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日、英親屬詞匯體現(xiàn)的文化差異

2016-12-13 05:13:01王欣雙
大連民族大學學報 2016年6期
關鍵詞:日文親屬區(qū)分

王欣雙

(東北財經(jīng)大學 國際商務外語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5)

?

中、日、英親屬詞匯體現(xiàn)的文化差異

王欣雙

(東北財經(jīng)大學 國際商務外語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5)

根據(jù)“語言相對論”,不同的語言體現(xiàn)不同的思維模式。對兩種語言的詞匯進行比較并分析文化差異的研究較多,而將三種語言進行比較能夠得到新的發(fā)現(xiàn)。通過比較可以看到,中、日、英三種語言的直系親屬詞匯基本上是一一對應的,而旁系親屬詞匯的差別較大。中文的旁系親屬詞匯豐富繁雜、指代清晰,而英文和日文的親屬詞匯則比較籠統(tǒng)。親屬詞匯是否相似與地理位置遠近沒有關系,其中體現(xiàn)的是不同文化中人們的不同思維方式,這與該文化的生活方式、家庭觀念、長幼關系、繼承習俗、主導思想有密切關系。這值得引起語言學習者和翻譯工作者注意。

語言相對論;文化差異;親屬詞匯;直系親屬;旁系親屬

較弱的“語言相對論”認為語言會影響思維,不同的語言體現(xiàn)了不同的思維模式,語言不同的民族,思維方式也存在差異。詞匯差異是語言差異的最直接體現(xiàn)。文化上的差異令使用不同語言的人對現(xiàn)實世界做出不同的“語言切分”。一般來說,對一個民族越重要的事物,該民族對它的語言切分就越細致。通過不同語言詞匯的豐富程度,可以窺見語言背后的文化。許余龍認為英漢兩種語言在親屬詞匯方面的這種差別部分地反映了英漢文化的差別[1]。文化背景的差異造成不同語言中的親屬詞匯豐富程度不同,給跨文化交際帶來一定阻礙?!霸谟脻h語和英語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際時,表示親屬的詞語常常在彼此理解對方的意思方面會造成很大困難,因為不是所有的稱呼都能找到令人滿意的對應詞。”[2]通過研究中文、日文和英文中親屬詞匯的語言切分的異同,能夠更加清晰地看到其中體現(xiàn)的文化的異同,也能夠對三種語言中親屬詞匯所體現(xiàn)出的文化背景進行更深入的分析。

一、中、日、英文親屬詞匯的差異

下面將中、日、英三種語言中的常見親屬詞匯進行比較,見表1。

表1 中、日、英親屬詞匯表

通過表1可以看到,第一,在父、母、兄、弟、姐、妹、兒子、女兒這些核心的家庭成員的詞匯方面,三種語言都基本是一一對應的。但英文對兄弟和姐妹的年齡不加區(qū)分。第二,在祖孫輩分上,中文除了區(qū)分性別,還對父系和母系進行區(qū)分。日文和英文對父系母系都不加區(qū)分。第三,日文和英文對旁系親屬的劃分比較籠統(tǒng),對上一輩和下一輩的旁系親屬,僅能區(qū)分其性別,至于是父系還是母系,是血親還是姻親,則完全看不出來。平輩的旁系親屬甚至連性別都不加區(qū)分,只用一個詞統(tǒng)稱(雖然日文的漢字寫法是有區(qū)別的)。與日文、英文不同,中文對旁系親屬的劃分非常詳細,從稱謂上不僅能看出性別,還能看出是父系還是母系,甚至年齡關系。

總體來說,在這三種語言中,中文對親屬詞匯的區(qū)分是最詳細的,日文次之,英文最籠統(tǒng)。相比之下,日文和英文更加接近。

二、三種語言親屬詞匯差異的文化原因

根據(jù)語言相對論,不同的語言體現(xiàn)了不同的思維模式,語言不同的民族,思維方式也存在差異。中、日、英三種語言親屬詞匯的差異體現(xiàn)出三種文化對待親屬的不同態(tài)度,而其態(tài)度反映的是該種文化的人們的生活方式、家庭觀念、長幼關系、繼承習俗、主導思想的不同,頗有“窺一斑而知全豹”的意味。

