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醫(yī)大師王慶余談國學:秉承國學先進思想構筑現(xiàn)代化精神家園
王慶余幼承家學,受父親啟蒙,讀了《四書》《幼學瓊林》《古文觀止》《詩經》《千家詩》等傳統(tǒng)典籍,為往后學《易經》奠定了基礎。八歲時由父親傳授岳家拳(岳門源于山西,假托岳飛,故又稱為岳家拳),同時學習僧門、岳家裁手法,后又從楊少云學形意拳、六合拳、雙頭槍、八仙劍以及一般性的療傷手法。岳門和形意,奠定了王慶余的武功基礎。
1946年,王慶余得自然門大俠杜心五(曾是孫中山先生保鏢)介紹,拜青椏觀歡喜道人李杰為師,得道家秘傳筋經內丹功真諦。此外,還學到道家醫(yī)理、藥理、診理的知識及其實踐經驗,也學到了八卦掌、臥貓功、經絡穴位和道家秘傳的點穴、閉穴、拿穴、解救穴等,另外還有指甲診病的手段。李道長使王先生在藥理、手指診斷病癥、推拿與氣功諸領域都得到了精湛的訓練,同時其淡泊名利、開懷灑脫的性格對王先生更是影響巨大。王先生名字“慶余”,就是李道長據《易經》“積善之家,吉慶有余”而取,有只要能夠為眾人謀福利,就絕對不會白費,最終一定會有更多的回報降臨之意。這一信念也是王先生在不可想象的艱難困苦中得以繼續(xù)堅持的支柱。
王慶余把武術、氣功、醫(yī)療三者結合在一起,救人濟世屢見奇效,不但在康定為藏、漢、回各族民眾治病,1986年還被選為九名代表之一,赴中南海為中央顧問委員會作道家氣功匯報,并為中央領導治病。
1987—1988年期間先后為獲得全運會、第24、25屆奧運會,亞運會金銀銅牌的國家運動員治傷、療疾,效果良好。
1989年,王慶余應邀到泰國講學,并為泰國知名人士與王室成員治病。同被評選為全國先進體育工作者。
1990年,受日本邀請,作為首次赴日本代表團成員,在東京、京都、大阪、名古屋等地進行學術交流。
1992年,以氣功醫(yī)學家身份與啟功、紅線女、關山月、聶衛(wèi)平、梅葆玖、陳招娣等人,參加在香港召開的世界華人協(xié)會成立大會。
1994年,受美國斯坦福大學邀請,為該校博士生講授道學文化及氣功養(yǎng)生學,并受伯克利大學之邀,作道家養(yǎng)生學術講座。
1996年,任美國國家醫(yī)科大學特聘教授。
2001年,受德國中國傳統(tǒng)中醫(yī)針灸協(xié)會邀請,往德國、法國、意大利講學,參加世界第32屆中醫(yī)針灸學術研討會。
2001年至今,擔任美國國家醫(yī)科大學自然療法的課程教授,為該校碩士、博士授課;被聘為該校終身教授,每年都前往美國國家醫(yī)科大學講學。擔任上海國際中歐管理學院的課程以及北京大學國學會課程教授。
王先生經史功深,文采斐然,有專著五本以及優(yōu)秀論文30余篇。專著包括《秘傳道家筋經內丹功》、《少兒氣功保健法》、《道醫(yī)秘方錄》、《四川武術大全》(拳種門派章)、《道醫(yī)窺秘:道教醫(yī)學康復術》。
王先生一生服膺道家“寵辱若驚”哲學,近年退出江湖,在家靜養(yǎng),讀書自娛,安享晚年。
國學這個課題很大,可以講深也可講淺。從宏觀上來講,自從提倡國學以來,至今沒有一個人能給國學下一個準確的定義。哪怕是一個專門講國學的人來跟我講國學,當他講解結束可能我都還是搞不清楚什么叫國學,他也是一頭霧水,其實他自己也沒搞清楚。什么叫國學?難道你讀幾段經書就叫國學嗎?講幾段儒家的四書五經就能代表國學嗎?不能。你講幾段道家的也不能,講幾段佛家的也不能。講民間所有文化、民族文化都不能把這些稱之為國學。這些都不能代表國學,那什么才能代表國學?我認為要先給國學下一個定義。什么叫國學,簡單地說,國學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幾千年的歷史、思想和文化的學說。
