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欽榮
[摘要] 目的 研究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腦梗塞的臨床療效。方法 方便選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前往該院接受治療的80例腦梗塞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阿司匹林治療)及研究組(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各40例,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NIHSS評分、Barthel評分。 結果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2.5%、治療后NIHSS評分(3.98±0.62)分、Barthel評分(55.89±1.31)分,同期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80%、治療后NIHSS評分(7.55±0.78)分、Barthel評分(64.33±1.25)分,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腦梗塞效果相較于阿司匹林單用更佳,可作為臨床治療的優(yōu)選方案加以推廣使用。
[關鍵詞]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腦梗塞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6)10(b)-012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spirin and clopidogrel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March 2014 — March 2016 to the hospital for treatment of 8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aspirin therapy) and group (aspirin combined therapy with clopidogrel) each 40 cases,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 NIHSS score, Barthel score. Results The study group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92.5%, after treatment NIHSS score (3.98 ± 0.62) points, Barthel score(55.89 ± 1.31) points, over the same period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80% after treatment NIHSS score (7.55 ± 0.78) points, Barthel score (64.33 ± 1.25) point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P <0.05). Conclusion Combined therapy with clopidogrel aspirin effec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compared with aspirin alone is better, can be used for optimization scheme to promote the use of clinical treatment.
[Key words] Aspirin; Clopidogrel; Infarction
腦梗塞又被臨床稱之為缺血性腦卒中,主要是由于腦部血液循環(huán)不暢,血養(yǎng)供給不足所致的局限性腦組織缺血性壞死或者是軟化[1]。最新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中老年人群45~70歲成為腦梗塞高發(fā)人群且年輕化趨勢尤為明顯,而目前我國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2億人,腦梗塞已經成為老年疾病之一,引起了臨床的高度關注[2]。針對該病癥的治療,改善缺血區(qū)域血供狀態(tài)、提高神經功能恢復效果成為主要治療,治療方案則是以用藥為。鑒于此,該次研究給予該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40例腦梗塞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取得了理想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前往該院接受治療的80例腦梗塞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及研究組各40例。對照組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輕45~68歲,平均年齡(55.37±1.42)歲;臨床表現:偏癱14例、短暫性失語26例;血脂:總膽固醇(6.08±1.12)mmol/L、甘油三酯(2.35±0.25)mmol/L。研究組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輕45~69歲,平均年齡(55.42±1.45)歲;臨床表現:偏癱15例、短暫性失語25例;血脂:總膽固醇(6.12±1.10)mmol/L、甘油三酯(2.33±0.27)mmol/L。納入標準:①診斷符合美國神經重癥監(jiān)護學會(Neurocritical Care Society,NCS)編撰的《大面積腦梗死治療指南(2015)》內容者;②無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過敏史及禁忌者;③臨床依從性好者。排除標準:①合并多臟器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者;②肝腎功能損傷或衰竭者;③終末期惡性腫瘤者;④患者和(或)其家屬不同意此次研究方案或未簽署知情同意書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以進行分組比對。
1.2 方法
兩組患者經臨床診斷確診后均接受抗血凝、營養(yǎng)神經、營養(yǎng)支持等對癥治療。對照組采取口服阿司匹林(,國藥準字J20130078)100~150 mg/d,連續(xù)治療2周時間。研究組采取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阿司匹林用藥方案同對照組。氯吡格雷(國藥準字H20031342) 25 mg+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充分混勻后靜脈滴注且在0.5 h內滴注完畢,用藥周期同樣為2周。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臨床觀察指標為治療總有效率/治療前后NIHSS評分、Barthel評分,其中NIHSS評分和Barthel評分則是分別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NIHSS)、巴塞爾指數量表(Barthel index)于治療前后測定。
1.4 療效判定標準
依據NIHSS評分得分結果,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判定標準如下:顯效:經2周治療后NIHSS評分降幅≥85%;有效:經2周治療后NIHSS評分降幅60%~84%;無效:經2周治療后NIHSS評分降幅<60%;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tǒng)計方法
