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昊
南京政治學院
論國際人道法的婦女保護模式
李子昊
南京政治學院
在武裝沖突中,眾多因素導致婦女更易成為受難者,因此,國際人道法構建了對婦女的保護模式,但這一模式由于存在某些缺陷,在實際執(zhí)行過程中,對婦女的保護并未完全達到預期的效果,國際社會需要共同努力,完善對婦女的保護模式。
國際人道法;婦女保護;法律完善
盡管在面對武裝沖突的創(chuàng)傷時,婦女表現出了非凡的堅韌,但事實卻是:在武裝沖突中存在著大量侵犯婦女的案例,國際人道法保護婦女的形勢依然嚴峻。
針對婦女在武裝沖突中容易遭受侵犯這一事實,國際人道法構建了專門針對婦女的保護模式,這一模式除包含將婦女定位為和男性一樣的普通受難者而采取的一般保護措施之外,還包括一些特殊保護措施,它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一)基于婦女生理弱勢的特殊保護
在國際人道法中,基于婦女生理弱勢而對其進行特殊保護的內容首先是對女性和男性的區(qū)別對待。如日內瓦第四公約第97條規(guī)定“被拘禁之婦女僅得由婦女搜查”。其次還包括婦女特殊需要的滿足,即對婦女的待遇應充分考慮到其性別,并在一切情形下享受與男子同等的待遇等內容。這一類特殊保護措施彰顯了國際人道法的價值考量:男性和女性在生理上存在著某些差異,在武裝沖突中,婦女往往更容易成為無助受害者,并且,她們的某些特殊需要因客觀環(huán)境的變化無法得到滿足。因此,國際人道法應采取措施將武裝沖突對婦女的影響最小化。
(二)基于婦女人格尊嚴的特殊保護
在武裝沖突中,婦女容易成為性暴力的侵害對象,國際人道法基于婦女人格尊嚴的特殊保護就主要集中于這一方面。日內瓦第四公約第27條規(guī)定:“對于被保護人之人身、榮譽、家庭權利、宗教信仰與儀式、風俗與習慣,在任何情形下均應當得到尊重。......婦女應當受到特別保護以免其榮譽受辱,尤其是防止強奸、強迫賣淫的行為或任何形式的性侵害?!备鶕鲜鲆?guī)定不難發(fā)現:國際人道法通過將性暴力侵犯的客體定義為婦女的榮譽權,對其人格尊嚴進行了保護。
(三)基于婦女生物角色的特殊保護
《日內瓦公約》及其《附加議定書》中共有42條與婦女有關的專門條款,其中幾乎一半的條文都涉及婦女作為孕婦、產婦、正在哺乳的母親或幼童母親的角色。這證明,國際人道法在對武裝沖突中的婦女進行保護時,充分考慮到了婦女所承擔的生物角色和功能,認識到對婦女某些權利的侵害,不僅會影響到婦女本身的權益,還會影響到與其存在緊密生物關系的兒童等的侵害。對婦女的保護是對婦女本身和包含與婦女有聯系的生物關系的雙重保護。
(一)模糊的執(zhí)行標準
國際人道法針對婦女保護的某些規(guī)定過于原則,執(zhí)行標準模糊不清,不利于運用國際人道法的內容解決武裝沖突中的具體問題,這一問題在基于婦女生理弱勢的特殊保護措施中尤為明顯。比如:受紀律性處罰的被拘禁婦女的禁閉地方應與被拘禁男子分開,這種分開是否包括將婦女處于更為不利地方的措施?模糊的執(zhí)行標準導致國際人道法在具體的武裝沖突中難以獲得有效履行,對婦女的保護效果大打折扣。
(二)歧視性的描述
國際人道法中的某些內容存在對婦女的歧視?;趮D女人格尊嚴而禁止性暴力的內容將保護的客體定位為婦女的榮譽權而不是性自主權。榮譽、名譽等人格尊嚴源自于社會的外界評價;而性自主權是不受外界干擾的自然權利,源自于人本身。這實際上強調了婦女是從屬于男性的觀念,它所帶來的后果只能是對婦女權利的不重視,導致婦女在武裝沖突中更容易被侵犯。
(三)狹窄的保護范圍
國際人道法對于婦女保護的范圍也顯得較為狹窄。如前文所述,在充分考慮婦女生物角色的基礎上,國際人道法的部分內容在某些特定條件下僅適用于孕婦、產婦或幼童的母親。在這些特定條件下,容易受武裝沖突影響的也包括廣大的普通婦女,她們理應得到與孕婦、產婦和幼童的母親一樣的特殊保護,僅僅將他們視為普通受難者而進行一般保護不能充分保護他們的正當權利。
(一)明確執(zhí)行標準,增強實施效果
若想加強國際人道法的實際實施效果,首先就要將其過于原則性的內容具體化,確立明確的執(zhí)行標準和實施細則。這就需要國際社會通過制定附加議定書等能夠產生國際法律效力的方式,結合當前武裝沖突的新變化和新特點,對國際人道法的原有文本進行解釋、說明、補充等。同時在這一過程中,為避免男性視角的主觀臆測,要充分提高婦女決策者的參與度,因為只有婦女本身才懂得婦女在武裝沖突中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對婦女的保護措施應達到怎樣的要求。
(二)定位權利本質,消除歧視描述
消除國際人道法中的歧視性描述,主要針對的是現有文本中將性暴力客體定位為婦女人格尊嚴的內容。重新定位權利的本質,要充分認識到,針對婦女的性暴力主要侵犯的還是作為婦女自然權利的性自主權。從文本這一本源上進行修正,消除針對婦女的歧視性內容,提升婦女在武裝沖突中的地位,有利于提高參與武裝沖突的各方對于婦女權利的敬畏和重視,從而實現婦女權利的有效保護。
(三)擴大保護范圍,實現全面保護
實現對武裝沖突中的婦女的全面保護,要充分認識到基于婦女的生物角色而對孕婦、產婦和幼童的母親特殊保護是正確的,但與此同時,忽視對其他普通婦女的權利保護又是片面的。國際人道法更為理想的模式構建應當是:在給予普通婦女特殊保護的同時,再根據孕婦、產婦和幼童的母親相較于普通婦女的特殊要求,更進一步地對這部分婦女進行保護,從而使國際人道法對于婦女的保護整體上升一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