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青
“南北東西”,是人們十分熟悉的方位詞,將這四個詞嵌入對聯(lián),筆者曾創(chuàng)作過,更讀到了一些這方面的聯(lián)語,覺膾炙人口,別有一番情趣。
摯友肖正凡先生曾為曹家鎮(zhèn)大坪村撰聯(lián),那對聯(lián)字面上是方位詞相對,實則不然,下聯(lián)的方位詞轉(zhuǎn)化成了“糧食”或“貨物”的代名詞。聯(lián)語通俗、爽暢、新奇,堪稱佳構。其聯(lián)曰:
大道通南北;
坪里曬東西。
聽先賢說,民國時期一年的陰歷四月,某縣一個縣長慶壽,向全縣發(fā)出一萬多張請柬,號召百姓送禮。
酒席筵前,來賓各呈壽禮,貴至金銀財寶,賤至雞鴨魚肉,無所不有。唯有一位窮教師傲坐不動??h長的管家再三向他示意,他才慢吞吞地從衣袋里摸出一張巴掌大的紅紙。管家以為是禮單,伸手接過一看,原來是一副使富人驚愕、令窮人喝彩的對聯(lián):
大老爺做生,金也要,銀也要,銅錢也要,紅白兼收,不分南北;
小百姓該死,谷未熟,麥未熟,高粱未熟,青黃不接,哪有東西。
明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徐渭懸于青藤書屋他畫像兩旁的對聯(lián)是:
幾間東倒西歪屋;
一個南腔北調(diào)人。
既自嘲又幽默,史稱杰作。
清代戲曲理論家李漁為揚州樂善庵握管揮毫題道:
是風皆入座,不論東西南北;
有月即登臺,無分春夏秋冬。
明末清初文學批評家金圣嘆善工對句,有位聯(lián)友出聯(lián)求對:
大小子,上下街,走南到北買東西。
金圣嘆見他用四個方位詞入聯(lián),便巧妙地運用“春夏秋冬”四個節(jié)令詞嵌入聯(lián)中:
少老頭,坐睡椅,由冬至夏讀《春秋》。
上聯(lián)將“東西”,下聯(lián)把“春秋”均化用為名詞,有異曲同工之妙。
清代鄭板橋任縣令時,有個窮秀才前來告狀說:“愚生為主家公子教書,雙方議定每年俸金八吊。我已執(zhí)教一年,主人卻分文不給,求大人做主索討學俸?!编嵃鍢蚵牶笙肟伎计湔娌艑崒W,便對秀才說:“我出個上聯(lián)你對一對?!编嵃鍢蛑钢鴳覓煊谔蒙系拇蟛薀粢髟唬?/p>
四面燈,單層紙,輝輝煌煌,照遍東西南北。
秀才聽罷思考片刻答道:
一年學,八吊錢,辛辛苦苦,歷盡春夏秋冬。
鄭板橋聽他對句工整且情真意切,便責令那個賴賬的豪紳償付了學費。
清代乾隆年間,一個叫劉鳳誥的舉人,一次進京趕考,考取第三名,得了個探花,但他其貌不揚,乾隆考其學識,就隨口念出一上聯(lián):
東啟明,西長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手;
劉聽罷沉思一會,對道:
春牡丹,夏芍藥,秋菊冬梅,臣為探花郎。
堪稱精妙。
清華大學的水木清華園內(nèi)一棟樓房其后墻中央大門兩邊掛著這樣一副對聯(lián):
檻外山光,歷春夏秋冬,萬千變幻,都非凡境;
窗中云影,任東南西北,去來淡蕩,洵是仙居。
民國初期一年深秋的一天,筆者梓里先賢,族祖梅云公與吉堂公喝得酩酊大醉,傍晚回程時,走在前頭的吉堂公卻往不是自家方向的小徑走去。梅云公提醒時,吉堂公說:
醉醺醺,搖晃晃,難辨東西南北;
朦朧中梅云公聽其出句,觀路側(cè)青山上翠景中炊煙,噴出幾口酒氣后對曰:
飄裊裊,望茫茫,不知皂白青紅。
這方位詞對顏色詞的口語化聯(lián)語在余家鄉(xiāng)一直流傳。
梁啟超在北京訪問友人夏曾佑(穗柳),見夏在冬蟄庵書房讀《春秋左氏傳》,即興曰:
冬蟄庵中,夏穗柳研究春秋傳;
事出偶然,夏沒對上,梁也續(xù)不出,友輩才子蔡元培、黃炎培等也沒能對出。1950年的一天,郭沫若邀周揚、黃炎培等在寓所小飲,但南漢宸等人卻被田漢請到東華門看梅蘭芳的《紅娘》了。當田漢到郭老處談及誤時原因時,黃炎培心有靈犀道:
東華門外,南漢宸欣賞北西廂。
郭沫若驚喜道:“一聯(lián)求偶40年,今終得到儷句配,佳話也!”
1936年6月19日,世界大文豪高爾基逝世,相隔四個月后的10月19日,東方中國大文豪魯迅也逝世了。郭沫若在日本驚聞噩耗后撰挽聯(lián)曰:
方懸四月,疊墜雙星,東亞西歐同隕淚;
欽誦二心,憾無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
此外,還有一些聯(lián)如:
門迎春夏秋冬客;
戶納東南西北財。
釀成春夏秋冬酒;
醉倒東西南北人。
均是妙趣橫生鑲嵌“南北東西”的聯(lián)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