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忠軍
逝者如斯
◆◇ 張忠軍
目光布滿灰塵
用一種心情擦拭
心情一點點用盡了
貼著玻璃的天空還是那樣廣大
廣大得完全可以同生活相比
曾用陽光擦拭過
一遍遍擦疼了目光
后來才清楚
它多么虛假
遠不如一塊抹布真實
于是 那個詞
那個只有白雪才配作背景的詞
四處流浪之后
定居在一盆清水里
這盆水是我們積累的眼淚
波浪喬裝成橋的樣子
引誘風(fēng)走來走去
過河者的影子
起伏
觀望者的目光
我不敢涉河過去
怕站在岸上的名字
掉進河底
盡管波浪狀的欲望
一直在心里涌動
多少年了
這種心情如流水
只能漂泊過河者的傳說
在一個行動遲緩的年月
字們大模大樣地行動起來
——摩肩接踵
擠破一張又一張紙
爭著搶著發(fā)言
講一些真話
講一些假話
講一些廢話
表白就這樣豐收了
紙就這樣青黃不接了
在一個行動歉收的年月
紙荒
也許比糧荒更令人擔(dān)心
從鄉(xiāng)下搬進城里了
拔出的那條根
掛著傷
逢年過節(jié)或失眠的夜晚
傷
隱隱作痛
淚水則背對城市
面向一個村莊而流
平常的日子
痛
也沒有時間
你始終固執(zhí)地認為
世界
只有兩種顏色——
黑
白
于是
你評說這世界
或說黑
或說白
或閉上眼睛說
黑白同居
后來你發(fā)現(xiàn)
有人把黑說成白
有人把白說成黑
說得有理有據(jù)
而你
堅持把黑說成黑
堅持把白說成白
反倒十分的不容易
你為此磨光了牙齒
人們用雷同的笑聲
覆蓋了你的嘆息
思路鋒利著
小心地繞開
每一滴鮮紅的液體
這種雪亮的傳統(tǒng)
在磨石下發(fā)揚光大
也許一生
也切不開一聲尖叫
一把純粹的菜刀
最大的安慰
是某些危險的想法
被它一寸一寸地躲過
盡管那只操刀之手
在攥著憤怒的瞬間
還攥著思想
除去梳妝臺吧臺及窗臺之類
花瓶尊容在更多的地方
一個花瓶林立的年代
遠遠地看去
比花瓶更好看
間或有一枝生命
靠水生活著
卻芬芳了花瓶的形象
更多的時候
一個個豐姿綽約的花瓶
裝著滿滿的空洞
誰能打碎花瓶的呢
這是一個詩人
荒誕的想法
比花瓶更脆弱
更容易粉碎
繃帶
抑或是紗布
包扎著麻木的城市
花花綠綠的燈光
像異質(zhì)的血
從包扎中滲出來
漫漶五顏六色的夜
朦朧的情話
聚亦易散也易
很少沾一抹月色
最需要包扎的現(xiàn)代愛情
最不容易受傷
我敢斷言
走遍整個城市也找不到
落在李白床前的那層霜了
(選自《滿族文學(xué)》2016年2期 責(zé)任編輯 叢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