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明威在世界文壇上占據(jù)非常突出的地位。其《老人與?!纷詣?chuàng)作以來,就受到了世界各地人民的廣泛關(guān)注。國內(nèi)很多中文譯本,有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雖然整體的故事情節(jié)比較簡單,但是卻使用了大量的隱喻手法,在進行漢譯的過程中,要想對其中的隱喻進行恰當(dāng)?shù)姆g,就要能夠辨別作品中的隱喻,了解其特征以及翻譯策略。本文就《老人與?!纷g本中的隱喻翻譯策略這一主題進行簡單的分析。
[關(guān)鍵詞]《老人與?!?隱喻;翻譯策略
隱喻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在文學(xué)作品中,讓人們通過一個事物來認(rèn)識另一個事物。它既是一種修辭手法,同時也是一種重要的認(rèn)知方式,是人們進行思考、認(rèn)識以及確立相關(guān)概念的思維方式,在加深人們對世界的認(rèn)識和理解,促進語言的發(fā)展方面,隱喻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海明威的《老人與?!肥且徊糠浅?yōu)秀的小說,其中對隱喻的使用非常普遍,這給《老人與海》的翻譯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怎樣怡當(dāng)?shù)卣J(rèn)識小說中的隱喻?怎樣才能對其特征有清晰的認(rèn)識,從而找到對其中隱喻的正確翻譯策略?這是本文將要探索的問題。
一、《老人與海》譯本中隱喻的主要體現(xiàn)
海明威是著名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對隱喻這一手法的使用屢見不鮮。通過隱喻,將一些抽象的意義用具體的形象表現(xiàn)出來,進而對小說深層意義的傳遞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其作品《老人與海》中,隱喻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主人公所體現(xiàn)的隱喻
在《老人與?!分校髡邔⒅魅斯5貋喐缑枥L成了一個擁有豐富經(jīng)驗、頑強毅力和斗志的形象,他是硬漢形象的重要代表。作為一個捕魚老人,盡管他的生活中充滿了不幸和貧窮,但是他始終把捕魚當(dāng)成自己終身的事業(yè);盡管青春逝去,激情不再,但是他的堅韌卻一直沒有改變。在小說中,桑地亞哥的不幸命運與作者海明威的命運是非常相似的,作者借這樣一個漁夫隱喻自己的曲折命運。桑地亞哥堅持捕魚84天,卻沒有收獲,這正暗示了海明威處境的艱難,而桑地亞哥的硬漢精神則暗示著海明威進行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決心。
2.大海所體現(xiàn)的隱喻
《老人與?!愤@部作品,除了老人之外,另一個關(guān)鍵詞就是大海,大海一方面給桑地亞哥的人生帶來了很大的災(zāi)難,但同時,也是其賴以生存的基礎(chǔ)。在大海中,弱肉強食的原則體現(xiàn)得非常明顯,一方面老人在捕捉獵物,另一方面,獵物也不斷在迫害老人的生活,這和人生的舞臺上所上演的情景是類似的。老人在大海上有時候勇往直前,有時候也漫無目的。這正如人生的旅程一樣,有時候會目標(biāo)明確,但偶爾也會感到迷茫,在經(jīng)歷過一系列的人生起伏后,最終將會找到最好的生存狀態(tài),充分理解人生的意義。
3.鯊魚、馬林魚所體現(xiàn)的隱喻
在《老人與?!分?,鯊魚代表著邪惡與殘暴,它天生是狡猾和貪婪的。小說通過對鯊魚兇殘的描述,去襯托主人公的不屈與堅韌?!独先伺c海》的結(jié)尾處,描寫了這樣一個情節(jié),旅行者把馬林魚的骨頭當(dāng)成是鯊魚的骨頭,通過這樣的描寫,對旅行者進行嘲諷,同時也是對當(dāng)時很多人不辨是非的諷刺。除了鯊魚之外,在小說中,馬林魚的象征意義也是比較豐富的,它既象征著追求與理想,又象征著對手與勁敵。在小說的最后,馬林魚的魚骨被帶回,這也是桑地亞哥榮耀與成功的重要象征。
