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龍
親、網紅、然并卵、我想靜靜、細思極恐……近年來,一種縮
略性中文詞句,不斷在網絡空間潛滋暗長。與其他流行語不同,
這些都是在原有詞句基礎上做了減法,而一旦被網民說多了,用
開了,推廣了,便有了另一種“端、裝”意境:講真,城會玩。
詞句的縮略或簡稱,最初一定是便于傳播,而不是好玩或嘩
眾取寵。縮略語最廣泛的適用主體大抵是孩子,大人和嬰幼兒
說話,一般都是:飯飯、覺覺,不說“我們一起吃飯吧”“請上床睡
覺吧”。孩子儲存的詞匯尚少、理解能力不強,所以要盡可能說
他們懂的詞句。
而今,移動互聯網來勢洶洶,網上的縮略語也來勢洶洶,或
許是因為海量信息每天撲面而來,用戶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人們
越來越沒時間跟某個人再慢慢磨嘰,那些發(fā)誓陪TA慢慢變老的
已淪落為“網絡難民”。在此背景和語境下,信息發(fā)布者就會知
趣地琢磨如何最多占有用戶的時間,所以,新的縮略語便應“網”
而生。那句傳統、規(guī)范的“親愛的顧客朋友們”,到了淘寶店家那
里只剩下一個字:親。多么爽快、俏皮!好多長
句也被戲謔地縮略成非規(guī)范的四字“成語”:人
艱不拆、不明覺厲、十動然拒、男默女淚、喜大普
奔……雖然有些生硬、粗暴,但是經由網民不斷
重復強化,也漸漸得到普及。能流傳下去嗎?
能留存下來嗎?“活久見”!
其實,這種縮略、簡化或者說是“懶化”的用
法,民間、線下早已蔓延。譬如,研究紅樓夢的
學問,簡稱“紅學”;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簡
稱“政協”。我的粗略研究發(fā)現,中國人口頭傳
播常用的單詞數量,一般兩三個字,最多四字,
怪不得成語庫里多半是四字的,也或許是四字
成語的使用慣性反過來對人們表達的逆向制
約。常用的標語、口號、標題、名稱、名字,你設
計得再意味深長,他都可以給你直接抓取其中
2-3個關鍵字,譬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一開始大家口頭上就直接簡化成“亞投行”了;
“春節(jié)聯歡晚會”,大家都說“春晚”了;《現代漢
語詞典》,也給簡化成怪怪的“現漢”;“國內生產
總值”,沒辦法簡約得精準到位,便借用了洋文
“GDP"。事實上,英語的縮略語就特別豐富:
APEC、BBS、CBD……有學者說,各個語言中越
常用的詞,一般就越短。而越短,也越方便被使
用。
有意思的是,電視臺的制作人,每次策劃一
檔節(jié)目,都要糾結怎么取個叫得響的高端、大
氣、上檔次的名字,既要凸顯頻道定位,又要體
現欄目個性,常常能折騰出一長串的名字清
單。不過,觀眾根本就不買賬,你有意義有意思
你高大上,他只取兩三個字用,《快樂大本營》,
他說,“快本”或“大本營”;《奔跑吧兄弟》,他說
“跑男”;《緣來非誠勿擾》,估計還說“非誠勿
擾”,或者直說“緣來”,觀眾們哪管你什么商標
版權不版權……
細思極“簡”,移動互聯網時代,屬于每個人
的還只有24小時,哪個媒體或平臺占有和優(yōu)化
用戶更多的時間,哪個就能領跑,哪個就能贏得
未來。而在爭奪用戶時間的大戰(zhàn)中,注定了誰
簡約誰領先,這種簡約,當然不只是刪減幾個字
那么簡單,而是對無趣、無味、無用的冗余信息
的結構性刪除,是對傳統語言應用環(huán)境下廢話、
空話、套話、假話的大掃除。事實上,微博140字
的限制,已經挑起了人們表達方式、生活理念潛
移默化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無法承受長篇大
論的報告、連篇累牘的論述、沒完沒了的講話,
沒法接受喋喋不休的討論,更難以忍受身邊那
些祥林嫂式的嘮叨老太。有人解讀說,人類的
文明歸結為兩種,第一種為節(jié)約時間,第二種浪
費掉節(jié)約的時間;我們稱第一種為物質文明,第
二種為精神文明。是的,人們寧可節(jié)約下時間,
去自由支配、自娛自樂,哪怕是無所事事的發(fā)
呆,他樂意。
對于網上流行的那些“不明覺厲”,有人
“細思極恐”,而開明的語言文字學者倒表示樂
觀,這些新鮮的流行語今天即使再紅、再火爆,
我們也可以泰然處之。這些怪異語言的追捧
者多是青少年,那不過是孩子們之間的一種游
戲而已,對漢字實質上不會構成威脅和傷害。
學者認為是游戲,而我以為可能是生活的大
勢,語言文字的傳播載體越來越簡化,從石頭、
青銅器、獸骨、竹簡、木牘、縑帛、紙張到電子屏
幕,文字書寫、錄入的方法也越來越簡單,語言
表達自然也會越來越簡明,“你懂的”何以流
行?你懂的。
事實上,年輕人發(fā)起的這種語言文字縮略
游戲,并不是自網絡始。我以為,最懶惰當然必
定是最聰明的人可能最先使用,經濟最發(fā)達的
地方也最先使用,快速、高效,節(jié)省時間成本、
交際成本嘛!知名電視制作人陳曉卿在他的
《至味在人間》里提到一個細節(jié),他很佩服重慶
的那些老板,煮面過程中游刃有余的語言中控
系統,所有針對廚房的指令都短促和精準,聽上
去像土匪的暗語:“提黃”,口感要硬點兒;“多
青”,多加青菜;“干餾”,少舀湯頭;“免紅”,不放
辣子……
這些簡化,是偷工減料嗎?我以為是智慧
的結晶。咦,這不是又有點回歸文言文的意思
嗎?非也,古代最稀缺的是記錄空間,所以人們
就需要在狹小的空間里容納更多的信息。而
今,空間多的是,稀缺的是注意力,緊張的是時
間——因為主題是簡約,以下略去12000字,節(jié)
省各位的時間。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