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萍
新時代舊時代思維的碰撞
——《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李文萍
《白鹿原》一書是現(xiàn)代著名作家陳忠實的代表作,它以關(guān)中白鹿原上白、鹿兩家的恩怨情仇、消長沉浮為線索,通過對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內(nèi)戰(zhàn)等歷史事件的描寫,反映了中國農(nóng)村半個世紀的動蕩變遷。而在這樣一本頗具歷史意蘊的文學著作中,作者刻畫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白鹿原》所處的時代,是新舊時代思維碰撞的年代,而處在這一時代中的女性,她們的身上也留下了新時代、舊時代思維碰撞的痕跡。本文將選取吳仙草、田小娥、白靈這三位女性,對《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進行分析。
白鹿原;女性形象;新時代;舊時代
《白鹿原》是陳忠實的代表作,以關(guān)中平原上的白鹿村為背景,細膩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通過對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內(nèi)戰(zhàn)等歷史事件的描寫,反映了中國農(nóng)村半個世紀的動蕩變遷,它展示了生活原生態(tài),揭示出紛繁社會中的文化屬性與文化規(guī)律。
《白鹿原》一書中描寫了大量女人的悲慘命運,這是作品思想的主要體現(xiàn)。從一個白鹿村可以看到中國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封建思想、封建道德觀念嚴重束縛著人們的思想,用男權(quán)壓迫和摧殘著婦女這一人群?!栋茁乖分械呐源蠖嗍菦]有女性意識的,在男權(quán)社會和封建禮教的束縛、壓迫下,她們按照男人的要求,如行尸走肉一般生活著,甚至沒有一絲的覺醒。她們或許不是人,只是有生命的物質(zhì),只有肉體沒有精神,人的自主思想和自我意識完全泯滅。縱使有個別女性反抗命運,如田小娥、白靈,可是作者讓他們不得善終也是要告訴我們在封建舊社會女人是無法反抗命運的,任何掙扎都是沒有作用的。
《白鹿原》中,作者用一個個女人的悲劇人生堆砌起對中國舊社會的揭露和批判。兩千多年來,壓制著中國婦女身上的三座大山——神權(quán)、族權(quán)、夫權(quán)就像毒蛇一樣狠狠的遏制住了婦女的咽喉,讓婦女在被壓迫、被摧殘中沒有人權(quán)的生存著。而封建、男權(quán)勢力的強大讓少數(shù)覺醒的婦女也得不到自由,更讓她們恐懼傳統(tǒng)的封建觀念是這樣強大,這樣可怕,是不可更改的。這讓她們只得認命默默地做男權(quán)和禮教的犧牲品。
而《白鹿原》一書所描繪的年代,是新時代與舊時代的交替年代,在這特殊的時期,由于新時代與舊時代思想的交替碰撞,讓《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更為豐富,她們的身上有著不同時代的烙印。
(一)舊時代傳統(tǒng)女人——吳仙草
在《白鹿原》一書中,吳仙草是舊時代傳統(tǒng)女人的典型代表,作者通過描寫吳仙草,讓我們從思想上明白了舊時代傳統(tǒng)女人的忍辱負重和悲慘命運。
吳仙草是白嘉軒的第七房也是最后一房女人。在前六個女人相繼離奇死亡后,吳仙草的出現(xiàn)給了白家新的希望。并且吳仙草為白嘉軒生兒育女,為白家延續(xù)了香火。她是一位被傳統(tǒng)道德約束的賢妻良母。嫁給白嘉軒后,恪守本分,勤勞體貼,任勞任怨,為白家延續(xù)后代。在對待子女上,她又顯現(xiàn)出母性的光輝。最值得一提的是吳仙草的死,她的死不單純是病死,而富有很多含義。她的死像是“慷慨就義”,她甚至臨死前想的都不是自己,而是丈夫的衣、食、住和遠在外面的子女。這是極具有無私精神和奉獻精神的。從某種層面上來說,吳仙草是作者筆下對中國傳統(tǒng)女性美德的詮釋,也是作者對人性光輝的贊揚。
