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軍
我1962年生于孟良崮下。孟良崮曾為宋代著名將領孟良的營寨,1947年國共兩軍對壘于此,國軍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在山上斃命,孟良崮自此聞名遠近。由于我父親在孟良崮林場工作,母親和我們兄妹的戶口就全部落在了附近的書堂村里。
1970年,我進入書堂村小學讀書,無奈當時學校的課本太過政治化,便也難有長進。但好在那幾年里,特別是在夏季的夜晚,我經常跟著大人圍坐在一個姓左的老人身邊,聽他掰話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有一夜聽老人講了一段小馬的故事,回家后和父親說了,父親馬上從屋山墻上拿下了《苦菜花》《戰(zhàn)斗的青春》《兒女風塵記》等。我立即就像在孟良崮上走山路一樣磕磕絆絆地讀了起來,原來小馬的故事就出自張孟良的長篇小說《兒女風塵記》。從此,我到處找書讀,拿到就再不放手。高中畢業(yè)前夕,雖面臨升學壓力,我與幾個同學瘋狂地讀小說。老師雖并不允許,我們還是會在吃飯時、下課后、晚上就寢前偷偷地讀。甚至在吃飯時,分工一個同學晚吃會兒飯,輪流換班,只為多讀一段小說。
開始下決心寫小說,是1980年在師范學校讀書期間,寫的最多的是微型小說和短篇小說。1981年參加工作后,更加瘋狂地購書、讀書,可幾年過去,我的作品并沒有發(fā)表出來。反思后感到自己應靜下心來,不要再急功近利地讀書、寫作。到1994年,骨子里的文學細胞又被激活,再次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1995年上半年我將散文發(fā)表在了我們山東的省級報刊上,隨后微型小說評論和微型小說作品也陸續(xù)發(fā)表。到2014年上半年,我共出版了9本微型小說集,5本以微型小說為主的評論集,1本散文集。我的微型小說《紫桑葚》還“不知怎么碰巧”被收入了語文出版社的全國通用小學教材《語文》(五年級上冊),至今我累計已有300多篇(次)微型小說被收入《中國新文學大系》等重要文學選本。
工作之初,我當過十年教師,教的課程是自己最喜歡的語文;被調到鄉(xiāng)鎮(zhèn)黨委工作,職位到副書記便已停步不前,好在也無心于升遷;后調縣直機關,一直在副科位置穩(wěn)坐著,就更加無意于仕途了。好在當教師的妻子賢惠,從不抱怨我的官職小,更不希望我憑權去謀來一些好處。最滿意的作品不是文學而是女兒,女兒不是天才,但也不是榆木疙瘩,學習尚可,令人欣慰。
我在微型小說寫作中也想寫出一些“著名”來,如“著名”作家啦,“著名”作品啦,成就“著名”聲望等等。可惜自己魯鈍,離“著名” 終究相去甚遠,只怕還差不止十萬八千里呢。
面對著名的孟良崮,我時常會想,哈哈,您那還是繼續(xù)好好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