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
老板很明顯地把一個工作交給誰,就是在害他,因為所有人都看不順眼。有人會想,旁邊有比他年資高的,老板為什么不尊重一下?老板當(dāng)著大家的面把工作給他做,那個年資高的人就沒有面子,完全沒有面子。這個人不敢打擊老板,就想辦法打擊做事的人,就想辦法讓他做不成。這是老板錯了。
老板有個工作要給甲做,但是要顧慮乙的面子,所以,會先給乙:“這個請你做好不好?”
乙一定會先推:“我忙不過來?!?/p>
老板:“是啊,我也知道你忙不過來,不過沒有你做,就是不行?!?/p>
乙:“那怎么辦呢?”
老板不等他講完,就說:“那能不能給甲做?你拿去給他做?”
就這樣,老板讓乙拿給甲去做,乙有面子,他們兩個合作得很愉快,也達到了老板的目的。
這么一兜圈子,什么問題都沒了。但是,如果你直截了當(dāng)?shù)匕压ぷ鹘唤o甲,可能節(jié)省了3分鐘,但是后面的事情3個小時你都搞不完,這叫作欲速則不達。
有人會覺得這樣做事情復(fù)雜多了。其實不復(fù)雜,習(xí)慣成自然。有些事情不是一快就了事的,一味求快反而會死得更快。
也許有人會問,如果這件事情要交給一個人做,可是比他資歷深的人有很多,要一個一個都去照顧嗎?
當(dāng)然不要。其實一件事情有它相關(guān)的一個“鏈條”,只有幾個相關(guān)的人,他們在同一個部門,如果你沒有看到這一圈人,只看到一個人,其他人就受不了,就開始搞鬼。
另外,作為部屬來說,推、拖、拉也很重要。
明明要給另外一個人做的事,老板先尊重面前這個人一下:“這件事情你幫忙?!睂Ψ秸f“好,我來做”,對方就糟糕了,老板也糟糕了。
這個部屬不太清楚老板的本意是什么,因此他不會得到老板的重用。老板一說讓他做,他馬上就接下來,那樣不好,會很吃虧。因為老板會覺得奇怪:他有這個能耐嗎?他吃得下來嗎?他答應(yīng)得可真快啊!然后老板會想辦法逼他,遇到他吃不消了,自然“吐”出來,這叫作自找麻煩。
也就是說,我們一定要養(yǎng)成一個習(xí)慣,人家給你東西你先說“不要”,要看看是不是真的要給你。
站在不要、不要的立場來要,你不會亂要,你會要得合理;站在不說、不說的立場來說,你會說得合理。
第一,推、拖、拉是給自己一個觀察局勢的時間。
用推、拖、拉來充分思考,不然你連思考的時間都沒有,審時度勢,然后再做決定,“謀定而后動”。
第二,推、拖、拉是要推給最合理的人。
我們總把事情推給別人是錯的,總推給自己也是錯的。推給別人叫作禮讓為先;推來推去,推給自己叫作當(dāng)仁不讓,眾望所歸。你根本不推,就自己做,所有的人都會看著你、盯著你,事情做得好才怪。
第三,推、拖、拉最省力,可以緩解氣氛,“以讓代爭”。
推、拖、拉看起來像是讓,實際上也是一種爭,只不過在形式上斯文一些、緩和一些,對容易情緒化的人來說,是一種保平安的做法。經(jīng)過推、拖、拉這么一個過程,工作不但沒有受到阻礙,反而會更順利。
推、拖、拉怎樣才能既用得好,又不讓人家說你是在存心耽誤事?
我認為,把握好度很重要。凡是老板交代你做的事情,你先推一下試試看,看他是真的讓你做,還是說尊重你。
如果老板說有件事給甲做(他要尊重甲一下),甲馬上接過去,老板就慘了,因為他可能只是想尊重甲一下。老板把事情拿給乙,乙推一下,如果老板真的讓他做,還會講:“我知道,這些我都考慮過,你勉為其難,就做了吧。”乙就做了,他做得心安理得。
有時候,我們的第一次不一定是真的,但也絕不是假的,第二次還不見得是真的,但第三次一定是真的。所以,經(jīng)過推、拖、拉,你馬上就知道真真假假了。
(摘自《領(lǐng)導(dǎo)的方與圓:洞察人性管理的奧秘》廣東經(jīng)濟出版社 圖/傅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