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昊
秋冬來臨,氣候變化大,在用藥上也要注意。本期我們請專家總結了適于秋冬的用藥三字訣。
少吃柚。秋季正值柚子上市,但服藥的患者最好和它保持距離。許多藥物都要經過肝臟代謝而排出體外,而柚子中含有的一些成分,能夠抑制肝臟中參與藥物代謝的酶,導致其在體內大量蓄積,增大不良反應風險。譬如,失眠的患者常會使用地西泮(安定)、咪達唑侖等鎮(zhèn)靜安眠藥,但柚子會增大其引起眩暈和嗜睡的可能性,高空作業(yè)的人和司機尤其要注意。
此外,柚子還可能誘發(fā)特非那定等抗過敏藥的不良反應,造成頭昏、心悸、心律失常等癥狀。因此,一般建議,服藥前3天和服藥后6小時內最好避免吃柚子或喝柚子汁,否則應咨詢醫(yī)生后調整用量,或遵醫(yī)囑換用其他藥物。
喝對水。冬季天氣寒冷,不少人會多喝熱水,尤其是在感冒的時候。但人們服藥時,最好用溫開水(以口感有點暖為宜)或涼開水(25攝氏度左右)。水溫過熱即大于50攝氏度,會讓部分藥品遇熱后發(fā)生物理或化學反應,影響藥效。譬如,會讓膠囊殼軟化,附著在食道上,加快藥物釋放速度,影響起效時間;或者使胃蛋白酶合劑、胰蛋白酶、酵母片等酶制劑失效。
換換油。很多人在冬季都喜歡吃火鍋、喝羊肉湯,不知不覺中會攝入大量動物油。對于服用他汀等降脂藥的患者而言,動物油可能會對藥效產生影響。因此,上述患者飲食中最好盡量使用植物油。
另外,炸魚塊、茄夾是部分地區(qū)冬季常吃的食品,油炸類食物中含油脂較高,可能影響他汀等降脂藥的效果,也應盡量少吃。
調調藥。天氣變冷會使血管收縮更明顯,易導致血壓升高、波動。這種情況下,原本管用的降壓藥冬天可能“失效”,若控制不及時可能會出現胸悶等不適,嚴重時甚至誘發(fā)中風等心腦血管急性事件。
因此,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在入冬時,最好到醫(yī)院在醫(yī)生指導下,監(jiān)測各項指標,必要時對用藥計劃進行調整。一般情況下,調藥時,要從小劑量開始緩慢增加;如果某種降壓藥已經達到最大劑量,則需考慮更換藥物種類。
慎進補。天氣轉涼后,使用藥膳、藥茶等進補的人也多了起來,但補藥也有相應的禁忌。譬如,人參會降低華法林的抗凝效果;而鹿茸、參茸丸、甘草浸膏片等均有糖皮質激素樣作用,可使血糖升高,減弱降血糖藥的療效。因此,冬季進補需要謹慎,在用補藥之前應咨詢醫(yī)生和藥師,不要擅自濫用,尤其是服藥多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