國學里面具體包含了哪些呢?第一個就是儒家,儒家為我們整個國家奠定了文化基礎。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孔子是老子的學生,他的哲學成就是吸收了老子的思想。儒家主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講到這個問題我就想請大家回顧一下,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國,世界第一大古國是哪一個文化體系呢?就是古巴比倫文化。第二大文化體系就是古埃及文化,第三個是古印度文化,第四個就是中國文化。古巴比倫不存在了,它的文化沒有傳承下來,亞歷山大和他東征的十字軍把地中海一帶突破,都歸入了他的疆土范圍,所以古巴比倫古希臘的文化沒有傳承下來。我們學國學,也要學點世界史。第二個,埃及留下了金字塔,金字塔只是一些建筑,而它到底怎么回事,現(xiàn)在沒有人能搞得清楚,就是因為沒有把文化傳承下來,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第三個就是印度的佛文化,印度這個國家領土很廣,比我們國家的領土范圍要大得多,像什么阿富汗、尼泊爾、不丹等等,以前都是屬于印度的,印度有近60種語言和文字,它沒有像中國一樣歷經秦漢文化的統(tǒng)一,無法將文字傳承下去。釋迦牟尼佛就出生在印度,據一些統(tǒng)計數據顯示,我們國家學佛學、信佛教的,用這個來作為精神支柱甚至是將這些作為心靈療法、相信來生的人數遠遠大于印度修行佛教的人數。
先秦的諸子當中,儒家的先圣大師孔子是當時的大家,當時中國文化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輝煌時期,孔子構建了中國儒家文化的整個體系,中國的統(tǒng)治者用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一系列思想來治理社會。那么在什么時候開始推行儒家這一思想的呢?嚴格來說應該是秦朝統(tǒng)一以后,秦朝統(tǒng)一六國以后便把封建主義推翻了,封建主義的特點就是分封制,誰打下來的土地就封給誰。到了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便把秦國變成了帝國主義,中央集權,一切統(tǒng)一,只能聽一個聲音,所以從當時開始,治國的理念便采取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修身來說,《大學》里面有段落記載:“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統(tǒng)治者就是用這個東西一直統(tǒng)治到南朝。到了南朝,統(tǒng)治者發(fā)現(xiàn)統(tǒng)治不下去,于是就借助了黃老的東西,也就是道家的思想,道家的思想與儒家思想融合,構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這一階段一直維持到北魏時期。北魏孝文帝不信儒道這一套,利用佛教的文化來進行統(tǒng)治,于是佛教文化又與先前的儒道文化相融合,也就是儒、道、佛這三種文化的融合、升華才造就了一個有理論的、非常龐大的國學體系。
前段時間,我們成都的茶文化、酒文化在全國掀起了一股新風,這些都是國學,都是國學的一部分。儒家講的《詩》《書》《易》《禮記》《春秋》。禮是什么?就是孔子的周禮,就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說、非禮勿動,限制自己的行為,什么都要講理。現(xiàn)在我們很多人忙于講這個禮數,開始穿上古代儒家的傳統(tǒng)服飾,帶上當時的帽子,一見人就恭恭敬敬的,這就是一種諸子文化的禮節(jié),也就是一種國學。儒家的精神出自孔子、孟子、荀子、顏子、朱子等,儒家好的東西很多。儒家只有一個廟——文廟,這個廟是紀念孔子的。
第二個問題,我就講講道。道包括了道教、道家、道學,三者不要混為一談。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認為“道”是化生萬物的本原。道教用老子的哲學思想來教化人,它有廟宇并且敬奉神靈。道家研究道教的科儀、經文、符咒、醫(yī)學等。道學是指道家經典學說、哲學著作等。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道教、儒學和佛教一起占據著主導地位。沒有道家的思想,就沒有國學的體系。