1.中文親屬詞匯豐富的文化原因

中國文化長期受到孔子儒家思想的影響。儒家思想講究“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其中的“孝”和“悌”是關于家庭生活的。“孝”是指贍養(yǎng)父母,尊重父母,尊重長輩?!般笔侵笇π珠L的敬愛之情。后人把悌與孝并稱為“孝悌”,視之“為仁之本”,將和睦的家庭描述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既然有“悌”,就必然要將兄弟按照年齡加以區(qū)分,而不是像英文那樣只用一個詞來表示,看不出長幼之分。由于中國家庭對家產(chǎn)的分割實行“諸子均分制”,所以對兄弟的區(qū)分并不是基于財產(chǎn)分割之上的,而是為了維持一個大家庭的和諧生活。對兄弟進行區(qū)分是要哥哥愛護弟弟,弟弟敬愛哥哥、服從哥哥。

從生活方式上來看,中國人自古以來都是農耕文化占主導地位,人的一生幾乎一直待在同一個地方,生活安定,家族不斷壯大。在這種人數(shù)眾多的外延家庭,精準的稱謂是非常必要的。中國的家庭重視血緣關系的親疏,對親近的親屬區(qū)分得比較細致,而對比較疏遠的親屬則較為粗略[3]。以往中國家庭大都采用父系親屬同居制,主要是以男性為核心的父系家庭[4]。女性結婚后就脫離原有家庭(娘家),與丈夫的家庭生活在一起,把公公婆婆稱作父母。因此,“姑姑”是父親的姐姐還是妹妹就沒有太大關系,因為她結婚后就離開了;而父親的兄弟則很有必要進行區(qū)分,不但父親的兄弟按長幼分為“伯父”和“叔父”,就連他們的配偶也相應的區(qū)分為“伯母”和“嬸娘”,因為這些人是要朝夕相處的。同樣,母系親屬的區(qū)分也無需細分,母親的兄弟都是“舅舅”,母親的姐妹都是“姨母”,看不出是比母親年長還是年幼。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母親的父母就成了“外”祖父母,姐姐或妹妹的孩子就成了“外”甥和“外”甥女。這種嚴格區(qū)分男性或父系親屬而概括稱呼女性或母系親屬的語言現(xiàn)象實際上是重男輕女思想的體現(xiàn),也是父系親屬同居制的體現(xiàn)。

2.英文親屬詞匯比較簡略的文化原因

在英美等西方國家,信奉基督教的人眾多?;浇陶J為每個人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這種平等觀念使得英文對一些親屬詞匯的區(qū)分比較模糊[5]。例如,對兄弟姐妹只進行性別上的區(qū)分,而不進行年齡的區(qū)分。英文的兄弟都用一個詞“brother”來表示,姐妹都用“sister”來表示,如果非要加以分辨,就需要加上“elder”或“younger”來表示。但生活中一般只需說明是“brother”還是“sister”就行了。男女也是平等的,英文親屬詞匯對父系母系親屬不加區(qū)分,例如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就不加區(qū)分。

西方國家長久以來主要從事畜牧業(yè),游牧生活和后來逐漸發(fā)達的航海事業(yè)使西方人的生活漂泊不定。不斷遷徙的生活方式導致西方人的家庭以核心家庭為主[6]。子女成年結婚后就和父母分開居住。因此,“祖父”和“外祖父”都是“grandfather”,“祖母”和“外祖母”都是“grandmother”。在中文中被詳細區(qū)分的伯父、叔父、姑父、舅舅、姨夫等,無論年齡,無論血親姻親,都是“uncle”;伯母、嬸娘、姑姑、舅媽、姨母等都是“aunt”。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統(tǒng)稱“cousin”,不但看不出年齡,甚至連性別都不加區(qū)分。

