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桃紅+孟占英+趙永
“尊重”是人們經常聽到和使用到的詞,但有意思的是,不少人并不理解它的含義。翻開詞條來看:尊重,古指將對方視為比自己地位高而必須重視的心態(tài)及其言行,現已逐漸引申為平等相待的心態(tài)及其言行。
尊重,在教學中,時時存在,處處需要。尊重在教育教學中該怎樣理解呢?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尊師重教的國度,古有“一日之師,終身為父”的訓誡,有“程門立雪”的故事;今有毛澤東奉徐特立為“終身之師”的美談,有華羅庚學術報告時請王維克老師“上座”的佳話。如今教師節(jié)的確立,更是將“尊師”提到了“法定”的高度,尊師已深入人心。
從以上來看,“尊師”中的“尊重”即為本義“將對方視為比自己地位高而必須重視的心態(tài)及其言行”。這被傳統教育以及許多教師所認可,所追求的“尊重”確實無可厚非,然而,在當今新的教學理念下,在新型師生關系中,其引申義“平等相待的心態(tài)及其言行”更為人們所接受。它包含以下內涵:
尊重是相互平等以待。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就如一個人對著空曠的大山大聲呼喊,你對它友好,它便友好回應。孟子有云:“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币酝剮熒鷽_突中,教師往往思想陳舊,高高在上,以“師道尊嚴”為管理學生的“尚方寶劍”,學生可能思想激進,總覺得個性自由,以“未成年人”的標簽作為逃避責任的“保護傘”,二者都犯了一個共同錯誤:狂妄自大,唯我獨尊,以致在發(fā)生矛盾時表現出的不是對對方的理解和尊重。
尊重是相互理解寬容。我們不一定能“頭上跑馬,肚里撐船”,但遇事時我們可以學會移行易位,換位思考。師生矛盾都是雞毛蒜皮、不值一提的小事,絕非深仇大恨。能站在對方立場想想,若能以寬容之心待人,還至于為芝麻粒點事大動干戈嗎?可見,理解和寬容是師生關系的潤滑劑,尊重和信任是打開雙方心靈之門的萬能鑰匙。
美國著名作家愛墨生說過:“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蹦敲?,在實施教育中,作為師生關系的主導者——教師,怎樣才能做到尊重學生,同時也被學生尊重呢?
一、轉變陳舊觀念,以“愛”當頭
不少教師時刻不忘對“師道尊嚴”的維護,有的教師以能讓學生害怕為榮,以能把學生管老實了為能。他們對學生常采用簡單粗暴的訓斥指責、甚至諷刺挖苦、罰站、打耳光……這些五花八門的體罰、變相體罰,只能說是教師維護自己面子的產物?;蛟S有人說,“我是整頓紀律”“負責任”,殊不知,真正的教育不是管束人,而是發(fā)展人;教師的主要職責不是管教,而是引路。愛因斯坦說:“只有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卑褵釔勐殬I(yè)和熱愛學生結合起來才是一個好教師。當你把學生當做朋友,而非“被管理者”時,你的胸懷便寬廣到“海納百川”了。平等地位建立了,尊重便隨之產生了。事實上,每個成功的教師無一不是“愛”字當頭。
二、尊重學生獨立人格,以“人”為本
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師生是在合作完成一項任務,只是分工不同而已。當你意識到這一點時,就不會把自己置于學生之上了。當你認識到師生是平等的“人”,就不會以命令性的口吻、威脅性的語言與其交流了,更不會把對學生施以拳腳看做天經地義了。遺憾的是,我們在實施教育中,往往只知教語文、數學,卻忘了他們首先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人”。烏申斯基說:“在教育中,一切都要以受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這話對不少教師確實是警醒之語。蘇霍姆林斯基也認為:自尊心是人性的頂峰,激發(fā)學生的自尊心是“教育工作的頭一條金科玉律”,對它“要小心得像對待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當一個教師平等對待學生,師生之間便可做到情理相融,達到互相尊重,互相愛護的境界。反之,挖苦打罵、踐踏學生人格的做法,給學生帶來的心靈傷害是長期的,甚至是終身難以治愈的。而踐踏學生尊嚴的教師,肯定也要付出代價——失去學生的敬重。
三、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以“生”為中心
作為教師,要認識到學生同自己一樣是交流的主體。教師教育學生,并不像雕塑家塑造、雕刻精美的藝術品那樣隨心所欲。學生是活生生的人,教師應該給學生動口、動手的主動權,尊重其思維的獨立性,鼓勵其提出不同意見。因此在教學中,就應適當打破陳規(guī),允許學生“插嘴”,讓課堂上多一些民主,少一點“紀律”。暢所欲言,就是尊重學生。
四、尊重學生差異性,因“材”施教
學生千人千面,各有各的閃光點,因此,尊重學生的個性,才能培養(yǎng)出有創(chuàng)造力和動手能力的人。如果只用考試分數這一標準去評價學生,很有可能把許多有前途的人才視為不合格而劃入另冊。當年的愛因斯坦和愛迪生都有過這種經歷,我們絕不應再重蹈當年的覆轍。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這種尊重個性、包容個性的做法,確實值得我們每位教師學習。而孔子受到學生尊重的重要原因是孔子教育學生時“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尊重學生,就是將自信、善良和寬厚播種在學生的心田,“讓每一個學生都抬起頭走路”。只要教師能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熱愛學生,就能激發(fā)起學生的自尊心,激發(fā)出學生的潛能,只要教師向學生投之以桃,學生就會對教師報之以李。各位師生,平等和諧,相互尊重的美好師生境界等著我們共同去創(chuàng)造。
參考文獻:
[1]李丹彤.成功的教育源于尊重[J].學周刊,2013.
[2]李紅.源于愛與尊重的教育很動人[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