道家有它的要求,不是想象中的參禪打坐,手拿文帚,披頭散發(fā),口中念念有詞,這是道教。現(xiàn)在有人當了一輩子的道士、和尚,都不知道什么是道,更談不上是士。我就問他:現(xiàn)在廟里有和尚,甚至還有方丈,請問一下,廟里面什么最多啊?往往把人問懵了,這么簡單小兒科的問題。他就回答:當然是神最多。好多人一聽到道就是神,就是畫符念咒,就是驅邪鎮(zhèn)魔,不是這樣的。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說廟里面不是神最多。他說那是什么最多呢?我說廟里面神最少,鬼最多。為什么是鬼最多呢?歷代以來中國的歷史就是一部戰(zhàn)爭史,那是死的人多還是活的人多?當然是死的人多。
像孔子、老子這些東方杰出的大教主、大思想家、大哲學家被奉為神,他們的智慧和哲學思想不僅教化活著的人,也讓那些死去的鬼魂受到教化,讓他們的靈魂得以超度,下輩子不要去害人。
道家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做人第一要有愛,要慈愛。第二要儉,你再有錢再富裕你也不能浪費,要勤儉,這是做人的美德。一簞食,一瓢飲都是來之不易的。農民很辛苦,現(xiàn)在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企業(yè)家也很累,我接觸了很多大企業(yè)家,例如李嘉誠、王永慶、李子文等,我發(fā)覺他們都是很勤勞節(jié)儉的。第三要不敢為天下先。槍打出頭鳥,你不要去當槍使,不要冒險,摸著石頭過河,例如炒股摸著來就有很大風險。就是要別人去嘗試過檢驗過,有規(guī)律了,你再出來。修道有四個重點,法、財、侶、地。法,就是方法;侶,就是我們要有個好伙伴、好朋友;財,就是錢財,沒錢不行??;地,就是要有個好的環(huán)境,你沒有一個好的環(huán)境是無法成功的。
那么道家講究清靜無為。我曾經寫過一篇道家思想與現(xiàn)代管理的文章。提到無為,什么叫無為?無為是無所不為,無為就是手段,號召你什么事你都敢做,但不是亂做。不是屈辱和退讓,更不是消極遁世。
道家主張先其身,要先身再后身。什么意思呢?你們是領導,都有自己的企業(yè)、事業(yè)。你們未來也想得道。想要得道就要先其身,要先投出技能。你要走在前面,你要當帶頭羊。你自己首先要做到。制度、規(guī)范你要遵守。帶兵的打仗要沖在前面,戰(zhàn)刀拿出來指揮,即使子彈橫飛,也要沖在最前面去沖鋒,這就是先其身。領導是這樣,我們教書育人也是這樣。
道家特別注重三經學說。三經第一是指老子的《道德經》,第二是莊子的《南華經》,第三是列子的《沖虛經》。這三經我希望大家有機會多讀一下,這對你們非常有好處。
哲學發(fā)展到最高階段就是道。道家講的都是很樸素很簡單的道理。春天來了,農民要播種,秋天來了就要收獲,而到了夏天,你不能再把棉襖、皮襖這些厚衣服穿上。一年四季,四季分明。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五臟,道家醫(yī)學是中醫(yī)學的前身,就是它的媽媽,它的奶奶。在道里面呢,有道教。道教里面又分兩個派系,全真道和正一道。全真道里面有龍門派。我就是龍門派,我是龍門派的第二十代傳人?,F(xiàn)在全世界的人都在尋找道,我記得那年我在羅騰堡,歐洲七百多個學者專門講這個道字,講了四個小時。我認為凡是合乎客觀規(guī)律,構成一定理論體系的就叫作道。道到底是什么呢,這是最后一個問題。什么最大,不是天最大,也不是地大,也不是你最大。是什么最大?道最大。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社會,要是沒有了這個東西,我們就像沒有脊梁,沒有精神支柱。無道,那就完蛋了。
