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蕾
摘要:語言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發(fā)生錯誤和不斷糾正錯誤的過程,對于剛接觸英語的小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因此在糾錯過程中教師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何認識和對待學生的語言錯誤,這些都是英語教師一直在探討和研究的問題。因此,本文旨在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常見的錯誤以及糾錯的方法策略做進一步的探究,從而能夠更加理性地看待錯誤,掌握糾錯的藝術。
關鍵詞:錯誤原因;糾錯藝術;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20-078-1一、科學分析,合理把握糾錯時機
在學習和使用英語過程當中,學生必然會出現(xiàn)這樣或者那樣的錯誤,對于剛接觸英語的小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因此,作為課堂的指揮兼導演的老師,對于學生犯的錯誤是否應該第一時間就有錯必糾呢?筆者認為,教師應堅持正面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分析錯誤類型,合理把握糾錯時機。
1.事先糾錯。盡管說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出錯,但如果學生出錯頻繁,對教學非常不利。因此,我認為最好的糾錯方法是“防患于未然”,盡量使學生減少出錯。根據(jù)教學經(jīng)驗和學生實際情況,教師備課時對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錯誤進行預測,教學時應事先予以提醒,將錯誤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主要是讀音不準會造成拼寫錯誤,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正確拼讀。還有因為不清楚動詞的用法而出現(xiàn)的語法錯誤,教學時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操練單詞的固定搭配,以熟練掌握常見詞的搭配和固定短語的用法,并反復操練,減少出錯概率。(張桂華,2005)
2.直接糾錯。何時糾正學生的錯誤?筆者認為,這不僅與課堂教學期待的目標相關,而且與課堂教學活動類型相關。在進行以準確為目的的句子操練時,教師應該密切關注學生在操練中產(chǎn)生的錯誤,如果我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存在同樣的錯誤,則應立即停止操練,經(jīng)重新講解后,再組織操練直到熟練掌握。教師也可以直接向他指出錯誤,然后請他重說一遍,待他們回答正確后,千萬別忘了表揚和鼓勵,以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
3.暫緩糾錯。對于學生在口語中出現(xiàn)的不影響意思的完整表達的、或在以后語言積累中可以自行改正的錯誤,教師應以科學的、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在用英語表達思想時,若是局部的詞法、語音、語法錯誤,沒有影響交際,可以留給學生以后自行糾正。如:The water in the bottle we can drink.是由于直譯引起,不影響思想表達,隨著英語知識的積累,學生會自然地予以改正。
二、多種途徑,在合作中提高糾錯效益
1.自我糾錯。自我糾錯能促使學生主動思維,是最好的糾錯方法,因此當錯誤出現(xiàn)時,應首先鼓勵學生盡力自行糾正錯誤。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說錯時,可以要求學生重復一遍。例如,婉轉(zhuǎn)耐心地對學生說:“Would you repeat it again?”或“Please say it again,OK?”這樣,既可以暗示學生“你的句子有問題”,又能讓學生很樂意改正錯誤?;蛘呃蠋熆梢宰寣W生大聲一點說話,以此作為學生出錯的一個暗示,然后等待學生自行改正。
2.學生互糾。如果教師指出某一學生的錯誤后,學生仍然不能自己改正錯誤,教師可以試探性地詢問其他學生:“Who can help him / her? Who wants to try again?”這樣既激發(fā)全班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思考,讓全班同學在個別學生回答問題時也參與到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同時通過相互糾正,又可以讓學生明白語言學習也是個合作性的活,另外學生互糾的形式不會使回答錯誤的學生感到自尊心受損,并能減輕緊張情緒,提高學生活動的積極性。
3.直接糾錯。當通過學生自我糾錯和學生互相糾錯都不能解決錯誤問題時,這時需要教師進行直接糾錯,然后請他重說一遍,待他們回答正確后,千萬別忘了表揚和鼓勵,以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
三、巧用體態(tài)語,潤物細無聲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最大的幸福與快樂就在于與學生的交往,因為你的每一步,每一句話,你的眼神,甚至你的目光一閃或者一抬手,這一切都會深深的留在學生的記憶中?!痹谂c學生交流交往活動中,除了運用正規(guī)的語言渠道外,體態(tài)語言的運用發(fā)揮著非常重要和獨特的作用,它通過一定的手勢、姿勢、動作甚至眼神等各種身體態(tài)勢不斷發(fā)出信息,同樣,體態(tài)語在糾錯過程中同樣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張桂華,2005)
課堂練習中的有些錯誤,是由于學生的緊張情緒而造成的口誤引起的,并非學生不懂或不會表達。對此類錯誤教師可以皺皺眉,擠一下眼睛,或聳聳肩,搖一下頭來進行暗示,必要時可打斷問“Is it right?”又例如在課堂上學習How are you及其回答,教完后我問一學生:“How are you?”結(jié)果他回答:“Im Tang ruijia.”我當時并沒有直接告訴她說你錯了,應該說:“Im fine, thank you.”我只是輕微地搖了搖頭,臉上做出一副疑問的表情,指了指黑板上的板書,她立刻自己糾正過來。
微笑也是一種重要的體態(tài)語,一個微笑也許看起來不起眼卻可以在糾錯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面帶微笑地答疑或糾正學生的問答,這無疑會給學生以鼓舞和安慰,必然會增加師生之間的了解和感情,密切師生之間的和諧關系,學生自然會“親其師、信其道”。眾所周知,人在緊張和恐懼狀態(tài)下更容易出錯。在課堂教學中,鼓勵是提高學生興趣的催化劑,教師應對學生多鼓勵,多用“Good”“Wonderful”“Great”等評價語言,讓學生輕松上陣,體驗成功的快樂,有效降低出錯機會。
總之,語言錯誤是語言學習過程的窗口,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部分,是學生學習語言、內(nèi)化知識的外顯反映,是學生走向完美的路標。它不是一種消極無益的因素,而是一種積極有效的因素,而教師在糾錯過程中充當著重要的角色。老師應該把錯誤當成一種良好的教育資源,并不斷學習探索,靈活掌握糾錯的藝術,使之更有效地為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嚴永金.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張桂華.論英語課堂教學教師“糾錯”策略[J].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
[3]劉小敏.中學生錯誤類型分析及對策[J].北京:中小學外語教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