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帥
【摘 要】Halliday將語言功能分為三種: 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人際功能指的是人們用語言來和其他人交往,建立和保持人際關(guān)系,用語言來影響別人的行為,同時用語言來表達對世界的看法,甚至改變世界的能力。本文主要圍繞Halliday的人際功能展開,輔之以其他語言學(xué)家關(guān)于人際意義的補充,主要從語氣系統(tǒng)、情態(tài)系統(tǒng)和人稱代詞三個方面分析瑟玟·鈴木這個12歲女孩演講辭的成功性。
【關(guān)鍵詞】人際功能;語氣系統(tǒng);情態(tài)系統(tǒng);人稱代詞
中圖分類號:H3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1-0257-03
Jakobson(1960)將語言功能分為六種:指稱功能、情感功能、意動功能、寒暄功能、元語言功能和組詩功能。Lyons(1977)將語言功能分為三種: 描寫功能、社會功能和表達功能。Halliday則將語言功能分為三大純理功能: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本文主要以Halliday的人際功能為出發(fā)點,分析12歲女孩震驚世界的演講。
一、背景分析
20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范圍內(nèi)的環(huán)境污染與生態(tài)破壞問題日益嚴重,環(huán)境問題和環(huán)境保護逐漸為國際社會所關(guān)注。1992年6月,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與發(fā)展大會在巴西里約熱內(nèi)盧舉行。 一位12歲的加拿大女孩瑟玟·鈴木在冠蓋云集的世界各國領(lǐng)導(dǎo)人面前發(fā)表了僅有6分鐘的演說。其演講稿主要通過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以及心理感受展開,真誠感人,字里行間流露著希望人們保護環(huán)境,愛護自己生存的家園。 通過她巧妙使用語言,與觀眾達成了很好的互動關(guān)系,演講完畢,在場觀眾都為之沉默5分鐘之久。
二、瑟玟·鈴木演講辭的人際功能分析
(一)語氣
Halliday 認為,在交際過程中,交際角色主要有兩種:“給予”和“求取”。交換物可以是“物品和服務(wù)”,也可以是“信息”。人們在交際的過程中,由于所要建立的人際關(guān)系不同,會相應(yīng)地變換自己的交際角色。當交際角色是“給予”,交換物為“物品和服務(wù)”時,言語功能為“提供”;當交際角色是“給予”,交換物為“信息”時,言語功能為“陳述”;當交際角色是“求取”, 交換物為“物品和服務(wù)”時,言語功能為“命令”;當交際角色是“求取”,交換物為“信息”時,言語功能為“提問”。
言語功能主要通過語氣系統(tǒng)來體現(xiàn)。語氣由主語和限定成分構(gòu)成。Halliday(2000)認為陳述句中的主語就是用句末附加部分中的代詞指稱部分, 而限定成分是表達時態(tài)、情態(tài)以及歸一性的動詞,其主要作用是限定命題。英語中有三種語氣,即陳述語氣,疑問語氣和命令語氣。陳述句的功能主要是傳達信息。疑問句的典型作用是提問題,其中包含兩種類型的問題,一種是有關(guān)是或否問題的回答;另一種是就某事的內(nèi)容做出回答。而命令句的基本功能是表達“我想讓你或你們做什么事”,或者“我想讓我們做什么事”。
瑟玟·鈴木的演講稿共有44個句子,其中有38個陳述句,3個疑問句,3個祈使句。因此可以看出,該演講稿主要是以傳達信息為主,這與演講的主題密切相關(guān)。演講者通過大量的陳述句,敘述了環(huán)境所面臨的困境,以及人們所處的危險境地。
“I am afraid to go out in the sun now because of the holes in the ozone. I am afraid to breathe the air because I dont know what chemicals are in it. I used to go fishing in Vancouver, my home, with my dad, until just a few years ago we found the fish full of cancers.”
陳述句的使用,很清晰明確地傳達了我們現(xiàn)在的生存環(huán)境——臭氧層遭到破壞,空氣中包含有毒化學(xué)藥品,連水中的魚都被檢驗出感染了癌癥。這些有利的證據(jù),強有力地說明了環(huán)境污染的嚴重性,以及需要人們采取行動的緊迫性。
“In my life, I have dreamed of seeing the great herds of wild animals, jungles and rainforests full of birds and butterflies, but now I wonder if they will even exist for my children to see. Did you have to worry about these little things when you were my age?”
