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連杰 焦宏
摘 要:音樂治療并不是簡單地讓病患隨便聽聽音樂的療法,它是運用一切與音樂有關的活動形式作為治療手段:聽、唱、器樂演奏、歌詞音樂創(chuàng)作,運用音樂與其他藝術的活動等等。音樂治療與高校器樂教學課程的融合非常重要,此問題在社會上顯得尤為突出。
關鍵詞:音樂治療;高校器樂;融合
早在19世紀中期,音樂療法在歐洲十分盛行,但大規(guī)模應用音樂療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一是用于治療軍隊士兵萎靡不振的精神疾病振奮人心。二是動手術時配合音樂演奏,轉(zhuǎn)移患者注意力,減少注入大量麻醉劑給患者健康帶來的傷害。
現(xiàn)在在美國歐洲日本有不少音樂學院與醫(yī)學界合作,設立了以4年學習為期限的音樂治療專業(yè)。近年來在中國也引進了音樂療法,如氣功療法配以古琴音樂伴奏。在精神病院用中國傳統(tǒng)民族樂器進行演奏,歡快的鼓點振奮精神力量,可治療精神呆滯;而古箏古琴柔和優(yōu)美的曲調(diào)可舒緩、安撫煩躁不安或壓抑的精神現(xiàn)象,可用以治療失眠癥、抑郁癥等一系列精神疾病。
1 感悟音樂、體驗審美
第一,把《音樂欣賞》課作為基礎課,學生不學完《音樂欣賞》規(guī)定課程不能進入音樂治療教育的學習,第二,首先要求學生在學習音樂中必須進行音樂的情感體驗/深層次的想象/具體的實踐感受等多種途徑,增強對音樂的廣泛興趣和愛好,只有把音樂欣賞作為一種自覺的活動,才能不斷提高音樂的欣賞能力,提高審美修養(yǎng),提高審美情趣。第三,我們通過調(diào)查了解有針對性的先后開設了:《音樂基礎理論》《交響音樂的常識》《中外三種唱法的分析》《中外名曲欣賞》(指揮情感投入法的學習體驗)《器樂的一般掌握》《朗誦藝術》《聲樂》《合唱》《形體訓練》等選修課,我們不以音樂知識的掌握為最終目的,旨在以音樂審美為主線,調(diào)動大學生的全面文化知識和人生體驗。
2 開展音樂治療教育學習的嘗試
音樂治療是通過音樂的社會作用、物理作用和心理作用來達到治療的目的,音樂是一種社會性的非語言交流的藝術形式,音樂活動本身就是一種社會交往活動。其一,音樂對大腦聽覺中樞的刺激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相鄰的痛覺中樞,從而有效地降低疼痛。其二,音樂對于人的情緒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因此音樂成了音樂治療師手中的有力武器。傳統(tǒng)的心理治療中,心理治療是通過語言來進行治療的,他們認為人的認知決定情緒,而音樂治療師認為情緒也可以決定認知。常識告訴我們,當一個人的情緒好的時候,壞事能被看成好事,而情緒不好的時候,好事也能被看成壞事,只要情緒改變了人對問題的看法也會改變。音樂治療師正是利用音樂對情緒的巨大影響力,通過音樂來改變?nèi)说那榫w,最終改變?nèi)说恼J知。其三,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指出音樂欣賞與音樂治療不同,它是一種特殊的治療,它不光停留在對一般音樂能力的培養(yǎng)上,而是通過音樂行為與人的多重感官同步,并形成有效的刺激作用,要根據(jù)病人的情況(病人經(jīng)歷、文化素質(zhì)、音樂修養(yǎng)、審美能力和病情等)來選擇編排病人喜歡的、感興趣的和能起到治療作用的樂曲。
