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三種不同類型美國作家筆下的中國文化觀探析

2016-12-12 08:18:46滕學明
山花 2016年10期
關鍵詞:文化觀梭羅華裔

滕學明

引言

中國文化對美國作家的影響雖不十分巨大,但其影響的人群也不在少數(shù)。甚至不乏很多文學大家。如愛默生、龐德、梭羅、奧尼爾等。研究美國作家對中國文化的接受已成為國內(nèi)美國文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這一點尤其體現(xiàn)在華裔美國文學上,出現(xiàn)了一大批成果,如張弘的《跨越太平洋的雨虹》(2002)、衛(wèi)景宜的《西方語境的中國故事——論美國華裔英語文學的中國文化書寫》(2002)、宋偉杰的《中國·文學·美國:美國小說戲劇中的中國形象》(2003)、周寧的《中國形象:西方的學說與傳說》(2004)、高鴻的《跨文化的中國敘事——以賽珍珠、林語堂、湯婷婷為中心的討論》(2005)、周寧的《天朝遙遠:西方的中國形象研究》(2006)等。雖如此,這一領域仍有很多待開發(fā)的邊疆和沃土,值得進一步耕耘。本文以美國的三類作家——華裔作家、非長期在華的本土作家、長期在華的本土作家——為分析對象,借以管窺不同美國作家群體的中國文化觀。

華裔作家的中國文化觀

雖然華裔美國作家經(jīng)常書寫中國文化。在某種意義上是在美國傳播著中國文化,但可以說他們中的多數(shù)人并不真的關心中國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他們關心的是借助書寫中國如何在美國生活得更好,如何進一步融入美國社會,甚至是融入主流社會。因此,他們的中國書寫帶有很多功利因素,并非客觀,而是變形地以迎合美國主流社會的“民意”為出發(fā)點。或者可以說,他們書寫的是華裔中國文化,其觀點是華裔中國文化觀。大致說來,其主要表現(xiàn)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中國傳統(tǒng)歷史文化的缺失或擦除。由于二代移民等緣故,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新一代華裔移民身上有著普遍性的缺失。這種缺失在很大程度上是故意為之,是為了融入美國社會的需要。小說里,這種缺失的象征形式常常是“死亡”,如徐忠雄的小說《美國人》中,中國移民母親海倫的死亡令兒子雷蒙德失去了可以模仿的文化對象,盡管其美國父親伍德稱“你是母親唯一的兒子,她希望你把家庭延續(xù)下去”并努力向他灌輸中國文化,但由于伍德對中國文化所知甚少,其接受結果只能是片面的、想象式的,反而令雷蒙德在文化身份上更加無所適從。小說中,母親海倫是中國的象征,但她不在現(xiàn)實中生活,而只是生活在孩子和父親的記憶與想象中。另一種情形則更直接,干脆將中國文化除去或抹殺,如伍慧明的小說《骨頭》里主人公莉拉的繼父里昂為了進入美國。抹掉自己真實的中國姓名和身份,偽造身份證明,直接成為某個美國公民的兒子。偽造身份這一事實不僅意味著他新美國身份的誕生,也象征了他與中國傳統(tǒng)、過去以及歷史的割裂。

二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華裔美國視角。華裔美國作家的作品在意識形態(tài)上與美國主流文化盡力靠攏,力圖成為美國文化百花園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其最大特征是既有美國性也有中國性,但以美國性為核心,中國性為美國性服務。作家們努力創(chuàng)作新的感性形象,既是為打破美國社會對華人刻板、冷漠的異化想象,也是為了在美國文學發(fā)展中爭得一席之地,爭取更好地在異國生存與發(fā)展,如賽珍珠的作品《大地》,它令美國讀者尤為感悟的是中國農(nóng)民的純樸、善良和帶有田園哲學意味的農(nóng)村生活,符合美國人在工業(yè)化重壓下自我調節(jié)的閱讀興趣。其他作家的小說如湯亭亭的《女勇士》表現(xiàn)了主人公對父母一代的中國文化的不理解和譴責,譚恩美的《喜福會》刻畫了母女文化沖突,伍慧明《骨頭》描寫了主人公最終對父母的理解與寬容等,這些作品都有許多感人的人物形象,但正如蒲若茜所評論的那樣:“他們可能對于祖居國有著‘文化的鄉(xiāng)愁’,在西方的語境中講著中國的故事,也許不時也有著‘歸家’的渴望,但從主觀和客觀上看,他們都不會也不可能‘歸來’?!边@些華裔人物乃至作家本人的生活目的都不是落葉歸根,而是為了落地生根。