大家都知道殷商時期的商紂王,他的江山是鐵打的,但是他無道,所以他垮了。后來秦始皇也是無道,人民把他推翻了。沒道就沒民心,沒民心那就完蛋。隨便你是什么人,哪怕你是風云一時的人物,英雄好漢。努爾哈赤大家都知道,我認為他的江山是馬蹄踏出來的。努爾哈赤這個人很矮,非常矮,一個矮子,能夠把凌亂的女真族統(tǒng)一,這個兇悍程度可想而知。我原來以為是一個身材高大,很有雄壯感的一個好漢,后來才知道他才一米六二。拿破侖也很矮啊,可是也是偉人。努爾哈赤踏過了整個遼西、遼東地區(qū),跨過了黃河,跨過了長江,踏出了一個清王朝。這就是智慧。他一個滿人,學習漢文化,重用漢臣,他連行軍打仗都在讀漢書,在馬背讀漢書。成吉思汗的江山是弓箭射出來的,大部分的歐洲都被他的馬蹄踏過了,他后來由于沒有重視漢文化,因此失去了江山。
我們現(xiàn)在要建立我們的精神家園,這個精神家園在哪里呢?這就要在我們的國學中去尋找答案?,F(xiàn)在有些有錢人拿著錢沒地方用,那就可以拿著這個錢去做好事,為人民造福,修建一些老年公寓,修建一些學校、醫(yī)院。這些都是好的,都是很感人的,不是讓你拿著錢去尋歡作樂,你要這么多錢干嗎呢?中國的老百姓都有飯吃,但就是缺乏精神上的食糧,這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存在的問題。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大家都知道吧?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個桃花源,就是精神家園。這是中國文學史留下的一個伏筆,是一種對外圍精神的探索。歷史上很多名人賢士都在尋找心中的桃花源。鄭板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做官遭到了貶黜,就開始效仿那些圣賢,他想過那樣的生活,想過山清水秀的生活,想過清心寡欲的生活,想過和尚的生活,尋求清靜,慰藉心靈?!袄蠞O翁,一釣竿,靠山崖,傍水灣,扁舟來往無牽絆,沙鷗點點清波遠,荻港蕭蕭白晝寒,高歌一曲斜陽晚,一霎時波搖金影,驀抬頭,月上東山?!边@個就是老漁翁的心境,是一種閑云野鶴,無欲無求的日子。
我認為人生就是追求一個“樂”字,快樂的樂,這是大家都普遍同意的觀點。儒家以“仁義”為樂;道家以“無為”自樂;佛家以“苦修”極樂,只要看破紅塵便會獲得快樂;官家是以官位越高越快樂,當了連長就想盡一切辦法升到營長,當了營長又想升團長,利用各種手段,最后又當了師長,當了師長又想當軍長,以此類推,官當得越大越快樂;商家是以掙錢為快樂,用手段,用方法達到目的是他最大的快樂;世俗之人是以物欲為樂,物質越豐富越快樂;工人農民是以吃飽為樂,肚子填飽了耍遍農家樂!所以說大家都在追求一個“樂”字。
今天儒釋道我們都講了一下,因為時間有限,只能將儒釋道的重點講一下,如果能對聽者在思想上起到一點好的作用,我就很滿意了。我的教學是效仿近代我最崇拜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一直遵循他墳上那副對聯(lián),每次我去南京去開學術會、教學等,我都會先到南京師范大學去拜祭陶行知先生的墳墓。郭沫若當年給陶行知寫過一副對聯(lián):“千教萬教教人真知,千學萬學學做真人?!?/p>
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時代已經是二十一世紀了,正是科學與文化大爆炸的時代,亦是各種文化互相交融的時代,要協(xié)調好我們國家的政治、經濟、宗教、社會環(huán)境。國家社會富強,人民才能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人是歷史活動的主體,也是時代舞臺上的主角,歲月是無情的,人生也是有涯的。無論是叱咤一時的風云人物,還是默默無聞的蕓蕓眾生,在時代的演進中,誰也逃脫不了時代的撥弄。今天所講的內容雖然覆蓋的面比較廣,但都屬于國學的范疇,希望對聽者多少有點幫助。大家不管是對待生活還是事業(yè)都要做到盡力而為?。。ㄘ熑尉庉?呂文錦 設計/毛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