演講者使用疑問句,能夠更好地與觀眾互動。聽到問題,人們會不由自主地尋找答案,讓大家積極參與到話題中來。這樣的問題,廣泛存在于生活當中,能夠與觀眾很好地進行互動,達到較好效果。
“You grown ups say you love us. But I challenge you, please make your actions reflect your words. ”
這段話出現(xiàn)在演講稿的結(jié)尾,定會給聽眾難以忘懷的印象。12歲,還是天使般的年齡,卻能對問題看得如此透徹,并且表現(xiàn)出急切希望,希望大家能夠用實際行動來證明對孩子的愛。這個12歲的孩子,正如Lemke所說,雖然運用了命令句,卻并不代表她的權(quán)利比其他人大,但是她的這句話,卻擲地有聲,非常有力,值得聽眾的反思。
(二)情態(tài)
同語氣一樣,情態(tài)也是體現(xiàn)人際意義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可以用來表達說話者的意愿和態(tài)度。Halliday(2000)認為,情態(tài)是說話人對自己所講命題的成功性和有效性的判斷,通過對情態(tài)的運用,說話人或在命題中要求聽話人承擔義務(wù),或在提議中表達個人的意愿。
演講中情態(tài)動詞的使用情況
從表中可以看出,瑟玟·鈴木的演講稿中共用了14個情態(tài)動詞,其中高情態(tài)動詞有2個,中情態(tài)動詞有7個,低情態(tài)動詞有4個。本文將著重從“will”“could”“must”“have to”分析一下情態(tài)動詞的使用情況。
will 是一個中量值情態(tài)動詞,主要有兩個功能,一是單純的表示時間的標志;二是表示意愿。
例1: Im only a child yet I know we are all part of a family, five billion strong, in fact, 30 million species strong and borders and governments will never change that.
例2: If a child on the street who has nothing, is willing to share, why are we who have everything still so greedy?
例1中,“will”是表示時間的標志,這個詞的使用,讓人們備感他們所賴以生存的大家庭的穩(wěn)固性和不可改變性。例2中提到一個流浪的孩子愿意與別人分享。孩子的這種心理,與好多富裕的人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人們也會不自覺地想想自己的做法。由此,可能會敞開胸襟,幫助別人。
例3: I cant stop thinking that these are children my own age, that it makes a tremendous difference where you are born, that I could be one of those children living in the Fevellas of Rio; I could be a child starving in Somalia; a victim of war in the Middle East or a beggar in India.
“could”是一個低量值的情態(tài)動詞,但它的作用不可忽視?!癱ould”一般可以指人的能力,有時候也指事情的可能性。在例3中,“could”被用在了虛擬句中,假設(shè)了自己可能會出生在其他地方,過著與現(xiàn)在可能完全不一樣的生活??梢钥闯?,演講者時刻在設(shè)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做事,這對觀眾也是一個很好的榜樣。
例4:We raised all the money to come here ourselves to come five thousand miles to tell you adults you must change your ways.
例5:Did you have to worry about these little things when you were my age?
“must”和“have to”都是高量值的情態(tài)動詞,這兩個詞的使用,往往會使演講辭更有力度。例4中,使用“must”,說明成人必須改變生活方式,體現(xiàn)了緊迫性以及責任性。例5中,“have to”用在句子中暗含了兩種意思,一是演講者作為孩子的時候,就因為環(huán)境問題太過突出,所以不得不擔憂;二是成人在他們小的時候,不用擔心這個問題。體現(xiàn)了孩子們必須擔憂的無奈性。
(三)人稱代詞
語篇中的代詞指稱能告訴我們,作者是如何看待語篇涉及到的人物的,這些人稱代詞有助于建立作者和讀者之間一種特定的關(guān)系。李戰(zhàn)子認為,除了語氣和情態(tài)外,人稱代詞也具有實現(xiàn)話語人際意義的功能。演講中,人稱代詞的使用有助于建立和維持演講者和觀眾之間的人際關(guān)系。人們常用第一人稱指代說話人,用第二人稱指代聽話人,用第三人稱指代除說話人和聽話人以外的第三方。當交際的場合發(fā)生變化時,人稱代詞所指代的話語角色也會相應(yīng)地發(fā)生變化。下表是人稱代詞在演講中的使用情況。
從上述列表中可以看出,本次演講人稱代詞的使用數(shù)量總數(shù)為111個,其中第一人稱代詞的使用頻率最高,有74個,占總數(shù)的66.67%;其次是第二人稱的使用頻率,數(shù)量為35個,占總數(shù)的31.53%。第三人稱代詞的使用數(shù)量最少,只使用了兩次,占總數(shù)的4.5%。還可以看出, 人稱代詞“I”、“you”以及“we”的使用頻率相當高,它們的使用次數(shù)分別為31次,30次和24次。
在這個12歲孩子的演講中,“I”使用數(shù)量最多,占總數(shù)的27.93%。第一人稱單數(shù),也就是以“我”的口吻去傳達,一般是以自己親身經(jīng)歷,所思,所想為基礎(chǔ),來表達自己對萬事萬物的看法。第一人稱傳達的信息,通常對細節(jié)描述更加細膩,對事物的描寫更加生動,就情感而言,第一人稱傳達的信息,通常聽來更加真實,容易使人相信,也會顯得更加感人,更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本次演講,大部分以一個12歲孩子的口吻來敘述,體現(xiàn)孩童對現(xiàn)存環(huán)境危機的所思所想,孩童急切想要一個美好環(huán)境的迫切心情,以及孩童期待大人們保護環(huán)境的一個心愿,這在大人們聽來,確實有必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所做所為。
“ I am here to speak for all the generations to come. I am here to speak on behalf of the starving children around the world whose cries go unheard. I am here to speak for the countless animals dying across this planet because they have nowhere left to go.”
