、通俗文化、經典文化,貼近群眾,想群眾所想,思群眾所需,為群眾共享文化工作的開展,搭建一個良好的平臺,讓群眾的文化訴求得到充分的實現,同時開展多樣化的文化工作,加強文化宣傳,將文化送進老百姓的手中,如:“文化下鄉(xiāng)”、“文化慰問”、“廣場文化”、“地方文化競技”等文化工作的開展,都能有效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提升群眾的文化精神境界,從而推進中國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xié)調發(fā)展,真正做到讓民眾共享文化發(fā)展成果。
二、年齡的層次性
眾所周知的一個事實是,當今時代的中國,人們潛意識下會將自己歸檔為50、60、70、80、90、00后。其實這一文化現象,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國的經濟、政治、社會發(fā)展在文化上的反映,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經歷了艱難的經濟恢復建設、大躍進、文化大革命到后來的改革開放、市場經濟體系建設等,可以說新中國的發(fā)展史也是國民文化的分階段發(fā)展史,在今天的文化發(fā)展現象中,可以明顯的區(qū)別出不同年齡階段的群眾對不同文化的喜愛程度和看待不同文化所表現出來的觀點和看法,老一輩的群眾偏愛傳統(tǒng)文化,喜歡中規(guī)中矩,對新出現的文化現象持懷疑和保守的態(tài)度,而年輕一代追逐流行文化,喜歡有個性、獨特創(chuàng)新、古靈精怪的文化,他們傾向于表達和展現自己,對新新文化充滿濃厚興趣,加上現代社交軟件的飛快普及和傳播,他們甚至有可能直接參與這種新新文化興起的探討和掀起一場新的時尚文化潮流。新舊文化意識的碰撞和交融,使新時期文化工作的開展工作變得更加的復雜,這無疑會對我們群眾文化工作者的輔導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所以做好文化年齡層次的區(qū)分,可以更有效地幫助我們開展群文輔導工作,從而增進各個年齡階段的群眾對彼此的理解和包容。而文化工作的有效開展既能使各個年齡階段的文化呈現出各自獨特的閃光點,又能在各個年齡階段文化的碰撞融合中,推動文化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三、服務與引領性
新時期下,群文輔導工作的開展應該始終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伴隨著政府逐漸由管理的角色向服務性角色轉變,廉政建設的深入開展等,群眾文化學會應該響應國家文化發(fā)展的要求,對自己提出更高更嚴的要求,加強群文工作者的文化素養(yǎng),改革落后的文化體制,不斷的提升自身的文化服務水平,強化自己的服務意識,拋棄過去“那種文化高高在上,遠離人間”的距離感,使群文文化輔導工作融入到平常百姓中間,服務廣大群眾,將服務意識貫徹到群文輔導工作的方方面面。同時,群文輔導工作應該發(fā)揮自己的導向作用,提倡優(yōu)秀文化、弘揚經典傳統(tǒng)文化、摒棄落后、不健康的文化,充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和諧健康文化”的理念傳遞給大眾,促進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發(fā)展,讓五彩繽紛的健康文化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大放異彩!
四、中介性
人都有參與群體活動的本能,新時期下,文化氛圍更加寬松,人們的文化訴求更加的強烈,人們也更渴求在群體活動中體現自己的價值,所以人們漸漸擺脫過去的那種作為“觀賞人”的身份,而更多的參與到文化活動中來,群眾需求的增加反映到我們的文化工作中來,則更需要我們扮演好“中介人”的角色,為了幫助人們更好的參與到各式各樣的文化活動,群文輔導工作應該充分的發(fā)揮組織功能,作為中介橋梁,將文化參與者與文化開辦者連接起來,為群眾提供一個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文化平臺,增強人們對文化的濃厚興趣,豐富人們的業(yè)余生活,提高民眾生活的“幸福感”,全民的文化參與,不僅能陶冶人們的情操,還能更好地促進文化的繼承與傳播,從而使中華優(yōu)秀文化在世界文明之林獨樹一幟,流光泛彩。
參考文獻:
[1]王志強.如何搞好新時期群眾文化工作(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1999.04:9.
[2]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2015.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