雖然吳仙草是一個極富有傳統(tǒng)美德的“賢妻良母”,但是從女性的自身價值來說,她是被嚴重壓迫和摧殘的。她的作用就是服從男人,為男人傳宗接代,而她本身沒有任何理想、追求或者為自身意愿做任何事情。新婚之夜,看到丈夫“難以抑制的焦渴”,她便不顧自己的安慰,“‘嘩’地一下脫去緊身背心”,滿足丈夫的需求。這樣等等的一些事情,讓吳仙草的自我犧牲發(fā)揮到了極致,甚至死前因為丈夫的意愿都無法見到自己的子女,這是男權(quán)社會對女性的壓迫和摧殘。顯然吳仙草是封建、守舊的,這些是她無法意識到的,她只能一輩子做她的“賢妻良母”,直到死亡把她帶走。
(二)新舊時代過渡女性——田小娥
田小娥是《白鹿原》一書中舊新時代之中具有過渡性的女性人物,她的一些行為為當時的社會所不允許,這正體現(xiàn)了它給我們帶來的思想性。
田小娥的短暫一生經(jīng)歷了四個男人,這四個男人帶給田小娥的也是截然不同的感受。田小娥的第一個男人是郭舉人。她每天給郭舉人端尿盆、做飯甚至在大熱天也不能和郭舉人、大女人一起住在涼快的窯洞,她就像一個下人一樣被郭舉人和大女人使喚著。也正因為如此,對郭舉人產(chǎn)生的怨讓她從以前的淳樸、善良漸漸轉(zhuǎn)型,讓她不安于命運,開始勾引黑娃,開始了她坎坷多舛的人生。黑娃是田小娥的第二個男人,書中田小娥常對黑娃說“我不嫌瞎也不嫌爛,只要有你……我吃糠咽菜都情愿”這類的話,說明她并不是貪圖富貴之人,只是想著過上平平淡淡的生活。而黑娃被通緝后,雖然一開始被迫和鹿子霖茍且,可是她也是為了能救回黑娃才犧牲了自己。這個行為也著實讓人感動。她和黑娃過的短暫的平淡卻幸福的生活也是她一直很珍惜的。田小娥第三個男人是鹿子霖。好色的鹿子霖便利用黑娃威脅、利誘田小娥以滿足他的獸欲??梢哉f黑娃給了她人生的希望,而骯臟不堪的鹿子霖又親手把田小娥的希望澆滅,讓她徹底地絕望了。以至于田小娥最后讓鹿子霖利用,成為讓白孝文墮落的武器。
田小娥本是一位極其純樸可愛的傳統(tǒng)女性,她強烈地渴望過著正常的生活。她的天性讓她具有了反抗精神,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愛情,甚至一度做過農(nóng)協(xié)婦女代表,追求自己的事業(yè)。但是在男權(quán)社會的壓迫下,她這點反抗是無法改變命運的,反而為自己招來了更大的災難,只能對男權(quán)妥協(xié),依靠男人,逐漸墮落。田小娥一開始是一個反叛禮教、文化,追求人性的形象。她是作為一個男權(quán)社會和封建禮教的受害者的形象出現(xiàn)的。可是她卻沒有受到新思想的教育,沒有徹底的反抗封建禮教,最后只能在反叛中浪蕩,最后成為人盡可夫的蕩婦。從另一個側(cè)面來說,鹿三那么善良、本分的人都無法接受田小娥這類人的存在,可見當時的男權(quán)社會、封建禮教對女性的壓迫之深。
(三)新時代女性——白靈
如果說吳仙草、鹿冷氏是傳統(tǒng)女性,田小娥是傳統(tǒng)與新型夾縫間的女人,那么白靈是白鹿原上唯一受過現(xiàn)代教育、有知識有理想的新型女性。白靈這個人物則是作者按照現(xiàn)代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塑造出來的理想而完美的新時期女性。這種女性擁有者白鹿精靈的美好品質(zhì),不僅美麗聰慧,正義勇敢,還富有反叛精神,敢于追求自己的愛情和信仰。
