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微
2014年2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決定,將每年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此項決定的通過,標志著對南京大屠殺的紀念活動從此上升至國家層面。這不僅是對中華民族一段被侵略歷史的沉痛回憶和鄭重紀念,也是對日本右翼軍國主義復活和挑釁的強有力回擊。2015年10月10日,《南京大屠殺檔案》被正式列入《世界記憶名錄》,而《程瑞芳日記》檔案原件作為《南京大屠殺檔案》中的第一部分,也躋身“世界記憶遺產(chǎn)”?!懊褡逵洃洝苯K成“世界記憶”,全世界都將永遠銘記南京曾經(jīng)遭受的苦難。在2015年12月8日,中央電視臺四套的《天涯共此時》欄目播出了介紹《程瑞芳日記》的專題片,再度展現(xiàn)了那段血與淚的歷史。
中國的《安妮日記》
《程瑞芳日記》作為2015年備受關(guān)注的南京大屠殺題材自然具有無法估量的出版價值。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首次將珍藏的由蘸水鋼筆寫成的《程瑞芳日記》原件公之于眾,并用中、日、英三種文字推出,兼史料性與普及性于一體,讓更多的全世界熱愛和平的人們都能夠讀到這段殘酷悲傷的記憶。
《程瑞芳日記》是到目前為止發(fā)現(xiàn)的第一部由中國人以親歷、親見、親聞實時記錄下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并完好保存至今的日記。作者程瑞芳女士系金陵女子文理學院舍監(jiān)和當時南京國際安全區(qū)第四區(qū)(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難民所)衛(wèi)生組組長。日記時間自1937年12月8日至1938年3月1日,逐日記錄下了程瑞芳親眼所見日軍對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安全區(qū)燒殺淫掠的暴行,以及她在日軍南京大屠殺期間的心路歷程?!冻倘鸱既沼洝放c已經(jīng)出版的《拉貝日記》、《魏特琳日記》及《東史郎日記》互相印證,各自從受害國、加害國和第三方的不同角度,共同揭露了日軍南京大屠殺的罪行。同時,它與著名的《安妮日記》一樣,出自女性之筆,反映“二戰(zhàn)”期間法西斯的反人類暴行,行文細膩,記敘了大量日常瑣事,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俗,讓人讀之有身臨其境之感。字里行間充盈了女性所特有的豐富細膩的情感,反映了其痛恨戰(zhàn)爭、譴責殘暴、渴望和平的正義與良知,因而亦被譽為“中國的《安妮日記》”。
暴行實錄,字字泣血
《程瑞芳日記》是一部日記,從文獻學角度而言,個人日記是一種具有實錄性質(zhì)的史學資源,與傳統(tǒng)正史相比,它記述了更加豐富鮮活的民間社會活動,在可信度與準確性方面往往超過傳記、年譜等文獻史料。此外,程瑞芳作為一名受過教育的成熟女性,其對南京大屠殺慘案的記錄更加生動細致并具真實性,可謂字字泣血。在閱讀日記的時候,讀者能體驗到一種強烈的歷史現(xiàn)場感。
《程瑞芳日記》對南京大屠殺中日軍犯下燒殺淫掠的暴行有著極為詳細的記載。反映日軍縱火焚燒行徑,如1937年12月19日所記:“外面的房子不是空就是燒,日兵燒房當玩意,他們也怕冷,先拿里面家具燒起來烤火,要走就走,火若燃上房子就燒了,有時放些死人在內(nèi)再燃火燒房子?!痹?2月26日又說,“他們真是賊,什么東西都拿去,現(xiàn)在南京一個空城了,太平路房子只有八九家沒有燒,夫子廟都燒了,府東街燒了一半,陳明記的店也燒了,快要成一片焦土?!睂τ谌哲娡罋⒌挠涗浽谌沼浫潜缺冉允恰@纭八ㄖ溉哲姡┎灰谌龂此麄儫o道德的行為。在路上睡的死尸他也不要人看,有的路上只見死尸不見路,簡直把中國人不當人”,又如“現(xiàn)在死了人,棺材找不著,連四塊板都沒有,因死的人太多。 字會埋了多少死人,都是沒有棺材的”,等等。對日軍搶劫的暴行,日記是這樣描述的“每日在外面搶劫,什么東西都要,幾毛錢在婦人都搜去,銅板也是如此,他的兵真窮到極點”、“日兵什么都要,外面搶得一塌糊涂,有的好東西搬起來不知搬到何處去”。而對于日軍奸淫暴行的記載更是觸目驚心、令人發(fā)指,“有一家母女二人,母親有六十多歲,一連三個兵用過,女兒四十多歲,兩個兵用過,都是寡居,簡直沒有人道”,以及“昨晚有憲兵在前面睡,晚上還是有兵進來,到五百號客廳許多人之中強奸。今日白天有兩兵到五百號,房門口站一(日)兵,里面一(日)兵叫別人出去,留下一年輕女子強奸……”面對日軍的滔天罪惡與已經(jīng)淪為人間煉獄的南京城,程瑞芳發(fā)出了心碎的悲鳴:“中國人為何要遭這種罪?”“不寫了,想起中國人民不能(不)心酸,死后真苦?!薄拔衣犚徽f,我就哭了,因想到自己國家不強,受這種恥辱,何日能雪恥”……