非長期在華的本土作家的中國文化觀

不經(jīng)常來華的本土作家的中國文化觀主要指受中國文化影響和滋養(yǎng)的一批美國作家,其中國文化觀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很強的選擇性,強調為我所用,因而遠離了如前面華裔作家為融入美國社會而書寫,更多地考慮讀者接受的功利因素??傮w而言,他們的選擇主要發(fā)生在中國文化的哲學和詩美領域,其審視的視角主要是帶有欣賞、借鑒性質的審美。有時他們注重選取符合內(nèi)心需求的理想王國,有時只注意欣賞自己喜歡的某種美,而對其他視而不見,具有強烈的排他性。為探討方便,下面主要從哲學和詩美兩個方面進行闡述。

就哲學而言,美國本土有一批作家頗受中國文化熏陶。在接受熏陶后,他們主要是借鑒和吸收,將其融入西方文化進行再創(chuàng)作。這批人中不乏一些西方文學大家,如愛默生、梭羅、尤金·奧尼爾等。愛默生曾鉆研過中國的孔孟學說,深受其智慧的啟迪。為了闡明自己超驗主義的普世價值,他曾在各種文獻中引用過總計上百條的儒家語錄,涉及修身、治學、道德、人性等各方面哲學思想。梭羅同樣受孔孟思想的熏陶,在《瓦爾登湖》一書中他引用了多達十次的相關語錄。梭羅不僅引用《論語》等經(jīng)典闡述自己的超驗思想,其天人合一的思想更是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暗合,無怪乎林語堂曾慨嘆說:“就其整個人生觀來說,梭羅在所有美國作家中最具中國情趣。作為中國人,我感到與梭羅心心相通?!眲∽骷矣冉稹W尼爾與中國古代先哲莊子有一種密不可分的情結。道家思想影響了他的很多劇本,如《馬可百萬》《天邊外》《送冰人來了》《長夜漫漫路迢迢》等。相比愛默生和梭羅,奧尼爾更注重選擇中國文化中可能對西方具有治療和補救的東西,如道家的生死循環(huán),死亡即是新生的思想在《馬可百萬》的結尾中有明顯體現(xiàn):闊闊真公主的葬禮成了慶祝她新生的晚會,教士們歡呼她的死亡是不朽,稱她的美麗在死亡中更有生命和力量。

從詩美層面看。一些美國詩人接受了中國詩的影響并成功地將其融入了西方文學。這些人中的代表有龐德、加利·史奈德、雷克斯·羅斯等。龐德的意象派詩歌與中國古詩的淵源以及密切聯(lián)系已為許多讀者耳熟能詳,這里不再多述。美國當代詩人加利·史奈德曾于1956年翻譯和整理了中國古代詩人寒山的24首作品,發(fā)表在《長青評論》上,并由此激發(fā)了一股美國青年崇尚中國古典詩歌的小文學浪潮。他本人深受寒山影響,曾東渡日本并先后三次出家。1969年回到美國后定居于加利福尼亞北部山區(qū),過著一種非常質樸的田園生活。他的作品如詩集《山水無盡頭》等都帶有顯著的寒山印跡。中國唐朝詩人杜甫對雷克斯·羅斯的影響更巨大,在其自傳中,他坦承:“杜甫對我影響之大,無人能比”,“我30年來一直沉浸在他的詩中,它使我成為一個更高尚的人、一個道德的代言人”。在他的努力宣傳和推薦下,杜甫對美國當代詩歌的影響已能夠與李白、王維、陶淵明等并駕齊驅。

長期在華的本土作家

美國作家中有一批作家長期在華,或經(jīng)常來華,他們在某種程度上是“中國通”。由于在華時間長,他們對中國人、中國人性、中國文化的了解要比那些只從書本上獲得知識的本土作家更為深刻和透徹,其中一些甚至把中國當作第二故鄉(xiāng),有深深地眷戀和依戀之情。其重要代表人物有埃德加·斯諾、彼得·海斯勒等。他們的中國文化觀的主要特征是從美國人的視角出發(fā)。以實證方式翔實地記錄并理解中國文化,當然也難免存在某些理解深度的問題或錯誤。