和中國人講究親情道義不同,西方人更崇尚法制。這在對姻親的稱呼上可見一斑。中國人結婚后將丈夫的父母稱作“公公”“婆婆”,將妻子的父母稱作“岳父”“岳母”。而英語中則將公公和岳父稱作“father-in-law”(法律上的父親),將婆婆和岳母稱作“mother-in-law”(法律上的母親)。對待姻親的兄弟姐妹也稱作“brother-in-law”(法律上的兄弟)和“sister-in-law”(法律上的姐妹)。平等的觀念和核心家庭的生活方式使英文中對“法律上的父母”是男方的父母還是女方的父母不加區(qū)分。

3.日文的親屬詞匯體現(xiàn)的文化原因

日文的親屬詞匯大大少于中文,但比英文略多。日文親屬詞匯較少是因為日本實行“長子繼承制”和“分家制”,通常由長子來繼承家業(yè),其他的兄弟姐妹結婚后離開“本家”,住在別處,稱為“分家”[7]。也就是說,日本和英美等西方國家相似,家庭多以核心家庭的形式存在,家庭結構簡單,對旁系親屬只做籠統(tǒng)的切分。從表1中可見,日文的旁系親屬詞匯和英文完全重合。

而在直系親屬的詞匯方面,中文、日文、英文都比較詳細,但日文和中文是一一對應的,都對長幼進行區(qū)分。這是因為日本實行的長子繼承制需要將長子和其他子女進行區(qū)分的緣故。

日文還有一點和英文相同,那就是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等父系和母系親屬不加區(qū)分。其中一個原因是“分家制”導致的核心家庭的生活方式,因為不常見到這些親屬,所以沒有必要進行區(qū)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日本的繼承制度。川口敦司指出:“日本的家長在選擇繼承人時,有時并不是以性別為決定因素,對男嗣繼承的要求比較靈活。如果女兒比兒子更有能力光宗耀祖的話,女兒完全可以成為家族的繼承人??梢哉f,日本的繼承制度不像中國的重男輕女那么極端。”[8]既然女兒可能繼承家業(yè),那么是祖父母還是外祖父母就沒有區(qū)分的意義了。

三、結 論

通過對中、日、英三種語言對親屬詞匯的比較,能夠得出以下發(fā)現(xiàn)。首先,盡管三種語言對親屬詞匯的切分相互各有異同,但從中可以看到三種文化的生活方式、家庭觀念、長幼關系、繼承習俗、主導思想的不同??傮w來說,家庭規(guī)模的大小,即采用“核心家庭”還是“外延家庭”的生活方式起到了重要作用。因為這種家庭生活方式?jīng)Q定了親屬成員是否朝夕相處,對常常見到的親屬,其詞匯劃分往往比較細致;對不常見到的親屬,其詞匯往往比較籠統(tǒng)。

其次,在三種文化中性別都是很重要的因素。三種語言都對性別進行區(qū)分,只有在描述堂表兄弟姐妹的時候日文和英文不加區(qū)分。這是因為性別是個基本的概念,無論在哪種文化和語言中,都需要盡可能地進行區(qū)分。

第三,地理位置的遠近并不會影響親屬詞匯是否相似。中國和日本地理位置很近,中國文化對日本文化也有較大影響,但日文的親屬詞匯與中文相似之處甚少,而更類似英文。這是因為家庭生活方式對親屬詞匯的影響更大。