針對學生課程多、壓力大、枯燥乏味等特點,我們主要對學生開展了“音樂心理減壓放松”的練習,目的是要達到身體和精神的深度放松,體驗自我生命的美感和豐富內(nèi)心世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這種練習,可能會最終改變你的日常心理基本狀態(tài),使它經(jīng)常地處于一種良好和積極的狀態(tài)之中。我們先后進行了音樂聯(lián)想系列練習:第一,《草地》選用背景音樂貝多芬:《第六交響樂》第二樂章、拉威爾:《達夫尾斯與克羅爾》第二樂章、鮑羅廷:《在中亞西亞草原上》。當你欣賞著美麗的草原景色時,讓音樂喚起你的情緒感受,也許音樂會給你帶來陶醉和滿足的體驗。第二,《高山》之先用背景音樂勃拉姆斯:《第二交響樂》第二樂章,德彪西:《夜曲》,格羅夫:《大峽谷》組曲、“日出”,馬勒:《第四交響樂》。讓你的想象力自由和充分地發(fā)揮,并體會這種自己最喜愛的自然景色,體會自己心中各種最美好的感覺。第三,《溪水》選用背景音樂貝多芬《第九交響樂》第三樂章,斯美塔那:《伏爾塔瓦河》,雷斯皮基:《羅馬的松樹》第二樂章,無論是去小溪的發(fā)源地,還是小溪的最終歸宿大海,仔細地體驗和品味你沿途中所出現(xiàn)的任何情感體驗。第四,《大?!愤x用背景音樂德彪西:《大?!返谝徊糠?,艾爾加:《謎語變奏曲》第八節(jié)九段。雷斯皮基:《羅馬的松樹》“阿比亞街之松”,陣陣的海風帶走了你身上所有的疲勞和心中煩惱,此刻你的心情無比的開闊。用你的全部的身心去體驗著大自然的所息,感受這大自然的力量。通過這些練習的體會、感悟,增強了大學生對《音樂治療學》的極大興趣,也從中體會到了音樂的妙用,心理得到了放松,以飽滿、積極的態(tài)度迎接緊張的學習。
3 音樂治療教育的開展的必要性
其一,音樂治療作為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有它自身存在的實用價值,尤其對醫(yī)學院校的大學生來說更是受益匪淺。要在音樂欣賞課基礎上,逐步對學生進行音樂治療教育,早開花、早結果。其二,培養(yǎng)大學生人格的完善。我們培養(yǎng)的大學生將來無論從事什么工作,首先的一個問題就是要學會與人相處。音樂治療就是為人們提供一個安全愉快的人際交往環(huán)境,讓他們逐漸恢復和保持自己的社會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其三,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zhì)。大學生就業(yè)市場競爭異常激烈,這就會使他們的精神壓力不斷增大,不具備一定的心理承受力、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非常容易導致內(nèi)心失去平衡而產(chǎn)生各種心理障礙和精神疾病。音樂是一門善于表現(xiàn)情感的藝術,由于人類的聽覺在諸感覺系統(tǒng)最為敏銳。因此,音樂具有最為直接、最為強烈的情感引發(fā)作用。也可以說,音樂對人的心理能產(chǎn)生一種比其他藝術感強烈,更深刻的感染力和影響力(影響人的情緒、情感和行為)。特別是對人的情緒其影響更為明顯。而人的情緒活動,對人的身心健康又會產(chǎn)生極為重要的影響作用。音樂治療就是運用音樂這一“以美感人,以情動人”的特殊性,讓人們通過接觸音樂后產(chǎn)生一系列心理、生理的變化而達到治療目的,不斷增強大學生面對挫折、不順心情的承受力。
4 結語
音樂,不僅能夠陶冶人的情操,豐富人們的生活,讓人們享受幸福,啟動智慧,催人奮進而且對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對人類的健康,對社會科技進步,精神文明建設都有很大影響。同時,對人的養(yǎng)生、保健,對一定范圍內(nèi)的疾病有積極的治療和康復的功效,在二十一世紀科技高度發(fā)達的社會,音樂治療學本身也會得到更大的發(fā)展,更好地造福人類。我們應將屬于我們自己國家音樂療法發(fā)揚光大。
參考文獻:
[1] 郎麗芬.醫(yī)學院音樂治療專業(yè)中與各高校的融合[A].中國音樂治療學會二十周年會慶暨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 2009.