上述這段話共用了3個“I”,說明自己來到這里的目的。她來這里是為了后代在演講;她來這里是代表遭受饑餓折磨的孩子在做演講;她來這里是為了無處可去的動物們在做演講。這段話用了三個排比,并且每個句子都是以第一人稱“I”開始,極其具有說服力。聽到這些話,大家不由得會想到,這只是一個孩子,卻能如此地為后代、為饑寒交迫的孩子以及無家可歸的動物們著想,然而,自己呢?自己又做了什么?有些人不僅沒做任何有意義的事,反而還加劇了這種危機情況的產(chǎn)生。
“我們”既可以是包含式的,也可以是排除式的(Halliday,1994)。前者包括聽者,相當于“我和你”或者“我和你們”,這種用法具有很強的感情效力,可以拉近說話人與聽話人之間的距離,使他們具有共同的利益關(guān)系。黃國文認為,“we”代表的不同意思,有表現(xiàn)說話人的卷入和保持距離的作用。這種用法的“we ”具有很強的權(quán)威性, 能使聽者感覺到壓倒一切的權(quán)利。
Im only a child yet I know we are all part of a family, five billion strong, in fact, 30 million species strong and borders and governments will never change that. Im only a child yet I know we are all in this together and should act as one single world towards one single goal.
上述這段話共用了兩個“we”,都是包含式的,即“我和你們”,演講者說到,雖然自己只是一個小孩,但是知道,自己與觀眾都屬于一個大家庭,5億人口的大家庭,任何國家和政府不能將他們分離。又說自己只是一個孩子,但是卻知道應(yīng)該向著同一個目標奮斗,也就是保護現(xiàn)在生存的環(huán)境。這里“we”的用法,拉近了演講者與觀眾的距離,將自己和觀眾說成是一個大家庭,容易使觀眾與自己產(chǎn)生共鳴,從而可以讓人們更緊密和更情愿地為共同的目標做出不懈努力。因為,保護自己的環(huán)境,有利于自己家庭成員的身體健康,這不僅關(guān)系到現(xiàn)存的家庭成員,還有后代。這樣的演講,更容易將人們對自己子女的愛灑向更遠的地方。
三、結(jié)語
本文主要從Halliday對人際意義的定義入手,并且結(jié)合其他語言學(xué)家的觀點,對12歲孩子震驚世界的演講做了分析。主要從三個方面論述,一是語氣系統(tǒng);二是情態(tài)系統(tǒng);三是人稱代詞。這三個方面在演講中都有很好的體現(xiàn)。演講者巧妙運用了這些技巧,很好地表達了希望人們保護環(huán)境的美好愿望。人稱代詞的準確互換,與觀眾形成了良好的互動關(guān)系。使得觀眾覺得自己是大家庭的一部分,保護環(huán)境,就是在保護自己的家園,也就是在保護自己的子孫后代。因此,這個12歲孩子的演講才能震驚世界,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
參考文獻:
[1] Carter, R.A. Et al. 1997. Working with Texts.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2] Halliday, M. A. K. 2000.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 Edward.Jakobson. 1960. Linguistics and Poetics[M]. Cambridge: The MIT Press.
[3] http://video.sina.com.cn/v/b/87499795-2036021381.html?wb_uid=2312064113&wb_mid=3506896008402186&qq-pf-to=pcqq.c2c
[4] 李戰(zhàn)子.話語的人際意義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5] 帕莫.語氣·情態(tài)[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
作者簡介:
邵 帥,男,漢族,山東人,上海理工大學(xué)研究生,翻譯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