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朝
滴水成棉,不用弓彈花自散。
在劍川迤南山上,有一座高約百丈的滴水巖。一股瀑布從巖石上飛流直下,濺起一層層水花,如云似絮,騰騰升起,裊裊四散。明朝時期,有一位上京趕考返鄉(xiāng)的秀才,中路走累了,就坐在滴水巖旁小憩,看到這壯麗無比的瀑布奇觀,一下子感動萬分,便在此刻(題)下了半副對聯(lián)。
不知過了多少年,多少代,多少學者文人路過這里都試著應(yīng)對,但總是對不出恰如其分的下聯(lián)來。
蒼山有石,無須淡墨畫成圖。
清朝末期,劍川海東有一個名叫楊世俊的木匠,他雖然天資聰明,但因家境困難,無力上京應(yīng)考,只得投身在魯班師傅門下,做木匠手藝。有一年夏天,他和師傅一起外出做活,路過滴水巖下飲水,看到滴水巖邊的半副對聯(lián),看著看著,心思一動就對出了下聯(lián)。
木匠楊世俊對出滴水巖對聯(lián)的事很快就在騰沖壩子傳開了。李根源的父親非常欽佩有才學的人才,就把楊世俊請去教私塾。楊世俊這個木匠就成了赫赫有名的民國元老李根源的啟蒙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