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生
在海倫街西水師營有個姜家燒鍋,大掌柜的姓姜,姜掌柜的經(jīng)營之道是三個字:學吃虧。
在姜家燒鍋的柜臺上,有個葫蘆瓢,一瓢能裝三四升酒。凡是來買酒的人,不論買多少,都可以先嘗后買。一般的人,讓他隨便喝也不過喝個二三兩,頂多有半斤酒撐死了。
有一天來個白胡子老頭,進門就問:“掌柜的!你們酒是先嘗后買?”
“對!先嘗后買!”
“我可嘗得多呀!”
“老爺子,你隨便嘗!能喝多少喝多少,嘗好了再買!”
就看老頭舀了滿滿一瓢,一揚脖,咕嘟、咕嘟就喝進去了。他一瓢接一瓢,接二連三地喝了三四瓢,把柜臺上的勞金、伙計以及打酒的人都給喝得愣眉愣眼的。老頭喝了三四瓢酒以后,吧嗒吧嗒嘴說:“好酒!好酒!給我打一斤吧!”
以后每隔三五天,這老頭就來打一回酒,每回打酒都得喝上它三四瓢酒。伙計、勞金就把這個事和姜掌柜的說了。姜掌柜的說:“他喝那十幾斤酒不算啥!我不是告訴你們學吃虧嗎!姜家的燒酒隨便嘗,酒好喝,大家都來買,咱們不就有了嗎?”
果不其然,市面上就宣揚開了,說有個白胡子老頭常到姜家燒鍋去買酒,姜家燒鍋的酒,先嘗后買,他一連氣喝了三四瓢也沒醉,還說姜家的酒好喝。也有人說,我親眼看見過那個白胡子老頭,他三五天就去姜家買酒。還有人說,該姜家發(fā)財了!那是狐仙到他那喝酒去了!
市面上這一宣傳,一下子就把姜家燒鍋的名譽給宣傳出去了,不但街里的人都買姜家的酒,而且不少外地的人也特意到姜家燒鍋來打酒,就連各家小鋪原是賣別家燒鍋的酒,也都打姜家的牌號。
說也奇怪,那個白胡子老頭從此以后再也不來打酒了。姜掌柜的就特意刻一個金字匾,金字匾上刻著三個大字:學吃虧,高高地掛在店門的上方。
(摘自《東北民間故事》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圖/陳明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