首先,也是他們區(qū)別于其他美國作家最顯著的地方,是試圖客觀、真實地記錄在中國的所見所聞,記錄當時中國的發(fā)展和變化,并站在一個外國人的立場上試圖理解中國和中國文化,如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該書記錄了一個美國記者眼中的抗日蘇區(qū)情形,是作家沖破國民黨憲兵、特務的重重阻撓,大量采訪八路軍、中國共產(chǎn)黨高級領導干部的成果。它從斯諾個人的視角,記錄了他由不理解、困惑到理解甚至歌頌共產(chǎn)黨及其領導下的抗日武裝的心路歷程。為了了解中國的知識分子,他曾花費5年心血,在魯迅等文學大師的幫助下編譯了《活的中國》一書。在收集和編譯魯迅、矛盾、郭沫若、巴金、丁玲等幾十位中國作家短篇小說的過程中,他從文化上感覺到了中國革命的脈搏,認為這個國家需要一場新文化來代替舊的文化,從而預見了中國革命與前途的未來趨勢。由于對中國的熱愛,他死后的一部分骨灰已安葬在了北京大學的未名湖湖畔,以便他能繼續(xù)和鐘愛的國家在一起。彼得·海斯勒是一位當代美國作家,曾在中國重慶涪陵師范學院做外教。他為人豪爽,喜歡交往,任教期間深入到中國西南長江沿線地區(qū)作實地考察和探究。他的處女作《江畔之城:長江邊的兩年》一出版就受到了美國社會的熱烈追捧,進入《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該書從一個美國外教的視野細膩地描繪了改革開放后的中國的各種嶄新變化,揭示了這個國家深刻蘊藏的巨大生機與活力。他的后一部小說《甲骨文:中國的過去和現(xiàn)在之旅》以同樣風格記錄了他在中國的所見所聞,表達了他對這個國家的贊賞和留戀。

其次,經(jīng)常在華的美國作家的作品除了上面積極的一面,有時也會露出其局限性,即對中國文化的理解深度問題,有時顯得膚淺,有時甚至是錯誤,如斯諾在描寫朱德、劉志丹時,把他們描寫成“刀槍不入”,稱為“現(xiàn)代俠盜羅賓漢”。彼得·海斯勒對中國描寫也多停留于表面觀察,沒有深入思考,或許理解不了。他自己都稱這個國家變化太快,她的笑容高深莫測,自己無法適應,經(jīng)常驚詫得頭暈目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傊?,這些美國在華作家在對中國當時文化的觀察上取得了一些洞見。如彼得·海斯勒曾說:“如果說幾十年來的階層流動帶給中國任何好處的話,那就是讓每個人都更關心自己的利益,同時開始探知利益的邊界在哪里,如何更好地看護它”,但由于文化上的巨大差異,他們“本質上和利瑪竇以后西方傳教士式的中國寫作并無不同,他們敏于觀察中國,卻始終隔著層玻璃幕墻”,即便他們“在中國生活了十余年,也終究無力深入幕墻背后的,穿越百代直至當下的文化心理積習,和普羅透斯般不斷變換形狀的超穩(wěn)定結構”。

結語

隨著中國國力日益增強,中美兩國人民的交往也較以前迅猛增加。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兩個大國,又分別是東西方兩大文明的代表,加深彼此了解,拉近距離,無疑對世界的未來舉足輕重。當下,加強對美國文學領域對中國文化、中國文明的研究,有助于推動兩個大國間的進一步交往,增進兩國人民的福祉。對美國作家的中國文化觀及其變化的研究,應成為國內(nèi)以后重點研究的課題。

猜你喜歡
文化觀梭羅華裔
我們一直是要好的朋友
小品文選刊(2024年2期)2024-03-03 13:12:39
多措并舉加強和改進華裔新生代工作
華人時刊(2023年15期)2023-09-27 09:04:54
讓中華文化在海外華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華人時刊(2022年9期)2022-09-06 01:01:52
陶欣伯:熠熠生輝的華裔實業(yè)家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05:31:18
王贛駿:首位華裔太空人
華人時刊(2020年21期)2021-01-14 01:32:58
200
新少年(2017年11期)2017-12-07 16:09:46
亨利·大衛(wèi)·梭羅的《瓦爾登湖》
習近平的傳統(tǒng)文化觀
習近平傳統(tǒng)文化觀研究
學習月刊(2016年20期)2016-07-11 02:00:08
淺析中國室內(nèi)設計的文化觀
人間(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34
武宁县| 新野县| 扎兰屯市| 达州市| 永泰县| 汾阳市| 科技| 林州市| 陇南市| 新乡县| 家居| 克东县| 始兴县| 金阳县| 三江| 扎赉特旗| 栾川县| 南阳市| 庐江县| 营口市| 临猗县| 巍山| 博客| 黄龙县| 金沙县| 新野县| 龙海市| 锦州市| 营山县| 大城县| 中山市| 岗巴县| 淄博市| 陵水| 安吉县| 万载县| 韶山市| 正阳县| 大竹县| 大冶市| 慈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