精神不屈,氣節(jié)高貴
作為一名普通的中國女性,面對日軍的暴行,程瑞芳不可能沒有恐懼,但在她的日記中,更多地展現(xiàn)出來的是一種勇氣與智慧。
日記中記錄下了兩則在淪陷時期,中國人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動人故事。1937年12月29日,日軍登記了一批他們疑心是逃兵的青年男子,準備對他們進行屠殺。在把這批青年拉走屠殺之前,日軍讓女難民認親,這意味著沒有被認領(lǐng)的就要被拉走屠殺。有一位老太太與一位年輕姑娘非常有勇氣地在日軍的刺刀下認了好幾位“親”,從而挽救了這些素不相識的同胞的生命,甚至換了一身衣服之后,繼續(xù)“認親”救人。對此程瑞芳發(fā)出由衷的贊嘆:“此人真可佩?!?938年1月25日,程瑞芳在日記中記述了兩兄弟設計打死企圖強奸其妻子的一個日軍士兵,她又忍不住稱快道:“真好,打死一個出出氣也是好的?!?/p>
對于日軍虛偽面具之下的陰謀詭計,程瑞芳總能一眼識破:“把這些人都弄到這個院子內(nèi)登記,先一排一排地訓話,叫(難)民登記后回去安居樂業(yè),都是鬼話”;“華(指魏特琳)不懂,還說這個軍官好呢。叫華知道,你收這些年輕過女子在此,你看你有何法,真氣人”。魏特琳不明真相,以為對日本兵以禮相待,他們的行為就會有所收斂,程瑞芳卻能一眼洞悉侵略者的本質(zhì),認為這樣做只是在白費工夫,之后的事實也證明程瑞芳的判斷是正確的。對此,魏特琳對程瑞芳十分贊賞,在她的日記中寫道:“程夫人的許多意見都非常明智、有價值?!睂τ谖鞣饺耸繉χ袊y民的救助,程瑞芳非常感激,她在日記中說道:“這次德、美兩國人幫忙中國不少?!痹谒娜沼浿锌梢钥吹剿龑ξ禾亓张可钌畹母屑づc深厚的情誼。對于魏特琳不顧個人安危、冒險救助難民的行為,程瑞芳感到非常心疼。她不止一次地在日記中提到因為救助難民,魏特琳勞累過度,十分消瘦憔悴,她經(jīng)常提醒魏特琳,人是最要緊的,一定要保重自己。日記全篇多處記錄了包括魏特琳、拉貝等西方人士在南京大屠殺期間對中國難民施以無私救助的高尚行為。
同時,《程瑞芳日記》對中國當時的現(xiàn)狀與未來亦有著深刻的思考。程瑞芳對難民有同情,但對其中某些愚昧人的不懂自愛亦有著“怒其不爭”的憤懣。在1937年12月28日的日記里,她這樣評價:“這些無知的人,可憐又可嫌,日本鬼來了,他們都是圍著看,叫走開都不走,叫他們回去他們又說怕?!?938年1月1日的日記中又有記載:“有人手拿日旗上街游行,四處放鞭炮,我也不知他們過的什么年,心里有什么快樂?!睂τ谥袊奈磥恚倘鸱加兄碇堑乃伎迹骸爸袊粏酒鹈癖?,不改變教育,中國前途很難的!”透過日記的字里行間,程瑞芳作為一個個體——一位有膽識、有氣節(jié)、愛憎分明的中國老太太的形象,生動鮮活地躍然紙上。
《程瑞芳日記》是在極為艱苦的環(huán)境下一筆一畫寫成的。據(jù)程瑞芳的孫子回憶,當時奶奶每晚在房間燈下認真地寫字,他當時還以為奶奶在記賬。程瑞芳在日記中也提到,自己每次一寫完日記就要及時收起來,要不然就會被日本兵收走。這份記載了日軍占領(lǐng)之下的南京城84天的珍貴日記,在1938年經(jīng)上海的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校友輾轉(zhuǎn)送至成都的學院辦學點,交由陳品芝教授保管,現(xiàn)在史料所見的日記封面就是由陳教授加裝并題寫的。后來,直到抗戰(zhàn)勝利,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復校南京,這本日記才重回這片久違的故土,并作為南京淪陷時期該校歷史的珍貴記錄存檔?,F(xiàn)在,這份史料通過出版的方式展現(xiàn)給全世界,讓每一位愛好和平的人了解戰(zhàn)爭的殘酷,牢記悲愴的歷史,共同捍衛(wèi)人類的尊嚴與世界的和平。
(作者系南京出版社編輯)
責任編輯:戴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