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之寒,仿佛曲終人未散
夜讀《戰(zhàn)國策·荊軻刺秦王》,窗外正起秋風,心生“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時近深秋,早晚不勝寒,遂添衣裳。
《戰(zhàn)國策·荊軻刺秦王》:“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復為羽聲慷慨,士皆瞋目,發(fā)盡上指冠?!?/p>
易水,也稱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易縣境內(nèi),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
因燕子丹送荊軻刺秦王于此作別,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著音樂高歌,寥寥之語。通過對風聲蕭蕭、易水寒冷的外界景物渲染烘托,道出荊軻受命刺殺秦王,一種慷慨悲壯情懷,一種視死如歸、以身赴敵的堅定意志和犧牲精神。
此外,駱賓王有一首《于易水送人》:“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弊窇浨G軻刺秦王的悲壯。
不曾去過河北易縣,未曾嘗試易水之深淺,亦不知曉易水之寒溫,更無法一睹易水之容,解讀水面隨風而來的寒意和其深處無法釋然的驛動。只能從荊軻赴死、駱賓王追憶的詩句中,靜聽易水濺濺之音,遙看閃動的鱗鱗之光,有陣陣之寒包裹周身,更是詩人擲地有聲的鏗鏘之辭穿越時空、穿越生死瞬間。雖刺秦王事敗,卻因此,“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了卻身前身后事,千古留名。
易水,何以一個“寒”字,了卻前世今生?
“風蕭蕭兮易水寒”,歌者生動的面孔,鮮明的形象,獨具的唱腔,悲涼的聲調(diào)穿越時空,令人誠服的,不僅是荊軻勵志竭精的個性,且有寒風蕭蕭,冷徹心骨;“士皆瞋目,發(fā)盡上指冠”。悲歌未徹,撼人肺腑,行者依歌而和,送者淚驚天地。燕趙冬日,易水涼冷與愴然離別的場面,相互烘托,形成了完整的畫面。人物栩栩如生,歌為千古絕唱。
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慷慨赴死,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陳詞如歌。荊軻受命刺秦王,他的凜然,他的胸襟,正如一場暴風席卷著驟雨,又形同覆巢累卵,這一去,歸去何時來兮?
讀《荊軻傳》,便知荊軻乃一介書生。既不是馳騁疆場的勇士,也不是力大無窮的武夫,更不是身懷絕技的游俠,成為一個使命在身的刺客,明知是以弱示強,以卵擊石,受太子丹的期待和厚望,生死已置之度外的“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最終成為 “不成功,便成仁” 的悲劇之舉。
記得一次外出培訓,學習結(jié)束后安排了集體活動——登山,海拔 1440米。當時已經(jīng)是11月份,當?shù)氐臍夂蚍浅:洹?wù)組提前通知大家準備好防寒服和登山鞋。都是第一次去此地,尤其對登此名山,更是興奮。
登山前會務(wù)組負責人交待了登山安全事項,并特別強調(diào):路途遙遠且險峻,上山不能走回頭路,大家要相互照顧。我由于恐高,臨時怯場準而放棄。
黃昏時分,一班人歸來,個個面帶疲憊,凄冷打戰(zhàn)。其中有幾個人告訴我,沒去是正確的選擇。他們上到一半就后悔了:懸崖峭壁,云霧繚繞,險象環(huán)生。向前沒有路,回頭更是難上加難,只能硬著頭皮前行。他們緊貼山崖,像一只只可憐的猴子,不敢俯瞰,不敢回望,生怕一不留神就會墜落。大家盡管手挽手,互相鼓勵,彼此壯膽,一路上還是膽戰(zhàn)心驚。
“沒想到能安全回來見到你!”一位如此發(fā)自內(nèi)心的慨嘆,“剛到半山下起了雨,四周霧蒙蒙的什么都看不到,腳下的崖壁又濕漉漉打滑,當時心里只有一個想法:生命將終結(jié)于此?!绷硪晃谎陲棽蛔∩斫?jīng)險境的余悸:“以后盡量不敢冒險,真正體會到生命的卑微和脆弱”,“這是一次死亡的威脅”“今晚得好好喝幾杯,以慶余生。”在他們的言語之中,恰似經(jīng)歷一場劫后余生,滲透生命復回的痛悟。
生命何其珍貴。沒有人無緣無故地輕視自己的生命,沒有人無緣無故地舍棄自己的生命。
登山,不能回頭,何不是一場只能向前不能后退的經(jīng)歷,身世,環(huán)境,生命,人生就是一場場經(jīng)歷,而必須經(jīng)歷。
不同的人生觀,決定不同的精神取向。對生命存在價值的追問,又豈止于此?
南宋女詞人李清照的《夏日絕句》,背負著亡國之恨,輾轉(zhuǎn)流離,身世飄零,歷盡苦難,一掃閨閣之氣寫下:“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彼凉M懷愛國情感和壯志豪情,對金人入侵和一味求安、東渡保全自己的南宋政府的強烈憤慨,表現(xiàn)出不畏強敵,誓死一搏的堅強豁達。
荊軻自易水一別,奔赴咸陽,一路上是否山巒疊嶂?是否水域縱橫?朝堂之上,秦王危坐,殺機四伏,步步驚心。每靠近秦王一寸,就是一寸危險,如履薄冰的腳步只有毅然決然,“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的理想主義和以身報國樸素情懷,成就他一諾千金的至誠,明知“探虎穴兮入蛟宮”的結(jié)果沒有歸途,明知即使事成,也插翅難離。一切不出荊軻所料,此一行,“仰天呼氣兮成白虹”,空灑一腔熱血。
時空轉(zhuǎn)換,縱橫深厚的政治色彩,個人理想主義,國家的命運,社會環(huán)境,生與死的抉擇及價值取向的探究,是一個恒久不息的話題。
易水兩岸,前世擦肩的人,留下秦時明月;今生雪女,一舞傾城,何曾“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如果有一位披發(fā)持劍者,乘著暮色翩翩而至,那一定是荊軻, 在紫靄繚繞的堤岸,和著蕭蕭風聲和清寒的水音,輕歌舞劍,反復吟唱《易水歌》,飄飄衣袂,裊裊余音,只待破曉時分,化為一縷晨霧。
悠悠千年。易水之水,依舊是愁緒,依舊是別離,仿佛曲未終人未散。
責任編輯 董曉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