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紅萍
【摘要】小學語文教育在我國基礎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教師進行教學的語言對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和語言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它也反映了教師的教學水平?,F(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缺乏相應的語言活力,從而影響了整體的教學質(zhì)量,因此,探究小學語文教學的語言特點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從而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質(zhì)量。
【關鍵詞】教學語言;小學語文;語言特點
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是進行語文教學的目的,語文教學可以使學生運用和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得以提升。語言是人們進行交流和溝通的工具,語言教學對提高學生語言能力和我國未來的發(fā)展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沒有完全形成,思考抽象事物的能力比較缺乏,基于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準確規(guī)范的使用教學語言,對學生感受語言魅力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從而提升學生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
一、教學語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目前小學語文教材的內(nèi)容也更加豐富,所包含知識的范圍也更加廣泛,基于這種情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表達方式都非常的關鍵。小學語文教學內(nèi)容中有各種各樣的故事、文章、詩歌等,這些將會對學生日后為人處事的方式帶來極大的影響。很多小學語文教學內(nèi)容對于小學生而言是很難自行去理解的,教師需要對學生予以一定的引導和幫助,幫助小學生理解教學內(nèi)容的真正內(nèi)涵。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運用生動的語言來引起學生對內(nèi)容的注意,引導其深入全面的理解教學內(nèi)容,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zhì)量[2]。
二、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分析
1.規(guī)范性
在小學階段教師的語言和行動都可能會學生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規(guī)范的使用語法、詞匯、語音等教學語言,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創(chuàng)建濃郁的學習氛圍,如若不然可能會對小學生的語言發(fā)展起到阻礙作用,從而降低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例如,部分小學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往往會念錯卷舌音和平舌音,把“老師”錯誤的讀成了“老思”,還有的教師可能會讀錯音調(diào),將“教室”錯誤的讀成了“教駛”,也有部分教師在課堂上運用口語化的讀音,將“你吃了沒有”錯誤的表達為“吃了沒有你”等,上面提到的這些語言表達方式都是不夠規(guī)范的。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室必須運用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普通話,這樣不僅可以避免教師自身存在的語言問題,而且還可以正確的引導學生的語言能力發(fā)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使用規(guī)范性語言的同時還必須要做到聲音洪亮、發(fā)音清晰、語句流暢、語調(diào)自然等。
2.科學性
教育本身也是一門值得研究的學科,在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必須運用科學的方法,通過科學標準的語言來充盈小學生所學習的文化知識,從而使學生的語文人文素養(yǎng)得以進一步提升。所以,教師必須首先對所用詞語想表達的情感及其在語境中真正的含義等進行深度的分析和挖掘,然后再運用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時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僅僅是向?qū)W生傳授了詞語的表面含義,從而誤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xiàn)知識性錯誤,還有個別教師對詞語的表述含糊不清,例如,教師在表達“有人對該學生的說法并不贊成,我認為是正確的”這句話的時候就含糊不清,學生很難明白教師認為正確的內(nèi)容究竟是“學生的說法”還是“不贊成學生說法的這種行為”。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切不可以運用容易產(chǎn)生歧義的詞語或句子。除此之外,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注重口語的科學性和精煉簡潔,如果教師的語言太過于繁重啰嗦就可以會導致學生無法抓住語言的重點,因此教師應該注重突出語言的精華部分,使學生能夠快速掌握重點,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掌握更加豐富的知識[1]。
3.接近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親近的語言可以對學生進入語言所表達情境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學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因此教師應該通過運用活潑生動、豐富多彩的語言表現(xiàn)手法來傳授知識,采用小學生所熟知的方法展開教學。就低年級小學生而言,教師應該根據(jù)其思維習慣來進行教學,所使用的口語和語法必須要簡單易懂且充滿趣味性,就高年級小學生而言,教師就必須對自己的口語教學進行嚴格的要求。例如,教師在講到學生不常見的自然景物方面的內(nèi)容時為了充分的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可以使用情景教學法,通過運用親近、優(yōu)美的語言來吸引學生進入情境,從而促進學生對所講知識的理解。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所運用的教學語言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該充分的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有針對性的運用教學語言來指導學生的學習。小學語文教學的語言特點展現(xiàn)了教師的素養(yǎng),同時它也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的體現(xiàn)。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的運用語言的特點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從而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姜淑杰.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新探[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5,03:221-222.
[2]李興昌.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新探[J].語文建設,2014,29: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