正因為中、日、英三種語言的親屬詞匯存在差別,在學習語言的時候就不能不去了解該語言背后的文化。這對翻譯工作也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由于中文和日文、英文在親屬詞匯、尤其是旁系親屬詞匯上存在多對一的情況,在翻譯文學作品等時候就需要對此格外注意,尤其是將日文或英文翻譯成中文的時候,需要理清人物之間的關系,才能找到準確的親屬詞匯。另一方面,在將中文譯成日文或英文的時候,有時需要采用增加前綴或后綴的方法來進一步說明。例如,中譯英時可以用“paternal/maternal grandparents”或是“grandparents on my mother's side/on my father's side”來表示究竟是祖父母,還是外祖父母。還可以對關系進行詳細描述,追根溯源,例如用"mother's sister's husband"來表示“姨夫”。還要注意,“first cousin”表明有相同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而“second cousin”則表明有共同的曾祖父母和外曾祖父母?!皁nce removed”表示相隔一代,而“twice removed”則表示相隔兩代。盡管如此,英文還是不能像中文那樣干脆直接地表明兩者的親屬關系。這種文化差異造成的翻譯難題給翻譯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許余龍. 對比語言學概論[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145-158.

[2] 鄧炎昌,劉潤清. 語言與文化——英漢語言文化對比[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159-168.

[3] 劉輝,周韜. 從血緣文化看中日語言親屬詞匯的差異[J]. 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1):55-57.

[4] 郎思玉. 中日親屬用語的考察及其對比研究[D]. 哈爾濱:哈爾濱理工大學,2013:31.

[5] 彭憬. 中英親屬詞匯不對稱體現(xiàn)的"家文化"生活與體制差異[C]. 北京:北京地區(qū)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論壇論文集,2013.

[6] 程凌云. 英漢親屬詞淺探[J]. 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2008(4):83-86.

[7] 熊娟. 中日親屬詞匯對比研究[D]. 廈門:廈門大學,2007:34.

[8] 川口敦司. 中日家族制度比較研究[J]. 開放時代,2001(1):102-108.

(責任編輯 王莉)

Cultural Differences Embodied in the Kinship Terms in Chinese, Japa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WANG Xin-shuang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s,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 Liaoning 116025, China)

According to linguistic relativism, all languages reflect their unique thinking patterns. Many research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the comparisons between words of two languages. The comparison of three languages can reveal something new. As it can be seen from the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of the kinship terms in the three languages, Chinese, Japanese and English, immediate kinship terms are mostly on a one-to-one basis, while collateral kinship terms are quite different, with Chinese rich in collateral kinship terms and English and Japanese quite ambiguous. Whether kinship terms are similar or not is not related to geographical distance, but embodies the different thinking patterns of people in different cultures, involving the life style, family idea, relations between the young and the old, heritage norms, guiding theory in those cultures, which should be noted by language learners and translators.

linguistic relativism; cultural differences; kinship terms; immediate kin; collateral kin

2016-01-15;最后

2016-03-26

王欣雙(1977-),女,遼寧大連人,講師,博士,主要從事應用語言學研究。

2096-1383(2016)06-0605-04

H314.2

A

猜你喜歡
日文親屬區(qū)分
區(qū)分“旁”“榜”“傍”
你能區(qū)分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嗎
作為證據(jù)的足跡(m?r)與它的證明力一以衛(wèi)拉特法為中心(日文)
有關蒙古國西部衛(wèi)拉特系集團的農耕與自我認同的預備考察(日文)
教你區(qū)分功和功率
什么?親屬之間不能相互獻血?
媽媽寶寶(2017年3期)2017-02-21 01:22:14
悲愴者
文學港(2016年7期)2016-07-06 15:06:09
English Abstracts
狗也怕醉漢
罪數(shù)區(qū)分的實踐判定
乡城县| 庆阳市| 清远市| 青神县| 齐齐哈尔市| 光泽县| 两当县| 静海县| 孝感市| 普定县| 潞西市| 温州市| 龙海市| 德兴市| 永泰县| 益阳市| 内黄县| 阿拉善右旗| 龙海市| 柯坪县| 通城县| 齐齐哈尔市| 鲜城| 河池市| 延吉市| 合川市| 孟村| 遂溪县| 临夏市| 绥棱县| 上虞市| 民权县| 酒泉市| 康乐县| 尼勒克县| 务川| 贵州省| 西安市| 宜良县| 宜丰县| 阳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