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桿拍遍
任何一個單位,似乎總有部分人嗅覺特別靈敏,大事小事未卜先知料事如神,被喚作“內(nèi)參”“高參”“中情局”“路透社”,統(tǒng)稱“消息靈通人士”。
這部分人往往有如下特征:一、人數(shù)極少,三五幾個;二、基本非管理人員,在單位居底層;三、熱衷于與管理層交往,彼此似乎“有關系”,但高深莫測;四、社交活躍分子,單位人群聚焦的場合,都可見他們流動的身影,標準的“長舌婦”或“長舌男”。
單位一有風吹草動,就是消息靈通人士閃亮登場之際。小至門衛(wèi)變換人員出差,中至獎金發(fā)放評優(yōu)評先,大至職稱評定職務升降……他們會故作神秘地在路上扯著幾個人耳語幾聲,或在辦公室人群聚集之所漫不經(jīng)心地輕描淡寫地“順帶”聊出,然后又叮囑別人千萬不要傳出去……結果在單位“正式消息”公布之前,“小道消息”已經(jīng)傳遍角角落落了。
單位沸騰了,人心躁動了,各種議論不絕于耳。消息倘若“利好”,當事人固然暗喜,但畢竟沒有正式公布,孰知真假?又忐忑不安,消息倘若“利差”,不論真?zhèn)危斒抡弑貧鈶嶋y平,老子辛辛苦苦忙活,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憑啥“利差”?要說法去!即使旁觀者,也有看法,某某狗屎一坨,憑啥評為優(yōu)秀?某某勞苦功高,憑啥名落孫山?即使本人我,憑啥沒資格分一杯羹?
一池春水,給消息靈通人士攪得五顏六色。各路消息真假莫辨,各色人等坐立不安。此時,該到消息靈通人士大顯身手了。資源有限,先占為王。國人辦事,第一想到的就是“找關系”,能找高層當然首選高層,直截了當。但并不是人人與高層有瓜葛,退而求其次找消息靈通人士,誰不知道他們神通廣大直達“內(nèi)廷”?于是各種請托大行其道,各種爭奪暗暗較量,消息靈通人士坐收漁利,一時成為能人紅人。
也有不信邪的,不信消息靈通人士吹噓,不走高層及消息靈通人士后門,堅信自己有實力,結果水到渠成。誰知最終劇情反轉(zhuǎn):消息“利差”的順利過關,消息“利好”者莫名被刷……彈冠相慶唉聲嘆氣幸災樂禍怒發(fā)沖冠,各種表情心情有之。
消息靈通人士消息何來?或許既有其本身熱衷聒噪胡猜亂想而來,唯恐天下寂寞太平;也不排除單位某些高層有意利用消息靈通人士事先“放水”試探輿情,謂之“試水”。群情洶涌,負面非議過巨,趕緊改弦易轍,順應民意從諫如流,贏得贊聲一片;倘若皆大歡喜交口稱頌,又可謂愛民如子心系群眾;至于喜憂參半毀譽相加,則可曰眾口難調(diào)眾神難侍,順得哥情失嫂意,誰來當頭都差不多,理解萬歲……官字兩張口,怎么著怎么說。單位事,比水深。
消息靈通人士擾亂了視聽、混淆了是非、制造了緊張對立人人自?;ハ嗖录蓺夥眨響獓莱?,批評教育。然究其根源還在于行政舉措失當所致,制度不透明程序不公開,高層好搞一言堂私相授受乃至暗箱操作,怎能不招致非議、謠言與戾氣滿天飛?倘若一切公開透明,一切照章辦事不徇私情,謠言不攻自破,非議自然消失,單位能不安寧和諧嗎?消息靈通人士還有生存的土壤和活躍的空間嗎?
(摘自《雜文月刊》 圖/高加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