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玲
不知道怎樣才算有個家。家就是這樣一個空間,給我們關(guān)懷、理解。
日本作家山本文緒曾寫過這樣一段話:“所謂長大自立,絕不是一個人孤孤單單地走下去,而是同他人,同隨著歲月變得不同以往的親人構(gòu)建起讓自己舒暢的人際關(guān)系?!?/p>
我想,有個家且能回家的人,應(yīng)該慶幸自己還能有這么一個地方稍作休息和調(diào)整,還能感受一下許久未聽過的嘮叨,還能感到原來自己也可以被關(guān)心被理解。史鐵生曾寫過:“僧人愿意在廟里與世無爭地度過此生,卻不能在小作坊里。而那廟的形式原就是一份渴望理解的申明?!蹦敲醇业男问讲痪褪且粋€能夠理解你的港灣嗎?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但卻充滿著關(guān)懷、理解。
即使你已經(jīng)被那些光怪陸離的世界絆住了手腳,縛住了身心,成為了綴網(wǎng)上的勞蛛,但你還有個家,有個可以依靠的地方,有一群對你關(guān)懷備至的親人們。雖然他們不一定可以陪你很久很久,但他們都愛你。或許,他們就真的是世界上唯一一群還會無條件關(guān)心你的人了。
一個人心中的家,并不僅僅是一間屬于自己的房子,而是你長年累月在這間房子里度過的生活。盡管這房子低矮陳舊,但堆滿房子角角落落的那些黃金般珍貴的生活細(xì)節(jié),只有你和你的家人共享共有,是別人是無法看到的。走進這間房子,你就會馬上意識到:心終于放輕松了。正如著名作家劉亮程曾寫:“即使離鄉(xiāng)多年,再次轉(zhuǎn)世回來,你也不會忘記回這個家的路。”
(編輯:于智博)
評點:莊照崗
作者對家的思考深入而獨到,不僅僅將家理解為一個物理的空間,一間屬于自己的房子,一個稍做休整的旅途落腳地,更把家的概念上升到心靈與精神的高度:那是一個充滿關(guān)懷與理解的地方。文章引用山本文緒、史鐵生與劉亮程的話恰切、經(jīng)典,是點睛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