在白靈心中,革命是高于一切的,為了革命,白靈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和鹿兆海青梅竹馬的感情。而白靈的革命生涯又是艱難、悲壯卻富有風險精神的。她在共產(chǎn)黨最艱難的時候,知道了國民黨的暴行,便毅然決然地加入了共產(chǎn)黨,臨死時還不忘用自己的最后一腔熱血,伸張正義,對畢政委慷慨激昂地說,“我早已不考慮我的下場了,我的下場早都擺在那兒了。我今天死比前半月前一月死沒有兩樣,唯一的好處是我把罵你的機會等到了!你處死我,我也同時記?。耗惚任颐煨∫话俦??!?/p>
可以說,白靈是對封建禮教的宣戰(zhàn),她的女性意識在她受新思想的影響下得到蘇醒。她對自由的過分份追求和對信仰的追求導致了她為男權(quán)封建社會所不容??墒羌词惯@樣,勇敢的她也沒有屈服,她走上了革命道路,推掉了婚事,哪怕是和父親決裂也在所不惜。
在《白鹿原》中,讓這樣一個新時代的女性犧牲于革命斗爭中也是其思想的體現(xiàn)。白靈的死是具有復雜性和多面性的。歷史原因和她過于鮮明不屈的性格導致了她悲慘的結(jié)局。由于白靈形象與她所生長的環(huán)境完全格格不入,與白鹿原上其他女性完全脫節(jié),使得這個人物有帶有類型化了的理想色彩。而白靈這個人物的形象,讓人們懂得在歷史舊時期的悲慘遭遇,縱使逃過了封建禮法的壓迫,也逃不過歷史命運的捉弄。
《白鹿原》一書以新時代、舊時代交替的年代展示了一個家族變遷的歷史文化生活。雖然在全書中,女性人物的經(jīng)歷大多以悲劇為結(jié)局,但是通過分析《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新時代、舊時代的思維碰撞下,女性的意識已經(jīng)開始覺醒。雖然社會的剝削、男權(quán)的壓迫、自身的愚昧制約了女性意識的覺醒,但是在新思想涌入撞擊舊思想的大環(huán)境下,女性意識已經(jīng)開始慢慢覺醒。舊時代女性吳仙草屬于“被圍困”的典型代表,而田小娥的屬于“掙扎中”的典型代表,雖然她骨子里的思想是傳統(tǒng)的,可是她已經(jīng)有對人性的欲望,有對自己婚姻和理想的追求,從這個角度來看,田小娥的女性意識已經(jīng)開始覺醒,但是由于時代的壓迫,田小娥需要與社會進行無休無止的斗爭,并不斷在其中掙扎著,雖然沒有沖破封建禮教,但是覺醒的女性意識萌芽也讓田小娥為自己贏得了短暫的幸福。而白靈是真正女性意識覺醒的代表人物,她“突圍”了封建禮教,接受新時期教育,投身革命事業(yè),用自己的獨立與樂觀充分彰顯著覺醒的女性意識,同時也為其他女性意識的覺醒提供了參考。
綜上所述,本文對《白鹿原》與《白鹿原》中的女性進行了概述,并以吳仙草、田小娥、白靈為例對新時代與舊時代思維碰撞下的女性形象進行了分析,并對女性意識的覺醒進行了闡述。女性的覺醒不僅受到外部客觀條件的制約和影響,同時受到深層次文化的制約。因此作為女性要懂得爭取自身的全面發(fā)展和全面解放,學會為尋求幸福做出努力。
[1]黃齊光.從紛亂到清明 從混沌到新生:試論《白鹿原》中的唯物辯證法[J].烏魯木齊職業(yè)大學學報,2012(2).
[2]趙錄旺.拒絕與接納:論《白鹿原》女性生存敘事的悲劇意識[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08(1).
[3]田煒,孟慶千.男權(quán)意識下女性的悲?。簻\析《白鹿原》中田小娥人物形象[J].菏澤學院學報,2008(4).
[4]陳忠實.尋找屬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寫作手記(連載九)[J].小說評論,2009(1).
[5]楊一鐸.“女性”的在場 “女人”的缺席:《白鹿原》女性形象解讀[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1).
[6]姚芮玲.從比較視野看《白鹿原》對文化與人性悖謬情境的發(fā)掘[D].陜西師范大學,2008.
(作者單位:河源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