二、《老人與?!纷g本中所體現(xiàn)的隱喻特征
在《老人與海》中,對隱喻的使用非常普遍,很多譯者也對這部小說進行了翻譯,那么在這些譯本中,隱喻有著怎樣的特征呢?下面筆者將進行具體的分析。
1.沖突矛盾性
所謂隱喻的矛盾性,是指詞語或句子的表面含義與語境或者是在邏輯本身問題上所體現(xiàn)的矛盾,它是語境和基本語義相互作用的結(jié)果。在隱喻中,需要通過一個事物對另一個事物做出解釋,因此至少會囊括兩個事物,這兩個事物往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而很自然的會在語義上形成一種沖突。通過這種矛盾和不同,我們可以進一步發(fā)現(xiàn)其中的相似點,這可以幫助我們深入理解隱喻中所蘊含的意義。在小說中,為了對事物的特殊特征以及主人公的矛盾心理作出描繪,海明威將“temptations”誘惑)和“a gaff and a harpoon”(魚鉤和魚叉)放在同一個句子內(nèi)進行表達(dá),這兩個詞是不同類別的,不僅在語義上形成了矛盾,而且在邏輯上也構(gòu)成了一種沖突。
2.暫時性
所謂隱喻的暫時性特征,是指隱喻的意義是不斷變化的,并且富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通過隱喻的表達(dá),可以賦予一些詞原本不具有的意義,從而使得很多字詞意義不斷發(fā)生變化,含義也更為豐富。例如在小說中,有這樣的表達(dá):“Theboy did not know whether yesterdays paper was a fiction.”結(jié)合上下文的語境,我們可以對這句話做出適當(dāng)?shù)睦斫?。可以知道,這里的”fiction”是具有隱喻特征的,但是很多譯文卻沒有充分翻譯出其中的隱喻,僅僅是從字面進行理解和翻譯。
3.不清晰性
隱喻意義的不清晰性,或者說是模糊性,是指對隱喻意義的理解和把握要從語境出發(fā)進行考慮,對隱喻意義的理解,需要將兩個事物的相關(guān)特征進行一定的轉(zhuǎn)移,但是喻體往往具有多重含義,因而想要對隱喻做出正確的理解,就需要對作者的寫作意圖有比較清晰的把握,并且還要在喻體的眾多意義中選擇最合適的那一個。比如在小說中有這樣一句話:“But they were the falsest thing in the sea.”針對”false”的翻譯,由于其含義比較豐富,就需要我們進行具體的分析,通過結(jié)合上下文,張愛玲和張白樺分別將這個單詞翻譯為“最狡詐的”和“最虛偽的”,顯然這兩個譯者對其中的含義都有一定的認(rèn)識,但通過上下文的理解,可以知道,將其翻譯成“最狡詐的”是比較合適的。因此,可以知道,由于喻體含義的多樣化,導(dǎo)致了其意義具有暫時性的特征,譯者需要對這一特征進行準(zhǔn)確的把握。
三、《老人與?!纷g本中不同隱喻句的翻譯策略
在小說《老人與海》中,很多地方都有隱喻的出現(xiàn),但是這些隱喻的具體形式又有一定的區(qū)別,或是本體和喻體在原句中都有所體現(xiàn),或是只有本體沒有喻體,或是只有喻體沒有本體。針對這些不同的隱喻情況,譯者在對相關(guān)文學(xué)作品進行翻譯時,要對翻譯策略進行靈活的使用。下面筆者將進行具體的分析。
1.本體和喻體在原句中都有所體現(xiàn)
在原句中,本體和喻體都出現(xiàn)是比較常用的一種隱喻形式,針對這種情況,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要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對其喻義做出準(zhǔn)確的判斷。在翻譯的過程中,由于本體和喻體都在,因而,可以進行直譯,然后再進行相關(guān)的注釋,既能夠使譯文保持簡潔,同時,通過注釋讀者也能夠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內(nèi)容。另外,譯者還可以將隱喻直接翻譯成明喻,從而讓讀者更為直觀的感受到其中意象的具體含義??傊?,在本體和喻體都在原句中出現(xiàn)的情況下,對隱喻的翻譯相對來說是比較方便的,譯者進行操作時也更為容易。
2.原句中缺乏本體,只有喻體
