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紫淇
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曾說,中國人最缺的是信仰。在他看來,信仰有時太大,大到無邊無際,難以描述;但信仰有時又小而具體,心里沒有它又覺得空落落的。他把信仰看作是人的良知,因而呼吁信仰,提出“無信仰不幸?!?。而我認識的信仰既具體又無法免去抽象的廣義,在不同人身上有其不同的體現(xiàn)。我認為,信仰是一種超脫心靈的力量,它讓人堅定,讓人振奮,充滿力量。著名作家蔡崇達曾在《我的神明朋友》中講述他母親的故事。母親為亡人四處求巫,那擲地有力的竹簽上寄寓著母親樸實而美麗的愿望,但到最后,信仰早已脫離了求神拜佛的形式,而成為了一種內(nèi)心的力量。它不需要很大的空間去安放,只需要在廣博的天地間保留一顆慧種,隨時播種,隨時開花。
信仰亦不總是抽象的。如果你渴望成為一名舞者,就請把那舞臺上的翩翩舞姿視為信仰,想象它綻放在你的肢體上,像一朵白蓮自然生長;如果你盼望去做一位樂師,請把那點點音符視為信仰,讓那叢間小溪,聲聲鳥鳴,伴如水月色,奏響屬于你的靈魂之歌;如果你期待成為一個花匠,請把那風林中縷縷花香視為信仰,讓每一個花苞得以在風中起舞,在雨中棲息。信仰是一條漫漫長道,它會讓你在黑暗之處尋得一片陽光,尋得那片屬于你的世外桃源。
信仰本身也是一場修行,就如卡耐基所言,“你有信仰就年輕,疑惑就年老”。信仰是人生道路上一份來自靈魂的禮物,它令我們振奮,精神抖擻,無所畏懼地面對生活。雨果說過:“什么也不信的人不會有幸福。”信仰就如人們心中的綠洲,擁抱著我們獨有的情懷。當今世界,物事繁華,我們可能因出身、因貧窮而無處安身,甚至走向道德扭曲的一面。而信仰便是那片思想的綠洲,它帶領(lǐng)我們穿越茫茫沃野,行走出渺渺沙漠,找到自己最初的本心和理想。
那些漂泊、虛無的信仰是可怕的。信仰應找對方向,它可以是平淡的、平凡的、微小的,但必須是陽光的。信仰不是自我蒙蔽,不是逃避,更不是傷害。以“信仰”為名的虛度光陰、謀財害命是可悲的,更是不可取的,真正的信仰是建立在人性之上的,它是積淀在人們心目中的積極力量。
那么,信仰的根源是什么呢?是追尋興趣。白巖松認為新聞是他的信仰,因為熱愛,所以面對新聞事業(yè),他能投以熱血澎湃之心,就如虔誠的教徒面對宗教;也正是因為熱愛,他得以奮進,最終改變了自己人生的方向。信仰是基礎(chǔ)是興趣是熱愛,面對內(nèi)心憧憬的東西,再多的困苦又算得了什么?
生活中常懷一顆信仰之心,我們定能搏出一份屬于我們的精彩!
(指導教師:黃麗輝/編輯:于智博)
評點:王冠婷
文章以“信仰”為中心論點,使寫作范圍變得非常明確具體,全文既緊扣了“信仰”這個主題,又圍繞信仰的體現(xiàn)、意義、根源等方面細致剖析,雖然論述的開口度很小,但是更容易寫實寫細,傳遞出分析說理的力量。在構(gòu)思環(huán)節(jié),文章聯(lián)系古今中外的人物和故事,做到了既有豐富的素材佐證,又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但是,文章需要在謀篇布局方面更加注意,段落間缺少清晰的邏輯關(guān)系,在論述過程中應加強文章主體與題目以及上下文之間的相互照應,這樣文意會更加通暢,論證會更加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