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偉
進(jìn)入冬季以來,由于天氣寒冷,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的患兒明顯增多。那么寶寶感冒了,該如何安全選擇中成藥呢?
蒲地藍(lán)消炎口服液
主要成分:蒲公英、苦地丁、板藍(lán)根、黃芩。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抗炎消腫。用于癤腫、腮腺炎、咽炎、扁桃體炎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3次,小兒酌減。如有沉淀,搖勻后服用。
藍(lán)芩口服液
主要成分:為板藍(lán)根、黃芩、梔子、黃柏、胖大海。輔料為蔗糖、苯甲酸鈉、聚山梨脂。
適應(yīng)癥: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用于急性咽炎、肺胃實熱證所致的咽痛、咽干、咽部灼熱。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0毫升,一日3次。
不良反應(yīng):個別患者服藥后出現(xiàn)輕度腹瀉,一般可自行緩解。
小兒雙清顆粒
主要成分:人工牛黃、羚羊角、水牛角濃縮粉、厚樸、板藍(lán)根、連翹、拳參、石膏、萊菔子(炒)、荊芥穗、薄荷腦、冰片。
性狀:藥品為淺棕色至棕色的顆粒;氣芳香,味甜、微苦。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表里雙解。用于小兒外感屬表里俱熱證,見發(fā)熱,流涕,咽紅,口渴,便干,溲赤,舌紅,苔黃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用量:開水沖服,周歲以內(nèi)小兒一次0.5~1袋,1~3歲1~1.5袋,四歲至六歲一次1.5~2袋,七歲以上一次2~2.5袋,一日3次;重癥者于服藥后2小時加服一次。
小兒清熱利肺口服液
主要成分:麻黃、生石膏、金銀花、連翹等成分制成。清熱宣肺,止咳平喘。
功能主治:熱宣肺,止咳平喘。用于小兒咳嗽屬風(fēng)熱犯肺證,癥見:發(fā)熱,咳嗽或咯痰,流涕或鼻塞,咽痛,口渴。
用法用量:口服,1~2歲每次3~5毫升;3~5歲每次5~10毫升;6~14歲每次10~15毫升,一日3次。
肺力咳合劑
主要成分:黃芩、前胡、百部、紅花龍膽、梧桐根、白花蛇舌草、紅管藥、阿司帕坦、苯甲酸鈉、蜜桃香精、羥苯乙酯-羥基丙酯。
用法用量:口服,7歲以內(nèi)一次10毫升,七歲至十四歲一次15毫升,成人一次20毫升,一日3次;或遵醫(yī)囑。
小兒麻甘顆粒
主要成分:麻黃、黃芩、紫蘇子、甘草、桑白皮、苦杏仁、地骨皮、石膏。輔料為蔗糖、糊精。
功能主治:平喘止咳,利咽祛痰。用于小兒肺炎喘咳,咽喉炎癥。每袋裝2.5g。
用法用量:口服。小兒1歲以下,一次0.8克(一次1/3袋),1~3歲,一次1.6克(一次2/3袋),四歲以上,一次2.5克(一次1袋);一日4次。
雙黃連口服液
主要成分:金銀花、黃芩、連翹。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用于風(fēng)熱感冒發(fā)熱,咳嗽,咽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支,一日3次。
小兒柴桂退熱顆粒
主要成分:柴胡、桂枝、葛根、浮萍、黃芩、白芍、蟬蛻。
功能主治:發(fā)汗解表,清里退熱。用于小兒外感發(fā)熱,癥見:發(fā)熱,頭身痛,流涕,口渴,咽紅,溲黃,便干等。
用法用量:開水沖服,1歲以內(nèi),每次2.5克(半袋);1~3歲,每次5克(1袋);4- 6歲,每次7.5克(1袋半);7~14歲,每次10克(2袋);一日4次,3天為一個療程。
金蓮清熱泡騰片
主要成分:金蓮花、大青葉、生石膏、知母、生地黃、玄參、苦杏仁(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咽生津,止咳祛痰。
用法用量:加熱水適量,泡騰溶解后口服。成人一次2片,一日4次,高熱時每4小時一次;小兒1歲以下每次1片,一日3次,高熱時每日4次;1~15歲每次1~2片,一日4次,高燒時每4小時一次。
抗病毒顆粒
主要成分:板藍(lán)根、忍冬藤、山豆根、川射干、魚腥草、重樓、貫眾、白芷、青蒿。輔料為甘露醇、環(huán)拉酸鈉。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用于病毒性感冒。
用法用量:開水沖服,一次12~24克,一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