有時候,在句子的表達(dá)中,也可能是只有喻體而沒有本體,在小說《老人與?!分幸灿兴w現(xiàn)。比如,在小說中,有一句話只出現(xiàn)了喻體“my treachery”,本體卻沒有出現(xiàn),在進行翻譯的過程中,很多譯者都采用了意譯法,對原作者的意圖進行了準(zhǔn)確的把握。因此.當(dāng)隱喻句子缺乏本體只有喻體時.譯者在進行翻譯的過程中,既可以采用直譯的方法,讓讀者通過喻體,充分發(fā)揮想象,從而尋找到其中的本體;也可以通過意譯的方式,歸納出本體和喻體的相似性,從而將隱喻中所包含的意思表現(xiàn)出來,方便讀者理解。
3.原句中缺乏喻體,只有本體
缺乏喻體,只有本體則是另一種重要的隱喻形式。在這種情況下,比喻句大多都是形容詞、副詞或者是動詞隱喻,這種情況在小說《老人與?!分幸灿兴w現(xiàn)。比如“bracing him-self against the thwart”這句話中“bracing”是作為本體出現(xiàn)的,缺乏喻體,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大多直接進行了翻譯,留給讀者足夠的想象空間。因此,在缺乏喻體,只有本體的情況下,譯者在進行翻譯時,應(yīng)該盡量采用直譯法,準(zhǔn)確地翻譯出其中最基本的含義,讓讀者通過翻譯自己去思考其中的喻體是什么。通過這樣一種方式,有利于使原作的文化特征得到保留,讓讀者感受到原汁原味的異域文化,同時也不會給讀者的理解帶來困擾。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作為語言現(xiàn)象的一種,隱喻的使用是比較普遍的,在文學(xué)作品的創(chuàng)作中,隱喻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它既是一種與眾不同的修辭手法,也是藝術(shù)性語言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海明威作為一位非常出色的文學(xué)家,在其小說的創(chuàng)作中,對隱喻的使用是非常普遍的,《老人與海》作為其最后一部影響力巨大的著作,其中對隱喻的使用也是比較突出的。盡管隱喻的手法會給文學(xué)作品增色,但是譯者在進行翻譯時,要想對隱喻的各個方面進行恰當(dāng)?shù)陌盐帐欠浅S须y度的。本文就海明威的《老人與?!愤@部小說,對其中包含的隱喻情況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并且還對隱喻的基本特征進行了一定的探討,在這些基礎(chǔ)上,為譯者能夠更好地進行隱喻翻譯提出了相關(guān)的策略,根據(jù)隱喻句中包含本體和喻體的情況,進行了簡單的分類探討,從而針對不同的情況提出了不同的翻譯策略。譯者在對隱喻手法進行翻譯時,可以借鑒這些翻譯策略,從而使譯本更符合原著,并且和讀者的需求相符合。通過這些恰當(dāng)?shù)碾[喻翻譯,讀者對《老人與海》的深層次內(nèi)涵也會有進一步的理解。
[參考文獻]
[1]劉文捷,王蘋.語篇翻譯中的銜接意識—《老人與海》三譯本對比心得[J].福建外語,2001(3).
[2]徐國麗,張白樺.從《老人與海》兩個譯本看隱喻及隱喻翻譯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4(9).
[3]蘇嵐,從隱喻的主要語義特征看《老人與?!肥N譯本的隱喻再現(xiàn)[D].貴州大學(xué),2007.
[4]余健明.海明威風(fēng)格漢譯研究—以《老人與海》為例[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09.
[5]梁倩,范祥濤.認(rèn)知取向的轉(zhuǎn)喻翻譯研究一以小說《老人與?!返臐h譯為例[J].南京理工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0(3).
(收稿日期:2015-12-22)
[作者簡介]任蓓蓓(1982-),女,漢族,陜西富平人,碩士,西安翻譯學(xué)院講師,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