該次研究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以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以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研究組經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總有效率92.5%,高于同期阿司匹林單用治療下對照組的80%,見表1。
2.2 兩組NIHSS評分、Barthel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NIHSS評分、Barthel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經不同治療方案治療后各指標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根據WHO披露的數據顯示,腦梗塞是目前全球范圍內僅次于冠心病與癌癥的第三大死因,在我國,腦梗塞則是致殘率第一、致死率第二的高發(fā)疾病類型,現有腦梗塞患者數量約為750萬~800萬且仍以每年8.7%的速度增長[3]?,F有研究證實,腦梗塞發(fā)病后3~6 h為最佳治療時機,此時采取對癥治療可提高腦部壞死組織血供,重新恢復血氧供給,腦部受損腦細胞在自我修復功能作用下重新煥發(fā)生機而不至于壞死,則絕大多數因腦梗塞而偏癱的肢體可在較短時間內恢復正常運動能力[4]。
阿司匹林是當前最早用于抗血栓治療的抗血小板藥物,經由口服進入患者體內后能夠被機體快速吸收,并且分布范圍廣、作用力強,美國胸科醫(yī)師學會抗栓和溶栓治療學會編撰的循證指南將其應用在了預防心肌梗死、腦卒中和血管性死亡工作中[5]。其作用原理如下:阿司匹林可與環(huán)氧化酶結構中的COX-1活性部位多肽鏈530位絲氨酸殘基發(fā)生不可逆的乙?;?,促使其喪失活性,從而實現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6]。通過該藥物的應用可將局限性壞死組織內形成的血栓溶解,提高此部位的血液循環(huán)效果,為腦梗塞的治療提供保障。然而,關于阿司匹林藥物的最佳使用劑量目前醫(yī)學界尚未形成一致共識,不過絕大多數專家學者建議采用小劑量療法(50~150 mg)將會取得更為理想的效果。而氯吡格雷為二磷酸腺苷受體阻滯劑,可與血小板表面受體結合,發(fā)揮出抑制腺苷二磷酸介導下的糖蛋白GPⅡh/Ⅲa復合物活化的作用,成為腦血管疾病溶栓治療的新型藥物[7]。將二者結合應用可顯著提高抗血小板凝集效果,促使形成的血栓在較短時間內溶解以提高血供,應用價值隨之凸顯。
該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在采取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后顯效22例、有效15例,治療總有效率92.5%,而同期單純采用阿司匹林治療的對照組顯效10例、有效22例,治療總有效率80%,二者相比較,研究組療效更佳。在NIHSS評分、Barthel評分比較上,兩組患者經各自治療方案治療后均得到了顯著改善,而研究組優(yōu)勢同樣明顯。國內學者石永芳[8](2016)在其研究中證實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聯合治療急性腦梗塞總有效率90.7%,顯著高于阿司匹林治療下的72.1%,進一步證實該治療方案的有效性。經由上述研究結果并結合現有研究成果,該次研究最終認定,在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相當的情況下,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取得的效果顯著優(yōu)于阿司匹林單用,能夠滿足腦梗塞患者或其家屬的治療需求,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雖然該次研究圍繞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聯用的療效進行了深入分析,但是受制于研究時間所限,并未對聯合用藥下的藥動學以及藥效學進行系統(tǒng)論述。眾所周知,聯合用藥旨在利用兩種或者是兩種以上的藥物同時亦或是先后使用來增強藥物在體內的作用效果,促使血藥濃度長時間維持在較高水平以利于病癥治療,此種藥物代謝性相互作用被稱之為協(xié)同作用(synergism)。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用藥種類的增加,藥物毒性隨之提高,此時將有可能因拮抗作用(antagonism)的存在而導致臨床療效降低。所以,在將阿司匹林于氯吡格雷聯合應用在腦梗塞治療過程中應充分注意由此可能給患者帶來的不良影響,為其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臨床醫(yī)療服務。
綜上所述,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腦梗塞效果相較于阿司匹林單用更佳,可作為臨床治療的優(yōu)選方案加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蔡東鋒.普羅布考聯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在腦梗死急性期的療效觀察[J].中國農村衛(wèi)生,2016(8):35-36.
[2] 紀霞,李緒忠.氯吡格雷與阿司匹林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11(15):155-156.
[3] 劉艷美.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雙抗治療進展性腦梗死療效評估[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29):86-87.
[4] 姚峰.替羅非班聯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對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及心肌再灌注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4(10):71-73.
[5] 張新麗,趙宏強,陸興周.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急性腦梗死/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的臨床研究[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14(5):709-710.
[6] 祝小燕,朱曉云,周帥,等.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雙負荷劑量治療腦梗死的臨床效果[J].江蘇醫(yī)藥,2014,40(22):2706-2708.
[7] 劉際林.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臨床研究[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4,21(1):105-106.
[8] 石永芳.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聯合治療急性腦梗塞的臨床療效[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1):146-147.
(收稿日期:2016-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